这个马博,说话油腔滑调,眼神飘忽不定,显而易见不是个老实持重之人,怎么二兄竟跟这样的人来往起来……
暗自思忖的舞瓒,稳稳地挡身于龚玥玥之前,碎钻般的眸子中闪动着迫人之芒,令人看了不免为之胆颤。
马博不自禁地就后退了一步,笑着打着哈哈,借以掩饰自己那没来由的心虚。
大公子舞尧显然知晓马博其人,也知悉二弟舞盛为何结交马博的用意,见五弟舞瓒为护着八妹,与马博隐隐形成了对峙之局面,当即笑着道:“二弟,为兄刚刚陪着三弟四弟五弟和珞表弟小酌了几杯,现下就不奉陪了,等日后有机会为兄做东,再延请二弟!”又转头与马博道:“马博老弟,还望莫要见怪!”
口里道着马博老弟,舞尧却是提也未提一同延请几个字,只客气地叉手施礼后,转身离去。
见状,舞忠、舞瓒和宋珞几兄弟自然顺势施礼告辞,龚玥玥也随即跟着离开。
只有舞威,在见过自家兄长后,上上下下地打量了遍舞盛,又凑近附耳悄然问:“二兄,这马博之父乃公车司马令大人,是也不是?”
舞盛就皱眉道:“是又怎样?”然后又警觉地追问:“是不是你又有了什么打算,欲要求到公车司马令大人门下?别说为兄没有警告你,行贿走门路之事,还是小心着点!没得办不成事儿,损失钱财事小,丢了我舞氏一族的脸面可就得不偿失了。”
他可不愿意舞威因为走门路求到公车司马令门下,而浪费了自己好不容易才铺垫起的良好关系网。是以,先堵住舞威的口,以便为自己留下更多回旋之余地。
舞威却撇了撇嘴,嗤鼻道:“切,二兄太也小看人了!我舞氏四郎君岂是那等奴颜婢膝、谄媚阿谀之小人!即便有事求到公车司马令大人门下,我舞威也是公事公办,绝不会与宋珞一般,事先早已备下荷包,以为孝敬!切,二兄当我舞威是那样的人么?”
之后,舞威又鄙夷地瞧了瞧马博,低声跟舞盛道:“别以为我舞威不清楚,二兄那一点子小心机!公车司马令大人与宫里的马贵人乃同胞兄妹,马贵人又是舞阳公主的母妃,二兄一心想与大公子攀比,这结交马博嘛……就不言而喻了。不过别说我舞威没有提醒你,有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二兄别被这马博打尽秋风,散尽钱财,到最后,却落得个事与愿违,那才是得不偿失呢!”
一席话,只听得舞盛一双阴沉的凤目愈加晦暗,脸色亦愈发阴晴不定,不免疑心生暗鬼:自己这个嫡亲兄弟,平时到底是真的傻还是装傻充愣,怎么此刻竟然精明若斯,分析得有条有理,丝丝入扣?难道说,自己的如意盘算早已被大公子舞尧看破,然后与几位兄弟把酒言欢时,借着酒劲给和盘托出了?
是了,就是这大公子舞尧,见不得他舞盛也如他自己一般,男尚公主!好似全天下的君子子,只有他舞尧不但学业有成,累年射策甲科高第为郎,且两次相让三署郎于同年,博得了好名声不说,还春风得意,男尚公主,成了太学诸生人人艳羡的大公子!若他舞盛也男尚公主,岂不抢了他大公子的风头?
是以,刚刚的小酌请客,只不过是舞尧趁机诋毁自己的有利场合。既尽了地主之谊,彰显了他身为兄长的大度豪爽,又顺便借着酒劲,有意无意地道出他舞盛欲要尚主的企图。
真可谓一举两得,打得好盘算!
舞盛原本就阴沉的双目,此刻愈发显得晦暗不明,见舞威一副关心自己的样子,不禁嗤笑道:“行了,四弟,为兄的事儿不用你来操心,管好你自己就行!莫被人迷惑了,替人四处说道。”
这是什么意思?
舞威眼里明显盛着疑惑,却还是好心提醒:“二兄,四弟看这马博,油腔滑调的,很不实在,二兄千万小心了,莫被他给蒙骗了去!”
言罢,舞威紧紧了手中长枪,追赶舞瓒一行人去了。
舞盛见此,嗤之以鼻,却又忍不住暗自嘀咕:“也不知到底是谁的亲兄弟……”
说时,到底心中黯然,脸色愈发难看。
一旁的马博,想是看出了舞盛的心思,过来安慰道:“舞盛兄莫要伤怀,兄友弟恭那只是理想境界,兄弟阋墙才是世间常态!还是自己的荣华富贵要紧,亲兄弟有时也帮不上忙,您说是吧?”
舞盛就暗暗翻了个白眼,腹议着:到底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其子马博还真是像极了公车司马令大人!
龚玥玥一行人很快就走出太学内的市集,跟舞尧分手后,便出了太学。
于太学大门口,宋珞又驻足望了望对面的三署官署,这才与舞忠兄弟几人一道,上马回城。
太学弟子受博士考课,甲科高第者即为郎,为郎者便能进入这对面的三署。而五官署正对着太学大门,两边依次为左署和右署。三署如此明晃晃地建在太学对面,不时有原本是太学诸生,后考课为郎的黑衣郎官出入,就愈发刺激着太学内的诸生们一心向学,明经仕宦。
不过这三署郎官,每署员额只有七百余人,若要成为三署郎,须得甲科高第才行。而这太学每年一次的射策考课,取甲科者只不过仅仅四十人。
太学的博士射策考课,取甲乙丙三科,即所谓“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依次分难易,射策者量力取策,答案无误即为“中”。由此可见,甲科为热门科,因为中后可以除为郎吏。
而为三署郎官,才有机会内迁高升,才能外放出宰百里。但每年岁课甲科者只有区区四十人可以进入三署,相较于洋洋三万太学诸生,可以想见竞争之激烈残酷。
尽管如此,各地学子仍然以各种方式,前赴后继地挤进太学,并以自己是太学诸生为荣!因为,在士人眼中,经太学之门策试做官,是仕宦中最为荣耀之途。
如五经博士伏汉,之前本有数百弟子,却弃尊师之位而不顾,来太学充任博士弟子,后才经太常试策,成为了一名太学学官的。
太学之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这也正是太学吸引宋珞之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