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有朱瞻基的安慰,但很多藩王仍旧是心神难安,加之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事情解密之后,大家得知朱高煦造反之所以不成竟然是因为潘厚仁在从中上下其手,于是纷纷将潘厚仁列为“拒绝往来户”,甚至于有些藩王在自己的封地拒绝跟潘氏集团有关的任何产业的进入。
如此一来,不仅仅潘氏集团感觉到工作开展的压力,甚至就连朱瞻基都感觉有些不妥。只不过一时间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打消那些藩王们的疑惑,朱瞻基只能暂且放在一边,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终会明白是怎么回事。
而且朝廷要处理的也不仅仅是汉王朱高煦造反。今年其实兵不顺畅,比如说在湖广一带,就遭遇了难得一见的旱灾,而夏季旱灾则是直接影响到了秋季粮食的收成。
虽说潘氏集团一直在为朝廷提供优质的木材,但因为种种原因,朝廷除开从潘氏集团获取优质木材之外,仍旧要从国内一些地方采木。
这一日,巡按湖广的监察御史刘鼎贯就上奏朱瞻基,说:今年湖广遇旱灾,灾情那还十分的严重,老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了。可就算是这样,工部仍旧下令要开采山松七万株!
光是数量也就罢了,工部要的偏偏都是大规格的木材,这些木材可不是生长在路边村内,而多在高山峻林当中,不仅仅采伐不易,运输更为困难!若是继续逼迫下去,恐怕就会导致民众流离失所,民心不稳了。
听那刘鼎贯说了之后,朱瞻基将此事问群臣,得到的答案却是不同。
有些大臣赞成刘鼎贯的说法,既然如今优质木材已经可以从潘氏集团源源不断的购买,那又何必下采伐令呢,难不成朝廷财政已经拮据到如此程度了么?
但也有大臣反对,说既然是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就不能轻易的改变。湖广是遭遇了旱灾,但朝廷的赈灾款项也都已经发下去了,而且采伐木材朝廷也不是不出钱,那些参与采伐的工人还能因此赚上一笔,何乐而不为呢?
表面上看两种说法好像都没有错,但实际真是如此么?
很显然,朝廷发下去的赈灾款和粮食,大部分都被官员们层层剥削,真正流到灾民手中的数量极少,而采伐工人的工钱同样也是如此。大明是有匠户的,这些匠户也是“世袭”,而地方在完成朝廷的摊派任务时,是绝对不会拿自己的钱去雇佣人手,只会督促这些匠户去完成,至于说能不能完成,那就是匠户们自己的事了,完不成,自然有律法伺候着。
至于说全部从潘氏集团采买,这其实也不可能,毕竟理论上来说,采买的价格始终还是高于摊派的。
就这个问题,朝堂上也扯了两三天,最终朱瞻基不堪忍受那些家伙的罗嗦,干脆暂且停了采伐,等到明年时节变好,再做打算。
而私底下,朱瞻基则是跟夏元吉商量,是不是再跟潘氏集团签订个补充的协议,让潘氏集团保证朝廷对木材的需求!
夏元吉其实是最不愿意直接花钱从潘氏集团采买原材料的,但考虑到如今的实际情况,他也只能对朱瞻基承诺,除非潘氏集团的木材价格下降到一个合理的程度,否则他不会同意。
这湖广采木的事情还没有过去,又有巡按御史张政奏陈:说起这个田间纳税的事儿。
大明朝的税赋高么?表面上看,大明朝的税赋,尤其是对农田的税赋,那还是相当高的。
因为不鼓励粮食的交易,所以大明朝对田间税赋采取的都是直接征收粮食,但是因为层层摊派的缘故,往往在中央还不算高,可以接受的税赋率,到了农夫的身上时,已经高的可怕!
更重要的是大明实行的是定人头收税,也就是说不管你家里是否有足够的良田,是否每个人都能去耕种,总之只要有人头在,那就必须按人头缴税,如此一来,农民是苦不堪言!
朱瞻基得奏之后,无奈之下又去找夏元吉商议,最终对外公开的结果,是他谕户部:说大赦之后,何逋不除,岂可谓初未申闻,但要交纳!此乃失信于民。其即下所司,悉予蠲免逋税。
从这两件事当中,可以看出,大明朝廷如今对于市场经济并没有半点概念,同时也将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集中的农民身上。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统治阶层重视粮食、囤积粮食无可厚非,然而事实上如今的大明早已经不必要这样做,仅仅是因为统治者的惯性思维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
同时,朝廷对商业和贵族的征税制度仍旧处在一个空白的阶段,说穿了如今大明实行的税赋制度,实际上就是“劫贫济富”,这也是最终导致大明失去民心,国家败亡的根本原因之一。
贵族特权阶级,在潘厚仁看来不是不可以存在,但不管是什么层次的贵族,首先他都要完成一个大明人基本的义务之后,才能是一个贵族,这也是潘厚仁长期向朱瞻基灌输的思想。
而经过这两件事情之后,一直还在犹豫不定的朱瞻基,终于决定,要向大明朝的贵族阶层开刀了!
