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苏绣作品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苏绣作品,无论是日用品,还是艺术欣赏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苏绣艺术欣赏品的价值更高。苏绣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苏绣技艺之精湛。苏绣艺人以针代笔、以线代色绣出作品,由于丝光的艺术效果,绣品上的书画图案显得更加鲜活生动。苏绣的色彩丰富,苏绣艺人通常用三、四种不同的同类色线或邻近色相配,套绣出晕染自如的色彩效果,一幅精品使用的线色达几百种甚至上千种。不仅是颜色,苏绣的针法也种类繁多,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接针、滚针、正抢、反抢等四十八种。更为巧妙的是,苏绣艺术家能运用劈丝技术,即将一根丝线劈成四十八分之一,将金鱼的尾巴这样细致的图案绣得栩栩如生,并且用苏绣技艺表现物象时善留“水路”,即在物象的深浅变化中空留一线,使之层次分明、花样轮廓齐整,使作品充分表现苏绣“精细雅洁”的艺术特征,无论是表现山水、花鸟、动物还是人物,精湛的苏绣技艺都能使之达到栩栩如生的境界。也正因为如此,苏绣才被世界各国人民誉为“东方的明珠”。苏绣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已为众多的鉴赏家和收藏家所青睐。

苏绣作品题材丰富、内涵深刻、艺术境界高远,具有一定收藏价值。苏绣传承的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工艺,民族特色非常浓郁,它的增值潜力主要源于作品的资源的稀缺和独特性。从资源方面来看,除了苏绣所采用纯天然的蚕丝线的供应逐渐减少这一因素,同时由于苏绣的工艺复杂,每道工序都有不同的技法,一幅好的绣品常常需要耗费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也导致在当代快节奏生活中,愿意学习、掌握苏绣技法的人越来越少。此外,苏绣技法的独特性使其更具收藏价值。苏绣的每道手工程序特性使得高贵的苏绣难在世上找到同一相同作品。即使是同一绣娘也会因为气候、天气、光线、心情等其它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在针法的使用上有所变化,这种细微的差别必然使得作品变得独特。前几年苏绣仅为高端收入人群所消费,作为高档礼品赠送亲友,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了解苏绣独特的艺术魅力,也纷纷加入到购买、收藏的队伍之中。从长远看其收藏价值潜力无限,会有不断攀升的空间。

一件好的苏绣艺术品是工艺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作品凝结的艺术效果也就成为鉴别苏绣工艺品和艺术品的重要标准。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辨认:一是作品图案的整体构思,二是作品做工的精细程度,三是作品色彩的处理和艺术效果。一件艺术价值高的苏绣艺术品一般是图案秀美,做工精细,色彩典雅,富有深远的意境。而价值低劣的苏绣工艺品,图案一般比较呆板,缺乏艺术性,做工也相对粗糙。

挑选苏绣时最主要的是看苏绣表面的光洁度,如果绣的比较稀的话,光洁度就不够,好的绣品针线绣的很密,使图案有立体感,光洁度高。同时从苏绣花线的粗细也可以辨别出优劣,苏绣中一根花线的1/2粗称“一绒”,1/12粗称“一丝”。“劈丝”即将一根花线分为若干份。苏绣会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及题材,灵活综合运针,而且花线劈丝粗细合度,从而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如绣金鱼鱼尾,用线要细,排针要虚,才能表现轻薄、透明感。再比如绣猫,根据对象毛丝变化规律掌握丝理,绣出来的猫毛茸茸地形万言书逼真生动,而绣的粗糙的猫毛就会象钢针一样扎着。

粤绣起源来自于女性闺阁之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由中原移民把刺绣带入岭南,被奉为粤绣始祖的是唐代广东南海贡奇女卢眉娘[3]。唐代《杜阳杂编》记载,永贞元年(805),南海(郡名,治所在番禺,即今广州)进贡朝廷的14岁姑娘卢眉娘,她的祖先是南北朝时代北朝帝王的老师卢景祚兄弟的后代,后来流落岭南。她于皇宫中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足见其技之精。唐顺宗皇帝叹其工,谓之神姑。唐宪宗皇帝更赠给她金凤环戴在手腕上,嘉奖其聪慧而奇。唐玄宗时,岭南节度使张九皋进献精品刺绣给杨贵妃而获加官三品,可见当时最高阶层对粤绣欣赏有加。

卢眉娘

明代正德年间,粤绣经由欧洲商舶出口到葡萄牙、英、法等国,成为宫廷和皇室、贵族们宠爱的服饰品。明正德九年,一葡萄牙商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并将绣袍献给国王,得到重赏。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一位曾在广州逗留了几个星期的葡萄牙传教士克罗兹,回国后在其所著的“回忆录”中写道:“广州很多手工业工人都为出口贸易而工作。出口的产品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彩色丝线盘曲的绣在鞋面上的绣花鞋……都是绝妙的艺术品”。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十分喜欢广东的金银线绣,亲自倡导成立英国刺绣同业公会,从中国进口丝绸和丝线,加工绣制贵族服饰;英王查理一世继位后,进一步倡导英国人种桑养蚕,发展英国的丝绸工业和工艺,使广绣艺术传播到英伦三岛,被西方学者称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8]。英、法、德、美各国博物馆均藏有广绣。粤绣18世纪风靡了英国皇家及上流社会。据《存素堂丝绣录》记载,清代宫廷曾收藏有明代粤绣“博古围屏”等8幅,上面绣制古鼎、器、玉器等95件,“铺针细于毫发,下针不忘规矩”,有的“以马尾缠作勒线,从而钩勒(轮廓)之”,图案工整,“针眼掩藏,天衣无缝”,充分显示了明代粤绣的高超技艺。明代粤绣还以国外进口的孔雀尾羽织成丝缕,绣制成服装和日用品等,金翠夺目,富丽华贵。

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高宗诏令西方商舶只限进广州港,促进了粤绣的发展,使粤绣名扬国外。乾隆五十八年,广州成立刺绣行会“锦绣行”和专营刺绣出口的洋行,对于绣品的工时、用料、图案、色彩、规格、绣工价格等,都有具体的规定。18世纪中叶,广东还流行“皮金绣”,即纳丝绣的一种,底层多用羊皮金作衬,金光闪烁,格外精美。广东刺绣艺人还创造性地用孔雀毛编成线绣花,绣品金翠非凡;有的还用马尾鬃缠绒作勒线,可谓匠心独运。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广东工艺局在广州开办缤华艺术学校,专设刺绣科,致力于提高刺绣技艺,培养人才,岭南画派始祖高剑父任校长。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从长津湖开始 从木叶开始逃亡 人族镇守使 陆地键仙 星汉灿烂 修罗武神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万相之王 我有一剑
相关推荐:凤七小姐太无聊重生食神学霸不软萌龙骑猎手饿死一拳超人爆破英雄重生女神培养师姐请赐教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设计男朋友武极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