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孩子怎么没去上学?”苏绿宁好生奇怪。
同行的护士告诉她:“在白山村,比不得大城市,孩子初中甚至小学就辍学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家长很早就带着子女外出务工,对于那些最穷的家庭来说,孩子上学本身就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大开销。”
听到护士说的话,看着衣衫褴褛的孩子,光着没穿鞋的脚丫,在山坳间四处奔忙,苏绿宁的心情,瞬时又变得沉甸甸的。
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出生在大城市里的孩子们,理所应当地享受着各种美食、美衣,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念书;而出生在边远山区的孩子们,却从小干着粗糙繁重的农活,吃穿上令人心痛心酸。
一路走着,眼前出现了一条又长又深的江河,江流湍急汹涌。
江面上没有看到一座桥,只有一条颤巍巍的钢丝绳,横亘几十米宽的江面。
苏绿宁傻眼了,“我们……要怎么过江?”
“溜索过去。”同行的年轻护士不假思索地回答,仿佛在说一件最稀疏平常的事情。
“溜……索?”
苏绿宁看着那江面上,两根绳子,一个滑轮,一个铁钩组成的一套溜索,再看看脚下澎湃的滚滚江水,腿都有些发软,声音直打颤:“这……这很危险啊。”
“没办法,白山村小学建在村里交通最不方便的地方,这是去学校的唯一通道。”
年轻的护士一脸不以为然,站在十多个大人小孩的身后,排队等着过索,“这里太穷没有钱,两边的山又像刀切一样,根本没办法造桥。我们要想到对岸去,就只能溜索。”
等了没多久,就轮到她溜索了。
只见这个刚刚二十岁出头,长得娇小玲珑的年轻护士,把索扣往钢丝绳上一卡,溜绳一端固定,一端兜住自己的大腿和腰,再挂上医药箱,脚一蹬,腿一曲,顿时凌空飞向对岸,似乎一点都不觉得危险。
动作之熟练麻利,一看就是个溜索“老手”。
苏绿宁可没有这个胆量。
看着脚下湍急的江水,她就觉得头晕目眩,尤其是那一根连接两岸高山的钢索,在巍巍大山衬托下,显得那么细弱,再加上那个孤单的滑轮,让人无法想象,如此简单的工具,竟然能够承载一个人的重量,还要将人溜到对岸去。
犹豫了好半天,苏绿宁也没敢自个儿溜索过江。
想来,那郑先生是早有打算,存心给她找事儿,让她现在进没法进,退也没法退,左右为难。
最后,小张、小李嘟嘟哝哝的嘲弄了几句,把一条绳索从苏绿宁的脚下套上去,系了个扣,再把钩子往铁索上一挂,由小李带着苏绿宁溜索过江。
江风在耳边呼呼地刮响,身下就是奔腾而过的江河水,苏绿宁害怕得脸色发青,咬紧牙,闭着眼,完全不敢出声、不敢睁眼看。
数十米宽的江面,一溜烟功夫就过去了。
到达江对岸的时候,苏绿宁的脚刚着地,就双腿一软,一屁股瘫坐在杂草丛生的地面上。
回过头想想,她还真是后怕,除了绳索,更多的保护措施都没有,就这样溜过江了。
要是万一……
她不敢再往下想了。
“这算什么!”
年轻的小护士满不在乎地笑了笑,上前扶起苏绿宁,“我们白山村人,就是靠着这样一套溜索,在这条大江上溜来溜去,不知道多少年了。”
她拾起地上的医药箱,递给苏绿宁。
时候不早了,四个人继续往前赶路。
“在你没来村里之前,我们几个医护人员,为了给江对岸的村民看病,就只能依靠溜索,而且是风雨无阻、随叫随到。”
小护士一边走着,一边跟苏绿宁打开了话匣子。
“最难的就是碰到老人或者小孩晚上生病,因为他们不能过溜索,只有我们这些医生、护士过去。晚上溜索的时候比较吓人,如果遇上下雨、刮风,那就更危险了。因为没有灯光照明,只有一把手电筒,根本看不见对面,溜索的速度很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到终点。我有几次就撞在了对面的铁索上,手都撞出血了。”
“这么溜来溜去,你们都不害怕吗?”想到刚才挂在细弱钢丝绳上的惊险一刻,苏绿宁的心里还在发颤。
“刚开始谁都怕!”
小护士抬手往肩上提了提医药箱的背带,“每年从这条溜索上掉下江水里的人,数都数不出来,前一秒钟刚掉下去的,后一秒钟就被江水冲走没了人影,看着是很吓人。不过,生活所迫,在这种穷山沟里做医生、护士,也得需要足够的勇气。慢慢的,大家也都习惯了,也没觉得有什么可怕、危险。自己多注意点安全就行。”
这个真正扎根在山村医疗事业的医务人员,她的话语中透着几许无奈,却更多的,透出她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这项医疗职业的一份执着。
苏绿宁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敬佩感。
“只可惜,即使我们这些医护人员再怎么勇敢不怕死,再怎么争分夺秒地去抢救,这条江、这条溜索,还是耽误了不少病人的病情和性命……”
年轻护士的神情与声音,忽而变得十分凝重、深沉。
贫穷落后,是白山村目前无法改变的现状,和难以摆脱的“枷锁”。
苏绿宁的神色也随之黯淡下来。
被软禁在深山里的日子,她能为村民们做的事情,还太少、太少,简直就是微不足道。
*
“苏医生你看,我们到了!”
走了约莫一个多小时,年轻小护士停下脚步,手指着前方说。
苏绿宁抬头望去,蓦然出现在不远处的一所崭新校舍,让她不由的眼前一亮。
那是一幢三层楼高的教学楼,红瓦白墙,窗明几净,与周围低矮破烂的农房相对比,显得分外格格不入。
这让人感觉,很是新鲜惊奇。
学校大门口的牌匾上,写着几个醒目的黑体大字:白山村绿辰希望小学。
呵,好有意思的学校名称!
竟然无巧不成书的,将她苏绿宁名字中的绿字,和沈昊辰名字中的辰字结合起来。
这让苏绿宁更加大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