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盟约定,北伐忙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第一百一十四章盟约定,北伐忙

在这些问题上,诸葛瑾可是有点冤枉刘厚了,例如在食量问题上。汉代的三斤米相当于750克,其实并不算多,一个重体力劳动着,每天750克粮食只能勉强维持。

因为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瓜果鱼肉等副食,全靠粮食填报肚子,所以对于粮食的消耗普遍较大。士兵算重体力劳动者,尤其是刘厚的hong军,平时训练强度很大,行军作战时消耗更大。

所以,在hong军中,每天每人平均三斤米是不太够的,很多人都能吃到四斤(1000克)以上。而在hong军当中,除非是粮食紧缺的时候,否则一般是不会实行粮食管制的,士兵们几乎是放开了肚皮吃,所以很多士兵都长得身高体壮。

再例如每人每月的饷银,三贯是最低标准,是最低层的新兵拿的饷银,大部分人拿到的都不止这个数。所以,刘厚已经很实在了,已经给诸葛瑾算少了很多了。

“不瞒陛下,敝国这几年也是一直在用兵,更是大力发展水军,钱粮也很紧张,这么巨大数量的钱粮,实在是拿不出来啊。”

“哼,子瑜先生,如果你做不了主,那就请你们吴国派个能做主的来跟朕谈。你们吴国说是和谈、联盟,却由头到尾一点诚意都没有。由头到尾就想着蒙骗于朕,你们以为拿几个女人就糊弄得了朕吗?国事岂能儿戏,你以为朕是一位昏君吗?你以为朕会被儿女私情所左右吗?幼稚!”

刘厚说罢,起身拂袖而去,留下了脸色古怪的三位蜀国大臣和一脸如丧考妣的诸葛瑾。刘厚回到御书房后没多久,诸葛亮就匆匆追了过来。刘厚一脸淡定地问:

“丞相,子瑜先生走了吗?”

诸葛亮道:“臣已经让步骘送兄长回驿馆。”

“朕今天表现怎么样?”刘厚又问,很显然,刚才在诸葛瑾面前发怒的样子是装出来的,他现在人平静得很。

“除了后来的要价太高之外,陛下其他的表现都堪称出色。有此明君,大汉中兴有望。”诸葛亮感叹地道。

“哈哈,没关系,朕故意开价高点,就是等着东吴人还价的。不是有句话说:‘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吗?如果朕一开始开价太低,到时候他们一杀价,我们就所剩无几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臣对这个兄长很了解,他有时候是个很死心眼的人,恐怕他现在认定了陛下你是咬定了这个价钱,尤其是陛下你最后拂袖而去,他更加以为你立场坚定,以为这就是你的底线啊。

这个价格东吴人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因为他们负担不起!臣是担忧东吴人一旦觉得无法满足我们要求,干脆就破罐子破摔,彻底断了和我们和谈的心思,甚至转而寻求和魏国联盟,那就麻烦了。”

“没事,不是还有丞相你吗,丞相你和诸葛瑾是兄弟,你这几天就好好招呼他在成都游玩,他必然还会求助于你,想通过你向朕求情,看能否降低这个价码。

丞相你正好可以卖份人情给他,你就说,为了兄弟之情,一定想办法尽力劝阻陛下。

然后双方再通过不断的试探、谈判,一步一步商量出一个既可以让东吴人接受,而我国又能将利益最大化的价码出来。这样一来,既可以让你这个大哥以后欠了你一份人情,又能将事情办好,真是一举两得啊。”

“陛下英明!”连诸葛亮也感叹这个小皇帝的英明,虽然阴险了点,厚黑了点,不过这的确是条好计。

即使是诸葛亮也有点小感动,这个小皇帝亲自上阵唱黑脸,让自己唱白脸,最后让自己得了便宜还卖乖,这么不贪功劳,不顾自己个人声誉,成全臣子的皇帝可真少见。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小皇帝对自己的绝对信任。诸葛亮领命拜谢而去。等待他的事情还有很多。在往后的几天内,就由他和诸葛恪两兄弟加上步骘一起招待着诸葛瑾在成都游玩、饮宴。

步骘和诸葛瑾在东吴时就是好朋友,所以他也参与了这次的招待活动。两人也是互相说了离别后的事情,步骘特别问了自己族人的情况。得知孙权并没有为难自己的家人和族人,步骘很开心。

孙权之所以没有为难步骘的家人和族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步骘在番禺城破之前,让两个儿子潜逃北上,为孙权带去了一封信。其中小儿子步阐没能逃出去,被蜀军捕获,现在跟在步骘身边尽孝,而大儿子步协辗转千里,成功逃回了东吴,将信件献给了孙权。

信中分析了蜀国军队特别是火器部队和热气球的弱点,还有自己对付这些部队的一些建议,还有对天下大势的一些分析,甚至还有对于治理民生的一些看法。

孙权看到这封信之后很感动,他从中看得出步骘对东吴的忠心,也理解他投降蜀国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

