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师傅你能不能说明白些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虽说是因军务返回幽燕,但几个月前郑荣离开之时,就十分放心地将防务托付给崔楠、韦护这一攻一守两员名将,且离每年出兵北上烧草的时间尚且充裕,因此走得也不甚急,一路上教习仪之骑马射箭并谈古论今。

闲暇之时,郑荣曾问秋仪之说:“你可知道义父督掌河南,为何先要惩办你的两个舅舅?”

这个问题秋仪之自赵家宅院被查封之后就不断思索,今日义父问起,就朗朗答道:“是为了杀一儆百,让河南道官员都有畏惧之心,这样才好集中精力办好赈灾事宜。”

两句话说得郑荣不住地点头,连声夸赞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又话锋一转道,“我朝高宗仁皇帝及宪宗昭皇帝均有过变法强国的举措。虽然宪宗皇帝无论是心思之密还是治国之诚,均毫不逊色于高宗,然而仅就变法成效而言,却远不及之。你可知道这是何原因么?”

普天之下,除了幽燕王郑荣,还有谁能、谁敢、谁会同秋仪之探讨历代先皇的功过得失?这个问题,仪之当然无法解答,只能张着大大的双眼,等着郑荣自问自答。

“宪宗变法旨在强兵,强兵之要在于钱粮,增加钱粮又不能殃及百姓,则必须重新丈量土地,丈量土地就免不了将地主富户隐匿的土地清理出来。可是督办此事的官员要么同这些富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么自己本就是富户,这如何能办的下去?于是新法未行,朝野内外就已是议论纷纷。到正式推行之时,朝廷上下官吏均是貌合神离,不肯用心办事。宪宗皇帝一心励精图治,手上又没有信得过的人才,只好事事亲力亲为,最终积劳成疾,于盛年驾崩,变法之举也随之灰飞烟灭。”宪宗新法一事离郑荣不远,谈及甚是遗憾,悄悄叹口气,继续说道,“然而高宗变法则首重吏治,新法未行,先重刑惩治了一批枉法失职的官员,对其他庸碌官员则是申诫之余既往不咎,又改进科举广纳天下英才,可谓恩威并施,吏治顿时肃然。在此之上,对圣祖武皇帝晚年若干弊端予以修补,杜绝蚁溃之患,终于开创了十余年太平盛世。因此,若以树木比喻,则吏治为干,诸事为叶,盖因枝干有疾,花叶即便能繁茂一时,也终会枯萎败落。”

秋仪之听得极为认真,生怕漏了一个字,仔细回味了半晌,问道:“孩儿有两处不解,还请义父明示。”

郑荣点点头道:“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仪之有疑自可问来。”

秋仪之随即问道:“既然高宗皇帝已经整肃了吏治,那为何数十年之后又贪腐如常?”

郑荣闻之,大笑着拍案而起,赞赏道:“好说好说!你一个弱冠小儿,能提出这等疑问,真是没有枉费了本王这段说教。我儿竟不知俗语道‘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些官僚,从微末小吏做起,累进方得一肥差,而年纪已愈不惑,如何不想着法子横征暴敛?一俟皇帝宽仁,便起侥幸之心,前赴后继,若飞蛾扑火一般。因此,整顿吏治非一朝一日之功,惟有常抓常严,才得几年清明,此乃历朝历代以来的痼疾。”

秋仪之显然是听懂了,点着头继续问道:“那若如义父所言,我朝宪宗是极英睿的皇帝,为何不能从吏治入手,推行新法呢?”

“你个黄口小儿,这等军国大事、帝王是非,岂是你可以议论的?”一旁的钟离匡原本正在处置由幽燕送来的公务文书,听到郑荣同仪之的对话,便开始心猿意马地偷听;而到此紧要之处,则干脆放下手中的文书,大声叱责起仪之来。这钟离匡平时阴鸷深沉,喜怒不形于色,就连郑荣也从未见过他何时有今日这般愤怒,瞪了一双疑惑的眼睛望着他。钟离匡连忙站起,将郑荣拉到一边,低语道:“秋仪之虽然聪明,然而父母双亡,教养不全,心性有失。今日两个问题,无不正中皇权官场要害,隐约之间似有不臣之心,还望王爷能够有所防备,不能再加诱导了啊!”

郑荣摆摆手,说道:“先生此言差矣。为今之世,凡自贫寒由科举而起者,无不贪慕权贵,利欲熏心。而皇族及世族子弟,个个都是纨绔之徒,不堪一用。就拿本王三个亲生儿子来说,眼下似有几分才干,可俱不知民间疾苦,成不了真正的栋梁。本王那夜在此认此螟蛉之子,原不过是想报答救命之恩,但今观仪之,身负血仇却能恤伦常礼教,聪颖善辩又不至圆滑世故,实在是一块极好的璞玉。若本王不以圣人之理循循教诲,不以先王之道源源熏陶,岂非暴殄天物,空耗了这件国器?”

钟离匡摇摇头,争辩说:“昔楚有和氏,身怀璞玉,就遭双足被刖,沦为废人;璞玉一出,以为美璧,便有战国争夺,喧嚣半世;琢玉成器,为传国玉玺,则普天之下,数代更替,交相征伐,流血漂橹。有此等故事,还请王爷三思啊!”

郑荣叹道:“先生的苦心,本王当然知道。但先生别的建议本王自会言听计从,惟有此事本王自有主张。”

钟离匡摇头说道:“王爷眼界开阔,不是在下区区一介寒生懂得的。这仪之将来如何,便只看天意了!”

郑荣拍了拍钟离匡的肩膀,说道:“既然如此,还请钟离先生为仪之答疑解惑吧!”

