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入口打开之后,魏长清和冒辟疆就在那边老老实实的站着呢,看起来应该是已经等了挺长时间了。
林冲还挺意外:“看来你们俩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痛快啊,我还以为我得在这里等到天黑呢。”
冒辟疆正色道:“陛下既然如此用心良苦,我们又怎么敢辜负您的心思呢?”
看到两个人之间说话也温和了不少,林冲也知道虽然现在他们对彼此的成见淡下去了不少,但是要想让他们保持一个和谐的关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事情,今天能有这么大的成果已经很不容易了。
“都怪你们两个慢吞吞的,耽误了我的时间。我得赶紧去找觉明老和尚,然后跟他告辞,跟他借这个地方可是花了我不少银子呢。”林冲抱怨,没想到这年头和尚都这么财迷了。
于是来的时候尚且显得有些沉闷的气氛在回去的时候改变了不少,魏长清和冒辟疆的话都多了不少,说话的时候也不再是单纯的客套来客套去了,偶尔还能跟对方开几句玩笑。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林冲就再次跟他们商量起了官银券的事情,这事儿他以前也跟冒辟疆提起过,正好想听一听他的意见。
“微臣明白陛下这么做一定是有您的考虑在其中,只是如果真的通过这样的办法让商人横行无忌,那么恐怕会招来天下学子的怨怼啊。”
这个问题林冲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如果真的让有钱人掌握了政治话语权,那几乎就等于是中央在倒卖官位了,必然会引起那些出身贫寒的清流们的不满,首当其冲就是那几个顽固的东林党以及他们手底下那些人了。
“那依你之见,这官银券该如何改善才好呢?”
“陛下既然是想快速筹集到银两,那么采用这种办法当然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这官银券若是真的想要流通下去,就要多给它加一些限制才好,不能因为它乱了规矩。”
“限制,给他加什么限制?”林冲好奇。
“臣就举一个例子吧,这个东西如果真的是到了富商的手里,那么来年他们的确可以凭这个享有一定的地位,在大事上也有参与的机会,但是这种机会一定要限时限量酌情来定。具体他们能买多少,这个官银券到什么什么就会作废,这些都要有严格的限制。”
“作废…对呀,我之前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林冲拍了一下手,如果这个官银券能够规定好时间限制,那么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以及能够参与多长时间不就完全由朝廷来控制了吗?这也就不违背他的初衷了。
“你这一点提得非常好,回去之后我会仔细考虑的。”林冲拍了拍冒辟疆的肩膀。他抬头看了看:“现在天色尚早,这么急着回宫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办。不如我们就在外面吃点东西好了,自从来到这里大事小事不断,我还没有时间好好尝过这里的美食呢。”
魏长清和冒辟疆对于陛下的性子也都清楚,人家作为一国之君的,看中的都是权力美色,他们这位陛下倒是好收买,几只烧鸡就足够了,要是能再加上几坛子好酒,那可真是比什么都管用了。
“哎,就那一家店吧,我看不错好像人还挺多的。木头,咱们去那边。”林冲话还没说完,就已经驾马朝着他指的那个方向奔去了。身后的三人无奈的摇了摇头,纷纷加快速度跟了上去。
与这里的和谐不同,汉中此时已经是一片烽火狼烟的人间地狱了。汉中在瑞王的治理下一直都是井井有条,这里的人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战乱之苦,而现在几乎到处都有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尽管成功的在凤凰山扳回了一局,但是张献忠仍旧处于劣势之中,李自成已经被鳌拜打怕了,畏畏缩缩的不敢出兵上前。
因此尽管说是两方合作,其实几乎是张献忠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压力,这也让他有些苦不堪言。
李定国也明白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如果单靠他们乙方的力量,这汉中终究是守不住的。所以他主动去找到张献忠提了一个建议,跟其他的藩王们合作,共同抵御鳌拜和阿济格的八旗大军。
“藩王?他们不是都要自立为王吗?都忙着争夺权力和皇位呢,我们跟他们一向是势不两立的,这个时候突然提出合作恐怕是不妥吧。再者说了他们一个个现在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谁还能拿出余力帮我们呢?”张献忠觉得这个想法不太靠谱。
“您还记不记得这汉中以前是谁的地盘?”
“当然记得了,要不是朱常浩那家伙,这汉中早就是我们的地盘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朱常浩真的还在的话,这汉中恐怕也不会是现在这么一副场景了。”张献忠叹气。
“虽然瑞王不在了,但是他的兵马还在,他的威望也在。您有没有想过还有一个人现在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李定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张献忠迟疑了一下:“你指的是衡王朱常庶?这家伙还是个毛都没长全的小娃子,他能成什么气候?”
“他如果真的成不了什么气候,也就不会一直活到现在了,能在这乱世中活下来的人,就没有简单的。再者说了,他现在不但有自身的兵马还有瑞王的全部势力,说他是各路王爷之中实力最强的也不是不可能。”李定国一直都在留意各方势力,因此对于这些东西倒是清楚的很。
“可是就算是这样,他会愿意跟我们合作吗?”张献忠觉得有点不太可能,毕竟他们曾经兵戎相见,双方也算是有仇了。
“大敌当前也顾不上想那么多了,我想他一定也不愿意见到瑞王苦心经营的汉中就这样毁于一旦吧,他们不是亲兄弟吗?”
的确是大敌当前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张献忠咬了咬牙:“好,那为父这就修书一封,发给衡王朱常庶,向他寻求帮助。”
李定国点头:“儿臣亲自去送这封信,一定会说服衡王出兵的,我相信他是明事理的人。”
张献忠叹气:“也只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