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刚刚召集起来的青壮,听说皇帝来了,一个个都十分激动,他们这些小老百姓,看到县令就已经是看到大官了。
谁见过皇帝?现在就要见到皇帝了,能不高兴,以后回去家乡,也可以吹一句,咱以前可是见过皇帝的。
就算是现代人,市井小民能亲自见到市长?小镇上,你能看到镇长都是稀奇事。
当你亲眼看到领袖的时候,你也会激动颤抖,当然那些慕洋犬,屁股坐歪的不会,他们只喜欢洋大人,一见到洋大人就跪舔,不管是黑的洋大人,还是白的洋大人,甚至只要不是自己人他们都可以舔。
当然有的慕洋犬发自内心的喜欢洋大人,有的只是喜欢洋大人的钱。
朱由校在紫光阁前检阅那八千多青壮,在正德年间,紫光阁所在处为一土砖垒成的四方平台,台高数丈,上建黄顶小殿,用于检阅亲兵骑射。
到了嘉靖年间,平台被拆毁改建为二层楼阁,名紫光阁。
紫光阁的建筑形式为上下两层的楼阁,前设五间,后设七间,通高十八米,总占地面积达四百多平方米。
屋顶为庑殿顶,覆绿琉璃黄筒边瓦,内四壁有菱花窗和贴金群板;屋顶为庑殿顶,覆绿琉璃黄筒边瓦,下屋檐是一层平座之上的腰檐,两檐之间有柱子、回廊、门窗,梁楣、额枋均有旋子彩画。
朱由校站在那八千多人面前还是有些紧张的。不过下面的青壮在见到朱由校现身之后,立马窃窃私语起来。
后面的孙传庭等人立马派人让青壮们安静下来。
随后朱由校看了看青壮们,想起朱园的嘱咐,一定要大白话,通俗易懂,那些青壮才听得懂。
朱由校这才大声说道:“诸位以后就是我的亲军,入伍待遇已经说过了,我就不多说了。
我只想告诉大家,只要你们英勇杀敌,功劳不会被抹去,一份功劳,一份赏赐,我决不食言!
如果你们其中有人战死了,你们可以放心,抚恤金我会亲自发到你家人手中,让他们安心过好下半辈子。
今日大家都先休息休息,熟悉一下,明日再开始训练,我给你们再来了酒肉,今日可敞开吃,以后你们每天训练,每天都有肉吃!”
朱由校一个人的声音,只有附近的百多人能听见,不过他带着一队人来的,自然有他们一起齐声将朱由校喊出来,这样数千人都可以听到朱由校说了什么。
等到朱由校说完,在下面的青壮们十分开心,这可是皇帝的承诺,一定会实现的,下面的那些青壮十分激动。
很快就有大汉将军下去稳定队伍。
接着朱由校也走到前面一些青壮前,那些人立马向朱由校行礼。
朱由校连连摆手道:“都不要这么客气了,你叫什么名字啊?”
前面的大汉被指着问话道。
那人激动的说道:“回陛下的话,小的刘阿大,陛下您放心好了,您给了小的们这么好的待遇,小的们一定忠心耿耿!”
朱由校一脸笑意道:“好好好,不错。”
说着他拍了拍刘阿大的肩膀,继续说道:“如此勇士,叫刘阿大不太好,以后你叫刘忠正。”
刘阿大激动下跪道:“小的感谢陛下赐名!”说完,他就激动的流泪了。
不仅如此,周边的人也是翘首以待,各个都很激动,这种祖坟冒青烟的事情,大家都想遇上。
朱由校一只手虚扶刘忠正,笑道:“只要你们立下大功,不亏待这个名字,我就心满意足了。”
刘忠正大声说道:“小的一定不会辜负皇恩!”
朱由校意犹未尽,他继续给周边另外几人取名刘忠义、刘忠诚、刘忠仁、刘忠孝等名字。
这都是朱园告诉他的,这叫树立榜样。
朱由校和那几人说了几句话,安抚了他们的情绪,并且把他们几人也记下,随后走上高台,挥手让人把酒肉送下去。
孙传庭等人立马带人,让这些青壮按照之前粗略安排好的队伍分开,以十二人为一队。
安排好青壮们之后,孙传庭等人才回到朱由校面前。
朱由校一脸笑意道:“诸位爱卿做的不错,井井有条,以后我还会经常来的。”
孙传庭连忙说道:“有了陛下的激励,臣等有把握一定可以把他们训练成精兵。”
孙元化和卢象升也是如此保证。
朱由校笑着点头道:“等灭了北虏,诸位封爵指日可待!”
孙传庭几人听到这话也是高兴,当即谢恩。
朱由校与他们又聊了一会,随后才离开。
他一离开西苑,便回宫去太庙汇报情况,朱园知道后,大为高兴,他笑道:“你还需要再接再厉,收买人心一事,是一件要经常做的事情。
当初咱一开始可是和那些手足弟兄一个勺子里吃饭,你以后去了,也要和士卒们一起吃,必要时和他们一起训练。
如此,你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接纳你,之后,你只要公平公正的赏赐,恩威并施,这支新军便会忠心的支持你。”
朱由校连忙点头道:“孙儿明白了,明日,孙儿再去便按照太祖爷爷的吩咐做。”
朱园当即兑换了红夷大炮的设计图,让其具现,这一次他不需要贡盘了,他笑道:“抬起头来。”
朱由校连忙抬头,只见那画像里的太祖高皇帝手中出现一碟纸,然后画中的太祖一伸手,那纸就出现在画的外面。
这一场景,不仅让朱由校目瞪口呆,在后面跪着的魏忠贤吓的直接打摆子,差点晕过去。
朱园说道:“拿着,这是佛郎机人的红夷大**纸,拿去让徐光启制造些大炮。”
朱由校连忙站起,来到画前,双手颤抖的接过图纸,然后立马后退,跪在蒲团上,声音有些颤抖道:“孙儿多谢太祖爷爷的宝物!”
朱园摆手道:“这算不得什么宝物,你要是哪天能击败北虏,我或许就有真正的宝物给你了。”
随后他们又聊了一会,朱由校才离开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