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发了赖三,潘厚仁带上四疯,径直去找太平船厂的负责人。
别小看了这个太平船厂,其负责人竟然还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前面也说过,太平港船厂那是半军管半开放的地方,就连潘厚仁都不得不正式下了拜帖,才算是跟这位负责人见了面!
而一听这位六品官职的负责人姓名,潘厚仁开始觉得赖三没有说谎了,只因为这位也姓赖!
赖不包,六品督造,船厂的负责人,现年四十八岁。
对于赖不包来说,“镇国将军二等伯”可是真正的勋贵,必须要好好的伺候着。况且郑和的手令,赖不包也已经收到了。老实说刚刚跟潘厚仁见面的时候,赖不包很担心,他以为潘厚仁乃是凭借勋贵的身份得了这个协议,将来提供的木材质量怕是有些问题的。
“其实,我是代表潘氏集团来跟太平港船厂合作的!”
“潘氏集团?”
赖不包其实并不是赖家村的人,完全是赖三的牵强附会,一个巧合而已。跟那些平民百姓不同,赖不包作为太平港船厂的负责人,对外面的世界了解要稍微多一些。事实上福建距离安南也不是太远,赖不包曾经隐隐约约听过关于潘氏集团的消息,据说,那是一个庞然大物!
至于是在什么地方听来的,赖不包已经不记得了。
但既然潘厚仁这样说了,以他镇国将军二等伯的身份,断然是不会说谎的!
当初潘厚仁跟朱棣定下这个商业计划的时候,并没有谈及具体的用量和质量要求,照理说这些事情不应该是朱棣、潘厚仁这种段位的人来操心,潘厚仁也是一时兴起才决定来太平港转转,谁知道这一转,还给潘氏集团转了个大商机出来。
跟太平港船厂的合作,在郑和的手令之下那是毫无意外。潘厚仁今日来找赖不包,其目的主要是谈妥交货的标准和数量、时间,剩下的主要还是等赖三那边,那些民间船厂对木材需求量的统计结果。
最终的结果让潘厚仁很欣喜,虽说他还不知道潘氏集团如今在安南那边的木材产量究竟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安南那边的林场,可以满功率运转了!
或许有人会担心潘厚仁这样疯狂的开采安南的原始森林会不会给后世带来环境问题,可惜在潘厚仁心中,安南还不是咱们中国人的地盘,既然迟早都是要还给人家安南人民的,那咱就干点“雁过拔毛”的事情吧,后世的环境问题,关他潘厚仁屁事。
在长宁太平港,潘厚仁一共待了整整六天。而这六天时间里,他几乎是马不停蹄的接洽那些造船厂的东家,也算是颇有斩获。凭借着潘氏集团低廉的价格和高质量的木材,潘厚仁基本上已经拿到了太平港民间船厂一半以上的意向订单。
之所以生意这么好谈,主要还是因为造船生意火爆!
郑和下西洋并不是仅仅只有政治性。在后世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来看,有不少人称是政治性贸易,只因为郑和舰队每次出海都会携带大量的明朝商品出去,而回来的时候,则会捎带上香料等西洋特产。
但潘厚仁却不认为郑和远洋舰队带有贸易的性质!之所以历史研究家认为有贸易成分,是因为郑和的舰队能够携带“大量”的商品,可是这个“大量”的参照物是民间船队,而不是跟郑和远洋舰队本身的规模和吨位作为参照物的!
如果是以远洋舰队本身的规模和总吨位作为参照物,那么这个“大量”,就变成了“微量”了。
要知道远洋舰队出海时,总人口达到了差不多三万人,还有相应的马匹,光是这人吃马嚼的物资,那就是个天文数字。而真正贸易时的船队,为了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总是最大的吨位,最少的船员数!想想后世制造的那些商船,数十万上百万吨级的货轮,船员却只有十几个到几十个,商人的这种追求可见一斑!
而真正算是贸易行为的,却是那些跟着郑和舰队一起出海的民间商船。最开始仅仅是一些有着冒险精神的商人,雇佣海船出海。虽说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但是出一次海,所带来的利润却足以让世界上大多数人商人疯狂!
在欧洲,差不多在此一百年之后被称为“大航时时代”,在那个时代,如果能够航行到富饶的东方,号称带回去的商品可以在欧洲换取同等重量的黄金!
由此可见,大明的商品在西方国家的价格高昂到何种程度。而西方的船只离开欧洲时,携带的货物可就没有那么值钱了,也就是说,他们只能用一船的“洋货”,在中国换到小半船的“明货”,如此换算,那从中国装满一船“明货”,到西方之后可以换到多少船的商品呢?
这其中的贸易利润让明白过来的商人们疯狂!也就导致了造船厂生意的火爆!事实上真正敢于冒险的商人并不会非要等到跟郑和一同出海,但是这次郑和突然延期出海,还真是让不少商人欣喜若狂,只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有更充足的时间来打造更大的货船,准备更多的商品。
明朝这个时代对外出售的商品主要集中在茶叶、丝绸和瓷器这些方面,当然也包括了布匹、衣物等等。
作为一个手工业发达的明朝,这些商品在明朝境内的价格已经接近其价值,只有大量的出口,才能让商人攫取暴利!
