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生看到他们身为人母人父的脸上流满了伤心的泪水,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他走到秀才营外,认真询问着他们事情的来龙去脉。
一个哭着很伤心的人母哭诉着断断续续的告诉了秦生,事情发生的一幕。
在人母哭诉着说完之后,她身旁的人都露出惊讶的眼神看着她,连忙点头,证明自己孩子失踪的事情也和她所说一模一样。
秦生听到他们的哭诉之后,心里第一感觉便是在这大同府上一定藏着妖族,一定是妖族为了修炼妖术道法,抓住了童男童女。
好可恶的妖,定要把他们全部抓住,绳之于法彻底赶出大同。
秦生心里发出怨恨之后,这时准备说什么,却被人阻止了。
“秦生,你算哪根葱哪根蒜,凭什么在这儿妖言惑众!这里可是大同,不是你的道县,快给我住嘴,就算真的有妖,也不是你所能办到的!”
秦生闻见如此,转头看着说话之人,竟是之前在梅山关被自己救的那些秀才。
看着秦生不服气的模样,刚刚喝住秦生的秀才又高昂着头说道:“不要以为在梅山关败了妖族就不可一世了,那只是你的一种侥幸而已!”
昂着头的秀才训斥完秦生,之后仔细的问着他们事情的来龙去脉。
也就在所问的时候,朱文从秀才营也走了出来,当朱文听到那些百姓所说儿女失踪的事情,目光中显出一种惶恐,心里不经暗暗说道:“一定是他干的好事!”
当听完他们所说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大同的几个秀才凭着他们所说的地方和手法,猜测认为是妖物所致,于是安慰了那些失去儿女的百姓们,开始吩咐如何查找事情的线索。
朱文见他们离开之后,也急忙的出了秀才营,他要去找刚刚所说的那个他。
因为朱文猜测,那些童男童女失踪一事,肯定是绿竹妖干的,之前还听竹妖对自己索要修炼丹药,也说过童男童女的事情,于是朱文才有这般急虑,如果他们真的找到了竹妖,查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定会顺藤摸瓜查到自己。
在朱文也离开了之后,整个秀才营大门只剩下秦生一人。
秦生也仔细的听完了他们的叙述,但是他和大同秀才却是想法完全不同。
大同秀才营的大同秀才,他们都只看到了表面上的迹象,根本没有发现事情的内在疑点。
秦生脑海里回忆他们所说的情形,回想起当天在大同河畔突然出现的绿妖,知道了大同的童男童女失踪一事,一定和绿妖有着深切的关联,所以秦生认为童男童女失踪一案一定是绿妖所为。
但是,虽然猜到了绿妖,可大同之大要怎么样才能找到绿妖呢?
如果找不到绿妖,秦生知道大同不知道还有多少童男童女会惨遭妖物所害。
为了更早的找到绿妖,秦生决定去案发的现场看看,看看绿妖有没有留下什么细微的足迹。
大同一户普通的百姓人家,大门敞开,里面传出来痛彻心扉的哭声,在哭喊声中知道,那也是在哭诉着失去儿女的悲痛。
秦生这时来到屋外,从大门口直接走了进去。
从大门口进去的秦生,看到了五个身穿官服的捕快,看到了一对夫妇正在惨苦的哭着,他们在硬咽着儿女的名字。
秦生对于妖物的狠是更加截齿了,准备进去看看现场情况,却是在他走进去之后的那一刻。
几个捕快不经转身看到了秦生。
五个捕快之中,只有一人认得秦生,看到秦生到来,和秦生打了招呼后却匆匆走了。
秦生看着捕快们的背影走后,这时走上前看着面前的一幕。
虽然知道是绿妖所为,却是无法找到线索,秦生看着作为人父人母的他们哭得伤心欲绝,心里也开始隐隐作痛,真的好想找到绿妖解救出那些天真可爱的小孩们。
但是,秦生却没有发现有半点蛛丝马迹。
于是,秦生离开了这家,一个人独自走在大同的街道上,漫无目的。
秦生已经来到大同有些日子了,在无法找到绿妖线索的时候,他又希望可以快点参加举人的科考,因为只有参加了举人科考,才会拥有火眼金睛的力量,才会发挥本事找到绿妖。
其实,要想快点参加举人试,不仅仅是为了拯救那些可爱的小孩,还有的就是高中举人,火眼金睛只有举人者才能从文心宫打开文眼,找到绿妖。
明天就是大同的举人试了,秦生无可奈何的回到了秀才营。
大同秀才营中,今天看不到半个人影,他们都在仔细认真的读书写字,因为他们要在举人试里考出一个好成绩,只要高中了举人,就可以光宗耀祖,如果一些不甘心只是举人功名的,他们却要认真的读书,考上了举人就充分证明他至少可以在本地县衙里某个一官半职。
和秦生住在一起的三个室友,他们都各自拿着书典,正在聚精会神的读着写着。
连秦生回屋他们都感觉不到。
秦生回屋之后,见他们一心一意的读书准备科考,所以秦生没有去打搅他们,轻轻的转身离开了自己住的地方。
当秦生一个人走在广阔的秀才营之中,任凭狂风怒吼,任凭天外飞沙,却还是深深担心着那些小孩的命运。
却也在这时,秦生碰到了一个人,当秦生抬头看着来人的面目时,心里嘀咕了一声。
“他来秀才营做什么呢?”
所来的人是朱文手下的弟子,看到秦生一个人单独在外面徘徊,来人不经故意露出一种敬佩的语气说道:“原来是秦大秀才啊!真是失敬失敬,听闻秦大秀才不是去查那个案子了吗!如今怎么还会在这儿!”
所来之人虽然是朱文的手下,也是个个都是秀才文位。
秦风听完询问之后,脸上平静的说道:“童男童女失踪一事,一定是妖物所为!”
“什么!妖物所为,你也不看看凭我们大同的文生们,个个也是豪情甘云之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