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做了一些彩瓷,都不怎么理想,不过,这一次做的倒是不错。
粉彩瓷目前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
粉彩是彩瓷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
鹿头尊是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鹿头尊多在白地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头,颜色鲜亮,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这类瓷也有叫百鹿尊的。
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
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
说着来到了,院子门口,汤冰漪率先打开门,进去了。
宋竹娴随后跟了进去。
宋竹娴突然想到,小时候,爷爷,也最喜欢彩瓷,据说,花了很大的功夫,搜集了,几件极具代表的彩瓷。
宋竹娴还记得爷爷那时的表情,摸着那瓷器,就像摸着自己的爱人一样,那享受,欣喜的表情,宋竹娴永远都不会忘。
难怪宋竹娴喜欢瓷器,原来是家传。
有一时期的彩瓷,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有的瓷器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的皱纹,像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而形成的细波。绿彩附着在白釉上非常紧密,几乎没有爆釉现象。粉彩的常见纹饰有山水、婴戏、九桃、瓜蝶、百鹿、花鸟、仕女、百花(亦称“百花不露地”)、八仙、云蝠、福寿、缠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见的器型以外,新颖造型还有贲巴壶、交泰瓶、转颈瓶。款识有青花、红彩、金彩等种类。
偏巧,爷爷收藏的也有类似的这类瓷器,所有宋竹娴在画图的时候,才会如此得心应手。
宋竹娴突然想到,在彩瓷界有一款奇葩的彩瓷,说话便兴奋了起来。
“你知道吗?彩瓷界,有一个另类彩瓷,斗彩。
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有书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作者认为,凡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拼成完整图案的称为斗彩。陶瓷史上最为盛名的斗彩是明代成化斗彩,其中斗彩鸡缸杯更是精美绝伦,这与成化瓷器修胎极精致细薄和施釉极晶莹润白有关。
斗彩是陶瓷历史中的一只奇葩,是由景德镇窑烧制的一种彩瓷。斗彩这种陶瓷的装饰方法,既不同于釉下的装饰,也不同于釉上五彩,釉上粉彩,釉上珐琅彩和素三彩等釉上彩绘的装饰,它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一同装饰于同一件瓷器面上,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互争奇斗艳的艺术表现力。”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活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当时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其他的彩瓷还有五彩瓷,五彩瓷的分类:一.白地五彩,器型有大盘、大瓶、大碗,多绘人物纹,人物形象硕大,中期洒脱飘逸,晚期弱小。
二.青花五彩,器型主要有将军罐、盘、碗,常见凤凰牡丹、云龙、仕女、山石雉鸡纹,青花多用粗线条描绘。
三.豆青地五彩,器型主要有大花盆、大瓶,多绘花鸟纹,彩色浓重,画工精细。
四.米色地五彩,器型主要有盘、碗、玉壶春瓶,常见松、竹、梅等,彩绘较浅淡。
五.红地五彩,器型常见的只有碗,多绘婴戏、花卉纹,设色清新。
六墨地五彩,器型主要有瓶、盘、杯,多绘缠枝牡丹纹,色彩对比十分鲜明。
七.雪花蓝地五彩,器型主要有棒槌瓶、盖罐、笔筒等,纹饰均以青花勾轮廓再填彩。
八.哥釉五彩,花口洗与葵口、菊瓣碗、盘,釉面开片,黄口,足部修理齐整,火石红斑明显。”
“这些是五彩瓷的一种吗?”
宋竹娴仔细看了看说∶“不错,确实如此。”
宋竹娴接着说∶“我除了最喜欢粉彩瓷以外,还习惯墨彩瓷,诺,那边是。”
宋竹娴指着一个有点黑,却十分漂亮的瓶子说。
“墨彩瓷,墨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淡墨彩在素器上绘纹饰,经炉火烘烤后,白地上呈现淡黑色花纹,有水墨效果,故名。,多在盘、碗、笔筒等器皿上画纹饰,以人物山水题材居多,具有典雅幽静特色。 墨彩是从粉彩技法中衍生出来的一种陶瓷装饰画种,有一种黑彩,就是用黑色作画、描绘纹样,用红色勾勒人物面部和手部线条,同时用红色淡染的彩绘方式。传统的黑色彩料是用钴土矿和铜花配制,烧成温度较高,这个时期出现的以黑为主绘制纹样的创造,对后世墨彩的形成和发展有较大的启迪作用。墨彩因此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黑彩就是墨彩。有书曰:“墨彩之浓厚而发亮者,广夥其名黑彩,黑彩之淡薄而无光者,又区而别之曰墨彩,其实一物而已,曰墨曰黑虽分犹之不分也”。第二种认为黑彩是在窑中烧成的低温彩,而墨彩为炉中烧成的低温彩,用墨彩在白釉上描饰人物、山水,具有水墨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