而随着海上行商的数量暴增,另外一个一本万利的职业,也逐渐的兴盛起来——海盗!
海盗,可不仅仅是倭寇!事实上很多人在思想上有个误区,一说起明朝的海盗,就会跟倭寇联系在一起!
倭寇都是海盗么?
错!
倭寇跟海盗之间的差距,就好像一个边境卫所里的军户,跟京师里一个锦衣卫千户之间的差距那样的巨大!
这里首先说说倭寇的来源。
事实上明朝的倭寇,大多都是些破落户,在本国混不下去的,或者是跟错了主子,被撵下海的。这种人,在后世中国也有很多,比如出现在沿海地区的那些“非洲友人”。
这些倭寇几乎都是穷困潦倒的,他们身上唯一值钱的身外之物或许就只有腰间的武士刀,而很多倭寇甚至连武士刀都没有。这些破落户们大多是乘小船偷渡到中国沿海,在海上,十去七八,到了有人烟的地方,这些可以算是从地狱里归来的家伙哪里不拼命呢?
而海盗,真正的海盗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物质基础是啥呢?
船!
没有好船、快船、坚固的船,凭啥当海盗呢?这可不是后世,一条快艇加上两杆AK47就可以打劫一条百万吨级的货轮,没有好船,你连追都追不上人家,还抢劫个毛线呢?
所以不仅仅商人需要船,事实上海盗也需要船!
当然,正常情况下,船厂是不会打造海盗船的。而明朝的律例也规定了,民间的船厂建造的船只,无论是用途、性能还是大小,都不能超越官办船厂。这个政策的本意,是要朝廷拥有海上绝对的话语权,但是放在民间,却也是对海盗的一种制约——总不能让海盗的船比朝廷的船还要好了吧?
那么海盗的船又是如何来的呢?
改造!通过对普通海船进行改造!故而这其中又出现了一条新的财路——替海盗改造船只!
在太平港的这些民间造船厂当中,据赖三所知,就有那么一两家是在暗中从事此事!
这种事情自然是不能曝光的!就连改造的工作,往往都不会在船厂里进行,即便在船厂里,也是初步的改造,最后的程序往往是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完成,据说是有好几个地方,可惜的是,这种真正的机密,赖三这般级别的人是打听不到的。
“那纪纲,会不会跟海盗混在一起了?”
在返回昆明的路上,秀娘不止一次向潘厚仁提出这个疑问。
事实上这点潘厚仁也无法确定!失去了“历史常识”这个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潘厚仁并不会比普通人强很多。至少要他判断纪纲的去向,他就有些束手无策的了!
至于说秀娘这样猜测的根据,却是来自她的直觉!
有人会说直觉这玩意儿靠不住,其实这是冤枉了“直觉”。所谓直觉,事实上是人脑对已有信息的一种潜意识判断,这种判断往往不容易受到人类“经验”、“伪知识”等影响,往往有“去芜存菁”的惊人效果。
就好像纪纲的去向,秀娘的直觉还真是没有错!
在大明朝统治的陆地上,真的还有纪纲生存的空间么?显然这个答案是否定的,而纪纲,也就只能是面向大海,等待春暖花开!
从福建返回昆明是一路畅通,有秀娘跟四疯在,潘厚仁完全不用操心,只管该骑马的时候骑马,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说起来潘厚仁有时候也真没把秀娘当成个娇滴滴的女人,而秀娘好像也习惯于照顾潘厚仁的起居。
终于回到熟悉的昆明府了!
对于潘厚仁来说,他还真是舍不得离开昆明啊!毕竟这里有熟悉的人,还有熟悉的天气,更重要的是有太多太多割舍不下的感情牵挂!
潘厚仁知道,终有一天还是要离开昆明的,虽说这里有太多挽留他的因素,但昆明这个城市在中国历史上,就从未曾成为过一个真正举足轻重的地方,而从这个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来看,北京,或者是现在的京师,将来的南京,那才是真正有潜力的地方。
“少爷回来了,少爷回来了!”
三个人牵着马儿行走在街道上,一些认识潘厚仁的居民已经开始站在街边指指点点,熟络点的则是对三人露出微笑,更有热情而无聊的家伙则是跑步前往两个潘府报信!
可别以为人家报信是白费功夫,在这个时代,大户人家有大户人家的规矩,真要是第一个赶到报喜的,那都是有红包拿的,而且以潘府的富裕程度来说,这个红包还不会很小!
当然潘厚仁也没有达到那种一回来就会满城轰动的效果,只不过是三人周围热闹了一些,倒也算是一种迎接。
真正的迎接是当潘厚仁三人进入到新潘府之后,整齐划一的迎接队伍才出现在潘厚仁的面前,而站在最前面的,竟然是穿着锦衣卫飞鱼服,挎着绣春刀的夏布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