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传单中,这简简单单的一小段话,除了和魏国争夺民心外,还造成了一个副作用,那就是被魏军抓壮丁的百姓都开始消极怠工了。
以前百姓们不觉得为魏军守城和劳动有什么,因为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但是现在他们看到蜀汉的传单,传单里劝百姓们待在家里不要出来,他们突然觉得蜀汉这种提议很有道理。
于是,他们心中开始产生一种想法:为什么我们要出来为魏国辛劳甚至是卖命?我们难道不能好好待在家里,安安静静地做个美男子吗?
在蜀军传单的“提醒”下,他们觉醒了自我意识,纷纷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应该为这场战争付出代价。于是,很多人开始逃避魏军的劳役、兵役,以肚子痛、拉稀、脚崴了、发烧、家里母猪生崽等稀奇古怪的借口,想尽办法逃避魏军的抓壮丁行为,就算被抓去的,也多数出工不出力。
就是这么小小的一段话,为魏国的守城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也是宣传工作的威力。相对于针对百姓的这小段话取得的巨大成效,传单后面写给兵将和官员以及皇族的那两段话,效果就一般般了。
写给兵将和官员的话和给百姓的话完全不同,那是赤果果的劝降,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的地劝降。动之以情的话都是老生常谈了,这里就不多表述了,诱之以利也很简单,无非是许诺投降反正开城门迎接天军或者擒杀将官均可以封官加爵。
而且具体什么行为升几级官,封什么爵位都写得清清楚楚,可谓是明码标价了。本来这算是很有诱~惑力的说辞,不过,魏国现在的情况是,有心投降的人早就旗帜鲜明地跳出来组成了投降派,在朝堂上力劝曹丕投降了,蜀军传单中开出的这些好处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而那些不肯投降的都是死硬分子,自然不会为这些许的好处所动。对于曹丕等皇族的劝降也是如此,很多人都明白,自己身为魏国皇族,肯定是首先被专政的对象,投降对他们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选择。
因此,在第二天,朝堂上依然是泾渭分明地分成两派在争吵,情况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当然,说是效果一般般,其实还是有点效果的。
最大的效果就是各级将领都人心惶惶,他们总觉得下属看向自己的目光怪怪的。蜀军在传单中号召各级将士杀掉自己的上官起义,并承诺对这些人大加封赏。
也难怪,在某些人的眼里,那些将领项上的人头就是一顶顶的官帽,就是一个个的爵位。虽然并不是每个属下都敢那么做,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在这非常时期,每个将领都觉得下属看自己的目光都是不怀好意的,他们不得不谨慎,每个人都打醒十二分精神,尽力做好防范工作。
如此一来,全城魏军的军心都不稳了,军队中气氛很怪异、很压抑,好像潜藏这一头绝世怪兽一样,随时会跳出来择人而噬。幸好,这些魏军都是精锐,纪律性还是很强的,而且各级将领都做足了防范措施,使得局势没有进一步变坏。
不过,朝堂上大家争论的兴致明显没有昨天高了,大家都想快点结束这场无谓的辩论,好快点收工去看一场好戏。好戏的戏票就在那张传单上,传单在末尾还有一句话:大汉军队将于明天午时三刻,在西门进行军力展示,请各位军民远离城门五十丈以外,以免被误伤。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就算是朝堂大佬们也不例外,大家都想去看看蜀军到底怎么展示他们的军力。当然,就他们的职责来说,其实也是需要去看一看的,因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他们身为这个国家的管理者、决策者之一,的确有必要对敌人作进一步了解。
所以,到了午时,很多官员、将领都汇聚一堂,在西门约七十丈外等待着。这些人都是身骄肉贵的,自然不可能亲涉险境,所以,他们都离得远远的。
不过那些士兵和壮丁就没那么好运了,他们中大部分虽然也看了蜀军的传单,心里也很害怕,但是在上官的驱赶之下,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到城墙继续值守。
废话,如果被蜀军一句话就吓得不敢上城墙,那这座城不就算破了吗?所以,虽然蜀军已经发出警告,但是,西门五十丈内依然站满了魏军和一些辅助的民壮。
而且为了防止蜀军趁机从这里突入城内,魏国还调集了一些后备队伍,让他们等在五十丈之外,准备在城墙上的士兵死~光后,随时填上去。
战争就是那么残酷,随时都需要用人命去填,当然,去填坑的永远都是最低层最没地位的小兵,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官员和高级将领只会躲在后面指手画脚地发号施令。
魏国将官的这一举动使得他们进一步失去了民心和军心。在蜀军的传单被撒到城里后,魏国当权者发现不妙后,已经第一时间下令全城收缴这些传单,并禁止任何人收藏、传阅、谈论这些传单的事情。
可是,传单的数量实在是太多,撒播的范围实在是太广,等士兵层层上报到高级官员那里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一段不长不短的时间了,他们作出的反应还是迟了点。
城中大部分人都已经知道了这张传单的内容,即使是在城墙上守城的士兵和民壮,也有一部分人知道。然后再经过口口相传,知道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防民甚于防川,悠悠众口那里是那么容易堵得住的,可想而知,那些站在西门城墙上的士兵和民壮,在明知道站在这里会很危险的情况下,他们还被逼上城墙,他们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他们固然心如死灰,其他知道这一情况的士兵也生起了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感觉,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会像这些人一样,被人当做炮灰推到死亡的边缘。
感受最深的就是那些在五十丈外等候着的后备队,他们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前面的人千万不要出事。倒不是说他们有多好心,很会为别人着想、为同袍担心,而是,他们知道,前面的人一旦出事,下一批就要轮到他们自己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