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妹的专辑名叫“华夏古风,卷一”,封面制作的自然古香古色,正面还有一行隶书写着古风,乃国史之古风,上古之遗风。
背面则写着悠悠历史,华夏古风。
这么装逼的专辑名,这么装逼的封面,这么装逼的文字,再加上过于激进的音乐,当然受到了许多乐坛老前辈和保守人士的指责。
但民间却没有多少声音出现,这时的种花家老百姓连温饱都还没有完全解决,民间能播放磁带的收音机都不多,基本不会买这类没有演唱的音乐。
两兄妹也没打算一开始就在民间推广,磁带的音质远不如黑胶唱片,他们首批发行的当然是黑胶唱片,只有一小部分磁带特供学校。
黑胶唱片在国外也是昂贵的消费品,两人在国内推出基本是在赔本钻吆喝,因为定价还不到成本的一半,每卖一张就赔一张,否则国内哪有几个人买得起。
两人在国内只发行了一千张,再多就要肉痛了。
种花家的老百姓当然玩不起这种东西,第一时间拿到专辑的都是业内人士,特别是从事艺术门类的人,此外京城里的公子哥,官方人员,以及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
两人很重视大学生,免费为上百所大学制作了磁带用以集体播放。
所以专辑问世之后,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有这种东西,他们眼里最好听的依旧是从敌台传来的民歌,收听渠道当然是收音机。
但在种花家的乐坛,乃至整个艺术圈子里,两人的这张专辑却引起了空前的争论风潮。
各地的报刊,甚至大学,这段时间纷纷举办各项活动,主要是探讨这种被李家兄妹标榜为“华夏古风”,“上古遗风”的音乐是否名副其实。
当然了,是否“好听”,这个就不用讨论了。
哪怕是那些称其为“靡靡之音”的老古董,他们也在家里不停循环播放这张专辑。
如果两人能称之为“新派音乐”,或是谦虚一点,称之为“融合了古风元素的新派音乐”,那些人应该不至于这样跳出来指责。
但这两个21岁的小家伙却以“华夏古风”自居,这让那些比两人加起来还要大的前辈如何自处?他们这些年是不是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于是许多老前辈都站出来指出:“这种音乐既不古风也不现代,更不是‘上古之遗风,华夏古风’,这是在强行往脸上贴金。”
音乐家协会的某位副主席更是在报纸上题了打油诗一首:黄口小儿谈古风,伯牙面前弹鼓琴。玩乐岂是尔长处,回家再吃几年奶。
这首打油诗是真不怎么样,但李秦知道这些看法未必全错,他也知道后世的所谓“古风”,其实大多都是“强行押韵,故作姿态”,更像是借“古风”两字给自己贴金和炒作,真正的古风哪有那么简单。
但如果光是音乐的话,两兄妹的专辑还真能称得上“古风”,因为他们全都进行了改编,使用的也都是中国乐器,只是在其中加入了现代混音技术罢了,但绝对没有加入任何西方乐器。
现在这些音乐又都属于原创,那凭什么不能称得上古风?
李宋和李元对这些批评和挑刺的声音无法接受,特别是身后有一众公子哥当舔狗的李元,她选择正面战斗。
很快,李元就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校内刊物上,直接发动了无差别攻击。
“人的一辈子,为什么要为了无所谓的人的眼光而活?”
“你们就当我嚣张,说我狂妄,认为我离经叛道好了。”
“但现实往往是低手庸才试图循规蹈矩却总是一无所获,而艺术大师离经叛道却总能获得一种前所未闻的新和谐。”
这番地图炮放在这个时期的种花家,丝毫不亚于往水塘里投下一枚大炸弹。
许多先前持批评意见的老前辈,顿时面子掉了一地。
种花家可是特别讲究面子的社会,李元一点面子都不给人家留,愣是把好几个当初在浩劫期间被人挂在树上吊打都没打出个好歹的人气进了加急病房。
12月份,李汉回到国内时,便见到国内的音乐圈乱成了一锅粥,许多报纸上都是对李元目无尊长,大逆不道的批评。
他倒不为此而担心,这些老东西也就动动嘴皮子。
李元可是京城大学里的top1女神,尽管在纯颜值上还达不到倾国倾城的地步,顶多能打个90分。
但李元会打扮啊,这个时期国内的女生又有几个会打扮?