于是,孙权没有因为步骘的叛变而怪罪步氏族人,依然将步协留在朝中效力。在三国时期,像这样父子或兄弟分属不同阵营的事情并不少见,例如诸葛家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们似乎都很有职业操守,一般也不会有人拿这个来说事,担心这些人因属关系而背叛主公。

诸葛瑾这些天除了游玩饮宴外,还特意到周府探望了被俘虏的东吴诸将。可惜这些俘虏只是相对自由,在周府中他们可以自由活动,但是想出府却是不行。看到周府周围森严的守卫,诸葛瑾只好无奈地打消了营救他们的念头。

在谈判期间,诸葛瑾果然多次恳求这个在蜀国做丞相的二弟,希望他能在蜀国小皇帝面前美言几句,减少东吴供应的粮饷数量。

诸葛亮做足了姿态,起初是面露难色,后来是半推半就,在一次喝多了之后表现得有点“失态”,回忆起小时候三兄弟的生活点滴,述说着兄弟之情,倾诉着三兄弟离别这么多年的想念之情,最后拍着胸口说,打虎不离亲兄弟,兄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兄弟完成这次出使任务。

于是,东吴使团和蜀汉的谈判代表(也就是诸葛亮),就是在这种友好的氛围下,亲切、热烈地进行了多次的磋商,期间自然需要各自请示自己的主公,为了能从成都到建业快速传递消息,蜀国甚至动用了成都到荆州之间的飞鸽传书通道帮助吴国传信。

整整一个月后,谈判结果终于出来了,两国终于签订了盟约。各位看官可不要觉得这个时间很长,其实已经算快了,时间主要消耗在诸葛瑾和东吴朝廷的通信方面。毕竟最后能拍板的还是东吴朝堂,还是孙权。

盟约的结果是:两国联盟伐曹,首先,两国共同发表一封伐曹檄文,这是必须的,这样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取得大义的名分。这年头,干什么事情都需要大义的名分,类似于后世那种“高举什么什么的大旗”、“在什么什么主义的指导下”之类的说法。

然后是,由蜀汉出兵伐曹,东吴则负责讨伐山越蛮夷,为蜀汉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北伐大后方环境。这一段纯粹是为东吴而设的遮丑布。

东吴在他们自己地盘讨伐山越族,至于他们真的打还是假的打,出多少人去打都是他们自己说了算的事,根本没有人能管得着。

第三点:鉴于蜀国经济困难,出于双方应当友好互助的原则,东吴发挥国际主义精神,支援蜀国一批粮饷,其中包括粮食三十万石、铜钱一百二十万贯(或同等价值的金银)、盐巴五千石。

用这种理由送粮饷给蜀汉,这还是属于东吴人的遮丑布之一,他们提出要在理由上说得冠冕堂皇一点,不能让人觉得东吴是在赔款割地。于是,刘厚对于是什么名堂毫不在意,他只要能得到实惠就行了。

至于支付的粮饷和盐巴数量,降到了刘厚最初提出时的差不多三分之一,就是这段时间双方持续不懈地磋商出来的结果了。

三国混战多年,民生凋敝,东吴人其实也很困难,能拿出这么点东西出来送给蜀国已经是极限了,再多他们就要和蜀国拼命了,所以,虽然对这么少物资不是很满意,刘厚在最后也只得不情不愿地签了这份合约。

蜀国的部队早已经改编完毕,现在正在日夜加紧操练,积极备战,粮草、武器弹药、器甲等各种战争物资也由各地陆续转运到成都。

小皇帝虽然刚夺回皇位,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手中掌握着一支远超这个时代任何一支军队的强军。在见识了他只用了短短时间就将固若金汤的成都夺下来的手段之后,再没有人敢小觑了他的威势。

即使他当政后,并没有对旧官吏大肆清洗,没有使用大规模的血腥流血手段控制朝政,但在所有官员心目中,这个小皇帝的威势并不弱于其父刘备,这是建立在小皇帝的赫赫战功基础上的。

没有人相信能够击溃数十万东吴军队、攻城掠地无数的小皇帝不敢杀人、杀起人来会手软,问题在于他想不想杀而已。

“杀伐果断”就是这段时间在官员中流传的对刘厚的评价。刘厚不知道自己无意间流露出来的杀气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可能是他这段日子一直在策划攻伐魏国,所以杀气经常有意无意地就泄露了出来。

皇帝经常龙躯一震,霸气外露,这个时候所有的官员都夹着尾巴做人,特别是那些之前投靠过许靖和吴懿的官员,更是大气都不敢透一下,只管埋头做事。

所有官员都不敢懈怠,整个蜀国高速运转着,无论是各级官吏还是民间百姓,都动员了起来,积极备战,一片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成都,笼罩着整个蜀国。(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有一剑 星汉灿烂 人族镇守使 从长津湖开始 万相之王 修罗武神 陆地键仙 从木叶开始逃亡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相关推荐:千劫道开局50岁我还可以火三年重生到1983年混在职场的日子重生之我是阿斗道医在都市行走民间的那几年民间风水秘闻智能密码镇墓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