要做好这件事情,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完整的税赋体系!
而王振,这个刚刚当上东厂厂督没多久的太监,又一次的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朱瞻基让他去管理税务监!
是的,税务监,一个完全由太监组成的,专门负责监管税收的部门。
这样一个部门的成立,并没有在朝廷里掀起什么波澜的,只是大家有些惊讶,惊讶王振这个人崛起之快,实在是罕见!
要知道,光是东厂厂督这个职务就已经是很有份量了,虽说对于真正的重臣勋贵来说,税务监好像是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部门,但谁都知道,这个部门的一把手,那可是真正的肥缺啊!
东厂厂督有权,税务监有钱,王振这厮人生最大的两个目标算是已经实现了,而无数人还在为之奋斗当中。
然而,众大臣并不知道,朱瞻基之所以让王振去负责主持税务监的工作,看重的就是东厂的权!
东厂监督锦衣卫,锦衣卫监督文武百官和勋贵,而按照潘厚仁的意思,税务改革就应该从那些国家的蛀虫身上开始!
这些事情除了王振之外,也就只有户部尚书夏元吉才知道了,只因为所有征上来的税收,最终还是要进入国库的,如同大明朝廷守财奴的夏元吉,对于此事自然是拍手叫好咯!
缴税,这一把屠刀在潘厚仁提醒之下,已经被朱瞻基悄悄的举了起来,不日,就要落在那些仍旧懵懂无知的官宦和勋贵头上了。
新年又到了!
京师里再次举行了盛大的欢庆仪式,朱瞻基着年轻的皇帝放下架子,与民同乐,普天同庆,一片大好。
随后又是惯常的一些活动,比如祭祖什么的,期间朱瞻基不止一次问及潘厚仁,可惜潘厚仁始终没有回来,还在外面逍遥呢!
等到过了正月十五,朱瞻基召见了夏元吉,再一次提到潘厚仁时,就连夏元吉都很奇怪的问,何以一直在找潘厚仁呢?究竟皇上需要潘厚仁回来帮忙做什么决定呢?
“朕要征税啊!”
朱瞻基很是没好气的回答道。
“不是有税务监么?潘厚仁虽然能干,但总不是万能的吧?”夏元吉反问道。
“万事开头难!去年朕才让那些藩王勋贵们放心,这过了年就要从他们包包里头掏银子,他们会怎么想呢?”
“这个...”夏元吉虽然在心中承认,这事情确实有难度,但他还是不觉得跟潘厚仁有啥关系。
“喏,夏爱卿你说说,这头一刀,朕落在谁的头上比较合适?”
落谁的头上怕是都不合适!
夏元吉是个地地道道的清官,他还真是没啥好怕的,但他不怕不代表着其他大臣们就不怕了!这些个大臣,有些是自身富得流油,名声在外;有些个是族人在家乡富得流油,声名不显。
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是一群不用缴税的特权阶级,若是帝王的屠刀要向他们挥下,弄不好就是朝廷大地震,群起而抵制,到时候朱瞻基的这个新令,就要无端端给夭折了!
政令夭折不怕,怕的是对朱瞻基这个帝王的威信造成损害,那才是得不偿失了!毕竟朱瞻基上台的时间不长,而且年岁也轻,朝堂上经历了三朝的元老又不少,这些老家伙最擅长的就是“倚老卖老”动不动就在朝堂上演习,一双老眼浑浊的马尿水挤出来,口呼:“先皇英灵不远,老臣不堪受辱”就作势去撞柱子!
对于这种倚老卖老的家伙,朱瞻基其实内心里还真是希望他一头撞死在柱子上了事,然而事情却还真不能就让他们去撞了,影响太坏。
然而阻止他们撞吧,这些老家伙们又会提条件,说什么“皇上要遵祖制,恪尽职守,当个好皇帝,不要成天胡思乱想,以免乱了朝纲!”
所以吧,朱瞻基亟需潘厚仁回来帮他拿个主意。
这杀肥猪的头一刀,究竟该从哪里下手?
“皇上这头一刀,当然是要落在微臣的头上咯!”
朱瞻基千盼万盼,终于是将潘厚仁给盼回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