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每天拿公司里备案重要数据的服务器泡水一样,即便在设计组装时,使用了抗震、防水结构,出故障也不过是迟早的问题。
而且,一旦出问题,那绝对是能让设备部焦头烂额的大问题!
尤其,针对赛恩斯结社是这样。
因为生物科技工程技术起步相对较晚、绝大多数造诣较高、有发展为同道潜质的科研工作者,又都被五十二区挖了角的关系,短时间内,始终是积累不出一套合格肉体修行法的赛恩斯社员们,干脆就放弃了治疗,把所有的相关资源,都倾斜给了社内权威达尔文!
——哪怕是为了这些宝贵的资源,正常门派,也应该会对项目负责人严加保护才对。
可赛恩斯偏偏就不正常。
熟悉这位崇信社会达尔文主义同僚的秉性之后,他们倒也确实是相应成立了安保部门,采用轮值的方法,对达尔文进行过贴身保护。
但……显然,他们都高估了自己在完成既定任务方面的执行力。
都是求知第一、生命第二的疯狂科学家,谁知道哪天,就因为某个重要实验进行到了本人脱不开身、也没人能顶班的环节?
而每逢这种时候,达尔文“出事”,几乎都可以说是既定事项了——这个“疯子”,可是真敢为了验证炼虚合道强者各自不同的生命形态,跑进那些历史悠久传承门派的大本营拆家啊!
一度因为这个,被双方派遣、赶来支援的炼虚合道强者夷为废墟,很多重要阵法迄今都未能完全修复的梵蒂冈为证。
于是,存在他那里的“备份”三天两头出事丢包,也就不是多么难以理解的问题了。
尽管从理论上来讲,只要能一直稳住,不让自己遭遇到致命危机、并定期做好备份覆盖,危险性其实也不是多么大。但理论,毕竟只是理论。
——赛恩斯结社那群里,有几个人的个性,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稳健呢?
隔三差五,总有人在危险性极高的实验中,赔上自己的小命;更有些不知死活之辈,出于实验“需求”的动机,自顾去挑衅强、无敌的存在……
舍生忘死,那就真的很容易死啊!
今日亡一命、明日亡一命,扑街都扑得如此频繁,总有一次,会撞上备份数据受损的时候——于是理所当然,在接受克隆之后,他们的记忆,总会承受不应有的伤损。
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如此反复,再怎么重要的记忆,都不是没有损伤的概率,日积月累下来,还能剩下几分“自己”,就完全说不好了。
运气还行的,勉强留得下自性。
运气不够好的,就彻底和前尘往事说了再见。
——而被他们舍弃最多的情景记忆,却恰巧,正是人格、是神念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稍有伤损,都可能导致其为人处世作风与先前大相径庭的那种!
渡过了最开始不以为意的阶段后,越来越多的社员开始惶恐,觉得自己渐渐变得不是自己了。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就好像总是说着“明天就戒撸”,却每每忍不住在睡觉前观赏点爱情动作片,用掉两包湿巾纸的戒色吧老哥,难以抗拒五姑娘的诱惑般。
真正遇上了感兴趣的课题时,他们也还是忍不住心底的蠢蠢欲动,前仆后继,牺牲了性命!
而这……也必然会引发更深层的心理变化。
失去的越多,人总是会不自觉地,开始珍惜仅剩的那些。
最开始的幅度或许很轻微,但随着完整的记忆,一点点支离破碎,再如何没心没肺的淡漠,也难免会因此而惶恐不安!
再怎样的锐意进取之人,在如此无以言喻的恐怖下,也难免会渐渐“堕落”,变得抱残守缺。
——表面上,始终还维持着求新、求变作风,活力四射,每天尝试着全新作死方式的赛恩斯结社,也因此,而逐渐演变得暮气沉沉。
即便是曾经的天纵之才艾萨克爵士,在历经过多次“克隆”(毕竟,凭借他那相对正常炼虚合道高手而言孱弱到有点过头的肉体,要完全控制好大统一力场,需要进行不少次致命性实验)之后,也有了不少领域内,或主动选择、或被动遗弃的记忆缺失。
他最终,将全部的“恋恋不舍”,都投注进了耗费掉自己前半生心血去完善的经典力学领域。也因此,在量子力学的框架中,浅尝辄止!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路线不对,知识越多越反动。
领头人的路线,都渐渐偏离了自己初衷的情况下,脱不开盲目跟从习性的后进者,又如何能确保,自己是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呢?
他们固然还是条件反射地接受“挑战”,但作法,其实已经与探求未知的无知者大不相同。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风格,逐渐被小心假设、安全求证所取代。不遵守实验室守则的种种骚操作,也渐渐在研究过程中,销声匿迹了。
尽管那些即便完全按规章流程进行,风险程度也依旧极高的实验,还是能轻易杀死大量的科研人员,但事实上,他们的阵亡率,已经大大降低了。
“只要用玄学方式兜底,就能安全验证”的思想,更是因此在结社内部里甚嚣尘上。
发展至后来,近乎所有社员在实验进行中,遇到麻烦情况的时候,第一个浮现在脑海中的想法,已都是“还好之前做了备份”,事后感慨时,也不过“要我也能掌握这么方便的力量该多好”!
抱着如是心态,去研习充满了不确定性,“科学到几近玄学”量子力学,很容易地,就陷入到了难以准确量化→玄学以求进展→更难以标准定义的恶性循环怪圈!
众多修为深厚、却多半都已经习惯了牛顿力学框架下世界观与对应法术的研究者(修士),由此直坠疯魔!
——其实,也并不是量子力学真就难以理解到了如此程度。
而是说……以人类现而今的工业基础水准,还无法实现理论研究中,最难那些问题的实质化、建模化,无法以直观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实验!
闭门造车,如何建得成空中楼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