钟离匡虽然口中不说,但因自己有多年怀才不遇的尴尬,爱才之心比之郑荣反而更甚几分,走到仪之跟前,问道:“仪之方才有何疑惑需要王爷解答?”听着秋仪之将刚才的问题重复一遍,钟离匡却文不对题地侃侃而谈道:“医者讲究辨症施治,同样的疾病医法却大不相同。前世曾有名医,见两人同是腹胀 疼痛,一人开了泻火之药,大泻半日后即痊愈;另一人却开了固本之药,调养三月方才复原。有不解者问之,乃曰:‘前者纵欲淫 秽,致阳盛阴虚,阴阳不调,以泻药服之,则尽排阳毒,自然痊愈;后者积劳体弱,又感染风寒,气血两虚,必须固本调养,才能祛病除根。然而两者对调,则有性命之危。’这段故事,仪之听懂了吗?”

钟离匡讲得深奥尖刻,举例又并非严密对应,细细品味却包涵深意,把秋仪之唬得只能半懂不懂地点点头。

幽燕道东临大海、南接河南、西连草原、北望大漠,有海、河、平原、山丘、草原、戈壁各种地形,经郑荣十年经营人口众多、桑田富庶,乃是大汉同突厥必争之地。

一行人自河南进入幽燕道博州地界,走不了几步,就远远望见有人来迎接。郑荣最恨那些无谓的仪仗铺张,幽燕地方官员也都知道他的脾气,因此来迎接的不过寥寥十余人。虽说郑荣待下属宽仁,但王爷的架子还是要摆的,停下马匹,静等对方上前。

上前来迎的有五个人,博州刺史及都尉两位军政长官策马走在最后,只因在最前方的三人正是郑荣三个儿子——郑鑫、郑森和郑淼。长子郑鑫乃是嫡出,今年已有二十二岁,续起疏髯,远远望去同乃父无异;次子郑森二十一岁,其母是番邦和亲来的公主,生子之后就因不服中原水土而逝,郑森有蛮夷血统,如今两腮铺上薄薄虬髯,长得甚是奇特;三子郑淼只有十三岁,也是王妃所出,眉清目秀,十分可爱。幽燕王这三位王子,从小就受郑荣调教,知书达理、弓马娴熟,在幽燕极有名气。

秋仪之在路上也几次听义父谈及这三位哥哥,向往已久,总算在今天见面,心中欣喜、紧张、好奇之情夹杂在一起,坐在马上挺直了身子向前张望。秋仪之虽是富家子弟,却长于贫寒之中,母亲在世时怕他出去闯祸,又常将他关在屋内专心念书。故而仪之只能偷骑赵府中几匹耕田拉磨的驽马玩耍,后在河南经郑荣及手下侍卫几日训练,骑术虽有所进展,却远称不上娴熟。如今在马上向前挺直了身体,却忘了收紧马缰,胯下骏马只当是得了指令,缓缓地往前走去。眼看三位兄长越走越近,仪之急得满头大汗,屁股在鞍上乱动,那马不知主人是何用意终于停下了脚步,却死死站在郑荣跟前一动不动。

郑荣看着好笑,也不去管,任由他挡着去路,静等着三位王子走到跟前。三人在幽燕之时,就听得下人报告,说是父亲在河南认了个十来岁的孩子做义子,今日眼前这失态者显然就是那叫秋仪之的孩子。长子郑鑫冷眼看着仪之不知所措的样子也不搭理,轻轻巧巧地牵动缰绳,策马绕过,朝父亲那边去了。秋仪之被郑鑫看着浑身不舒坦,反倒想起了握在手中的缰绳,连忙抽拉,那马果然向后退了几步,没想到却拦住了次子郑森的路。郑森可没长兄这般好修养,暗暗用马鞭打了仪之坐骑的脖子,别看动作不大,发力却是不轻。脖子本是马匹的柔软部位,稍一击打便让那马疼得止不住地乱蹦。仪之唯恐摔下马去,撇了缰绳,双手紧紧拽住马鬃,马受了疼痛,更加暴躁起来。郑荣麾下侍卫见王爷义子有险,刚要纵马上前解救,没想到三王子郑淼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毫无惧色地策马走到仪之马侧,瞅个机会,抢过缰绳,不知使了什么手段,便让马平静下来。秋仪之这才松了口气,心中感激,却不知说什么好,朝着郑淼傻笑了一下。郑淼两个哥哥同他年纪相差颇大,从小也没有同龄的玩伴,不懂与同龄人的相处之道,见仪之这一笑却也不知道如何回应,只好挠挠脑袋,报之一笑。

等秋仪之同郑淼两人走到郑荣跟前时,两位兄长早已行礼完毕,郑淼见状连忙也下马行了大礼。郑荣见了高兴,下马将郑淼扶起,又向仪之引见了三位兄长,让他向三人行礼,一套仪式完毕这才接见博州当地官员。

博州虽然接近河南,却离幽燕首府广阳城不远。郑荣不愿在博州留宿,以免搅扰地方,于是命令从人快走几步,直接返回广阳。

--------------------------------------------------------------------------------------

PS.此章描述了高宗和宪宗变法,尤其后者乃是本书的一大背景。这一前一后两个变法,取材于北宋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具体情况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烦请大家维基百科之……(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人族镇守使 我有一剑 陆地键仙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木叶开始逃亡 万相之王 修罗武神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星汉灿烂 从长津湖开始
相关推荐:逆龙道网游之混沌御主命运冠位争途直播异闻录妃常穿越:侧妃独宠重生侧妃本侧妃竟然没有失宠凡人飞升录南宋最强兽医我的宗主太低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