所以哪怕面对八一厂的女明星,李元站到一块也最为耀眼,再加上她有一副魔鬼身材,虽然比卡格妮的南瓜小了一些,但至少是哈密瓜级别,腰围却不到一尺七。
这些元素一组合,李元可谓是京城各路公子哥们的头号梦中情人,颇有几个身份不凡的公子天天献殷勤。
李明昨天便见到某个背景颇为不凡的公子在京城大学的校内刊物上声援李元,他写到:她古灵精怪,她离经叛道,她眨一眨眼睛,惊艳了时光,世界都开始心跳。
这人虽然是一条很恶心的大舔狗,但也说明两兄妹这张专辑受到了年轻一代的追捧。
很多年轻人听过这张专辑后,就仿佛看见铁树开了花,枯井里涌出甘泉一般。
特别是那些对音乐抱有梦想和责任感的年轻人,他们更是在这张专辑身上看到了新大陆和光,激动之后便纷纷投身于这类古风音乐的创作,两兄妹俨然成为了一面旗帜。
“保护伞”乐团也因此一举成名,原本一个月都招不到几个人,现在专辑发布才半个月,便有上千人前往报名,无数年轻人都想加入这个目前依旧全无保障的团体中去。
两人趁机挑选了不少好苗子加入乐团,12月份时保护伞乐团已经组建出第一乐队的所有编制。
这支第一乐队由41人组成,3名指挥,拉弦乐器组8人,弹拨乐器组12人,吹管乐器组12人,打击乐器组6人。
现在借助古风专辑造成的轰动,他们还打算趁势把第二乐队的底子也拉起来。
七十年代末,国内擅长传统乐器的年轻人很多,这些从苦日子里出来的年轻人,只要培养磨练几年就可以用了。
除了这些擅长演奏的年轻人,他们还招收了不少有创作天赋,包括文字功底深厚,可以转型为填词人的年轻人。
这些人是两兄妹为将来的唱片公司准备的人才,如果能培养出几个中岛美雪和玉置浩二这样的作曲人,还有林夕这样的天才填词人,那将来就算没有他们的抄袭,华夏乐坛自身也能具备良好的创作能力。
霓虹乐坛现在还没有真正崛起,如果两兄妹能在未来几年带领出一批年轻的天才,让华夏古风火到霓虹、棒子、港台、东南亚地区,那么将来亚洲的流行乐坛就将被华夏古风拿下第一把交椅。
李元这会已经开始偷偷拿着把扇子,并且找人制作精美的汉服,准备用小拇指撩遍整个亚洲了。
李宋也打算把几十年后改良的男式汉服穿上,配合他英俊的外形,如果能再加上一壶酒,一古琴,一古亭,应该足以让汉文化圈里的小哥哥和小姐姐疯狂了。
这就是接下来的计划之一,李元搞韩国,李宋搞霓虹,然后再让李汉搞中鸟美雪,亚洲乐坛就差不多被李家占领了。
这可是一盘大棋,现在的音乐在内地发行赚不到多少钱,还是要卖到霓虹和棒子地区,卖到港台和东南亚地区,那时才能赚到小钱钱。
李秦花大价钱把“史诗唱片”拿下,也是将两人的专辑引入北美做准备。
李宋和李元先前制作的那两首广告歌曲,他就准备通过史诗唱片在北美地区发售。
但现在不仅两首歌,两兄妹联合创作的《monsters》同样完成了母带制作,光圈科技的香港分部已经收到并将其带往美国。
这首歌将在光圈科技的圣诞发布会上播放,并成为未来一年的公司形象和宣传歌曲。
至于为什么是一年,当然是他们每年都会抄一首歌作为光圈科技的形象歌曲。
李秦原本是打算用《stillalive》或《wantyougone》,但考虑到这两首歌的歌词部分涉及太多游戏剧情和嘲讽黑山的内容,他只能将这两首歌放在后面再用。
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也简单,他打算让李明先把“传送门”改成小说,然后让李汉将其拍成专门摸黑“光圈科技”的电影。
那时候他当然要针锋相对,找人把“半条命”的故事也改编成小说,然后拍成好莱坞大片去回怼“黑山集团”,顺便还能把越来越不听话的李唐也加进去,他正好可以扮演那个“撬棍男”。
这样一来看似是兄弟决裂,但实际上这种互黑只会提升双方的知名度,引来全球无数粉丝站队进行口水战,最后得利的自然是表面撕逼的“光圈科技”和“黑山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