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内容已经更正!)
郑小明沉吟思考之间,却根本没有想到,原本的历史时空当中,虽然古今之争被解决,东西之争随着董卓西凉集团的覆灭,也被暂时解决。
然而胡汉之争,乃至于士族豪强崛起的问题却始终没有能够解决,一直绵延了两三百年!
他在仰首望天的时候,就郑云通报:“南阳各门阀豪族前来求见!”
郑小明刚刚想要说一声有请,不过想想自己温和爱护家乡的人设,当下就轻笑一声,自己走了出去,迎接那些门阀豪强们去了。
却是刚刚走出大门,一见面,就见到一些大族门阀的家主们居然都亲自来了,刚刚见到郑小明现身,纷纷都是拜伏于地,叫道:“多谢将军助我等南阳父老平乱,帮我等父老复仇!”
这其中就有着邓氏,樊氏,张氏等等旧姓大族。
幸好郑氏和阴氏的族长没有拜下去,否则郑小明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自处了!
他心中暗骂一声,这些家伙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在大汉这种伦理情况下,他郑小明要敢接受这一拜,回去之后得被人用吐沫星子给喷死。
一句郑小明持功自傲,让家乡父老给他下拜……郑小明就不用在这大汉社会上混了,直接社死吧!
他急忙快步上前,同样拜倒于地:“各位家乡父老如此,明诚惶诚恐,愧不敢当!南阳也是我的乡梓所在,又岂能容赵慈这等人肆虐!”
那些南阳父老们闻言,对于这话都相当满意,脸上不由露出笑容。
这也算是对郑小明的一个试探,万一郑小明真的膨胀了,接受这一拜。那没说的,虽然有恩报恩。但是以后休想让这些人全力支持!
但是现在郑小明这态度既然可以,没飘,还是很尊重他们这些人的。那就可以借着往下谈谈了!
谁都能够看出,现在这天下是越来越乱。
虽然因为这片大地上还没有经历过改朝换代,一切都没有经验。所以谁也都不知道日后局势会如何发展,但是需要郑小明这样的军事强人维护安全,秩序这是有目一同的!
唯一可惜的就是郑小明是南阳本地人,按照大汉的三互法,他是不能在南阳,甚至荆州本地为官的。
否则,想办法让郑小明当了南阳太守,那就更好了!
历史上,这些南阳大族豪强们选择了汝南袁氏。并且是汝南袁氏当中的袁术……
当然了,郑小明虽然不能当南阳太守。不过也正是因为他是南阳自己人,所以也更值得相信不是?
等到郑小明成为朝廷的一方大老,也好更加护庇这一方南阳乡里了!
君不见光武帝刘秀是南阳人,从南阳本地起家,多少南阳人跟随,才造就了南阳帝乡。邓氏,阴氏,樊氏,李氏等等旧姓大族。
再看看汉高祖刘邦从丰沛起家,手下一大帮子丰沛功臣……
在这般古代的地理交通环境之下,永远都是家乡人最可靠!
郑小明把态度放的很低,这就让南阳的大族们相当欢喜,放心。对郑小明的评价也是越来越高!
虽然郑小明在汝陈颍川那些士族们那里的舆论风评并不算很高,甚至可以说很差。
郑小明今文经学的人,还是走的是外戚的路子。这自然受到士族们的抨击和鄙视了!
而天下士族最集中的就在汝陈颍川这些地方,这里的士族影响天下士族的舆论。
所以,郑小明在天下各地的风评是相当不怎么样了!
不过在地理观念极强的,南阳,乃至于整个荆州,郑小明的名声还是很可以的!
谁让郑小明是荆州人,是南阳人呢!何况郑小明在黄巾之乱的时候,还帮着南阳平定了黄巾军。这次又帮助家乡平息了赵慈的叛乱。这自然让郑小明在南阳,在荆州的名声就更好了!
轻易平定战乱之后,郑小明又去拜见了一番荆州刺史王敏,双方客气交谈了一番。
原本黄巾之乱时候的荆州刺史徐璆,在黄巾之乱之后不久,就被宦官构陷,被罢免了官职。
若非是在黄巾之乱中立功,差点就被问罪下狱了。
之后便是这位王敏接任了荆州刺史之位!
可怜王敏知道南阳这边发生了赵慈叛乱,刚刚组织好军队前来平乱,没有想到还没有走到,赵慈乱军就先被郑小明给平息了。
郁闷归郁闷,但是这位荆州刺史对郑小明还算客气。
毕竟郑小明现在也是中郎将了,可不是小人物。何况人家是南阳本地的地头蛇。再加上两人又没什么利益冲突,所以相见还算愉快。
他假公济私,回了一次家乡鄼县。
鄼县偏僻穷困,没有受到这次赵慈之乱的影响。
而且让他吓了一跳的事情,现在鄼县郑氏的势力膨胀的很是厉害。
整个鄼县怕是都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归属于郑氏名下。家中养的奴仆田客等等都几乎超过了万人……
这甚至要比一些赫赫有名的大家族都还要夸张的多!
不过世上的事情往往如此,越是偏远穷困的地方,做事情就越离谱,越没有顾忌!
郑小明在南阳宛城等地的时候,好歹人家世家众多,郑小明现在官职虽然不算低了,却也不怎么让人放在眼里。
但是在鄼县这种地方就不一样了,一下子出了这等大人物。郑小明回乡的风光可想而知。
同时已经可以想见,鄼县郑氏的势力经过这次的事情又要一轮新的膨胀了!
至于当地的县长,根本不敢管郑氏的事情。不说郑氏的财富势力,不合作的话,县长连赋税都收不到。
便单单说郑小明的官职,在南阳的影响力,就不是一个区区六百石县长所敢招惹的。
不过鄼县的土地都有三分之一姓郑了,不知道还能如何扩张?
莫非是要往阴城,还是筑阳扩张?
算了,郑小明也懒得管。
反正这种事情,现在这大汉到处都是。
现在的天下,所谓豪强大族大概可以分成两个等级。
一个是大族,可以说是士族,这些士族以经学传家,注重名望声誉,所以并不会肆无忌惮的吞并土地人口。他们靠名誉走上层路线,控制中枢大权。颍川那边的陈氏,荀氏等等都是。
这些渐渐在日后演变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当中的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