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效仿徐志摩,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结果搞得乌烟瘴气人仰马翻。
林冲预计到王承恩不会让他去汉中,连说辞都替他想好了。无非是什么国不可一日无君,要保重龙体之类的话。这些他都已经想过了,当初被绑架的时候他也不在,这不也好好的。
他还专程找了蓉姑娘帮忙,自己不在的这段日子,要保证“皇帝”还在京城。说是声势浩大,目前为止,知道的也就是王总管,柳师师,还有蓉姑娘。甚至是头号粉丝任赞化林冲都没说。
半夜,林冲正准备睡了,窗子传来了一阵声音,难道又有反贼,这次直接来硬的了?林冲一脑袋问号还没想明白呢。已经听到外面侍卫的快速走动,还有隐约的“有刺客,抓刺客!”
心惊胆战地等了十分钟的林冲,看到王承恩提溜着两个熊孩子进来的时候林冲脸都绿了。
木头显然非常不好意思,他看到林冲生气了,头都不敢抬。
沐熙依旧是一副我什么都没做,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仿佛他只是来喝茶的样子。
林冲更生气了。好像是自己家的倒霉孩子在学校和别人打架还打输了那种生气。他压着怒气:“大半夜的不好好睡觉你们在干什么?”
木头和沐熙不说话。但是直勾勾地盯着他。
林冲让他们看的有点发毛,他想打孩子总不好让这么多人看着,就挥手让侍卫都下去了。屋里就剩下林冲,王承恩,还有俩熊孩子四个人,林冲已经挽起袖子准备动手了。
沐熙小声地说了一句:“我们也要去!”
“哈?你们要去哪儿”林冲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
“少爷去哪我们就去哪儿!”这回说话的是木头。
林冲还没说话,王承恩已经沉下脸:“知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
沐熙难得示弱:“我们又没有当着别人的面说。其实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测,今天只是想来问问少爷的。”
林冲及时制止了就要发威的王总管:“你们为什么会猜测朕要出门呢?”
木头大概是想将功折罪,所以抢着回答了:“是我们看到柳姐姐在嘱咐几个内侍,好像是要他们代替她处理事务。”
“那也只能证明是柳姑娘要出门,跟朕又有什么关系?”木头不说话了,其实林冲也看出来了,多半是沐熙看到了柳师师在交接工作推测她要出门回去跟木头说了一句。结果木头就决得是自己要出门一根筋地跟着去,沐熙估计也是被他缠的没办法了,才想出半夜跑到自己这里来确定一下这种没脑子的办法。
林飞这个孩子虽然脑袋不够灵光,花花肠子没有那么多,但是直觉却莫名其妙的准。
他让王承恩先出去了只留下了这两个小孩儿。决定还是不对小孩子说谎了:“没错,朕的确是要出去,出去是有正事要办。你们两个实在是不方便带,就留在宫里好好的等着朕回来。”
木头有点儿委屈,还想再说什么,沐熙拽了拽他的衣角:“我们明白了,打扰到您休息了,我们先回去了。”
他拉着木头出去的时候,木头还是点儿不开心。但是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自己现在跟着少爷也只能是他的累赘,要想真正跟在他身边做事,帮他分忧,首先自己就得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
正月里不适合出门,他就在宫里准备和安排自己离开后的一系列事宜。他接见了凌义渠,凌义渠要跟他说的恰恰就是他现在心里最放不下的袁家的事情。
这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兴冲冲地问起事情的进展情况,结果大失所望,原来只是有这个意思。他不知道这是皇帝御笔亲批的大案,谁闲的没事敢在他面前提这事,也就一个豁出去了的凌义渠罢了。
有了皇帝的全力支持,要想重审此案就容易得多,只不过这案子牵扯甚广,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说反就能反的。林冲让他放手去做,他反而小心谨慎起来,不是他信不过皇帝,而是他不想错过这个机会,也不想辜负皇帝对他的信任。
林冲本来已经做好了一切去汉中的准备,却不料一件突然发生的事打乱了他的计划,京城中突然来了一伙奇怪的人。说他们奇怪是因为他们的穿着奇怪,他们穿的衣服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蒙古人。但是在这种传统蒙古服饰之外,还罩着宽袍大袖,看起来十分怪异。
这些人进京,一不是为了作乱,二不是为了杀人,他们是专在城郊的小村子里做生意的。这些人声称他们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来京城是为了收购一些稀缺的物质。
林冲不知道游牧民族是不是都这么有钱,他们给的价格不低反高。很多东西甚至比平日里官府收购的价格要高出很多。
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些东西?林冲看了看,心里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反观着,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很高兴。
这让刚刚经历过战乱影响的小村子沸腾起来了,大家现在最缺的就是钱。现在有人愿意用比平日里官府收购价格更高的钱来收购他们的东西,很多家庭都是倾巢而出,把自己有的东西全部都卖了出去。
他们收的东西,种类非常多,小到家里平时用的小工具,大到田间的爬犁,什么都收。他们甚至还愿意高价聘请有经验的农民到他们那里去教导他们种植农作物。有很多人都感到奇怪,游牧民族本来就居无定所,为什么要学习种植技术。
这些人被问到这个问题,也只是大方的笑笑说是因为这两年中原不太平,北方的日子也不好过。想尽可能地囤一些粮食,免得到时候大家挨饿。
他这种说法似乎也说得过去,只不过这附近都是一些淳朴的老农,还真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到北方去。年轻人大多已经参了军,老人又不愿意背井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