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疯狂的官家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对于此时的大宋来说,对于解决冗兵的法子选择并不多,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汉唐时的府兵制,已失去存在的基础,即朝廷没有大量的无主土地,募兵制是唯一的选择。若是提高士兵社会地位,严格遵循募兵要求,冗兵的问题倒是不难解决。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百万渣渣兵与他们的家属怎么处理。这么庞大的基数,动静太大,易生民变,动作太小,根本没用,怕是没等到这个包袱解决,大宋早完了。

本来呢,赵佶一想到冗官冗兵的问题就头皮发麻,觉得太难,直到后来下诏查了下禁军与厢军的缺员情况,才发现冗兵问题原先自己的想法有误。赵佶仔细了解后,发现这个问题并不难。因为隶属于兵部的厢军其实并不多,也只在地方供杂役,担着个兵的名称,并无战守之责,大概有二十几万。

真正的大头在禁军,现在的禁军有多少人呢?按照去岁缺员后的实数统计,禁军号称八十万,其实只有五十几万而已,除了驻守各地十余万,西军的二十五万,河北两路的禁军十万,拱卫京城的不过十几万。

守卫京城的上四军,捧日、天武为殿前司马步军,龙卫、神卫为侍卫亲军马步军,每军各分左右厢,每厢各设三军,每军五指挥,每指挥五都,每都百人,上四军共计六万人,实际只有三万出头的人。守卫宫城的殿前司所辖神勇、宣武、骁骑,各分上下军,每军十指挥,共计三万人,实际也有二万不到,算是缺员情况最好的。

崇宁四年,为保持强干弱枝,维系中央与地方兵力平衡,时任左相的蔡京在京城周边增设四辅郡,各驻兵二万以拱卫京师,南辅颍昌府,东辅襄邑县,西辅郑州,北辅澶州。加上京城周边的侍卫亲军步军司虎翼、宁朔、骁胜,马军司云骑、虎骑等军,算是勉强维持住内外军力的平衡。

在赵佶一步一步提点下,六位大臣终于明白了官家的心思,在心里震惊于官家冷血和狠辣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疯狂的想法确实是快速走出冗兵之困的一步妙棋,然而这代价未免太大。

六位大臣看向赵佶的目光便有些闪烁,只是按赵佶的计划,若是一切顺利,其实并不会引发大的震动,并未出声反对。

蔡京终于知道官家为什么会在复自己左相之位后,马上对冗兵问题下手了。他是新党领袖,一切新政自然是出自他的主意,况且,西北开边一直是他坚持主张的,那么这次的冗兵之政自然也只能他来背这个锅了。

主要责任推给了蔡相,其他五人心情相对还好受一点,只是何执中与薛昂本就是蔡京的人,这心情却是不如宗泽徐衡与刘仲武太多。

赵佶的办法很简单,与历代通行做法一样,从厢军抽血,矮子里面拔高个,充实到各地禁军,为防止厢军士兵推诿,选拔时,表现太差的百分之十,直接削除兵籍,充入官办矿场工坊做工,选拔百分之四十表现优异者留在厢军,余下百分之五十悉数入禁军。剩余百分之四十,余后两年再淘汰掉一半,再重新核定兵员数补录。

给予各地禁军半年训练时间,然后分批轮流开赴西北与河湟吐蕃叛军以及西夏交战,唯河北路禁军待各地禁军整训完,与之接防后再开赴西北战场。

四辅郡八万禁军自三月起分批开赴河湟,参与收复西宁城(青唐)之战,若战事顺利,则北上准备与西夏争夺横山地区。

上四军每批次出一军,随同其他禁军一起出征。

殿前司三万人马,则由韩世忠加强训练,淘汰弱小,赵佶给出的要求是,现有的殿前司士兵只保留五成,淘汰的开赴前线,待所有禁军轮训完成,再择优录选补缺,整个禁军也将重组。

为了稳定军心,赵佶亦将大幅提高伤亡士兵的怃恤安家费,待整肃完毕,禁军将加饷两成,并以后从军不再刺字黥面,不得称呼士兵赤佬,其他优待措施还会逐步推出。

做出这样的决策,会死很多人,却是成本与代价最小,收效最快的,有西军稳住阵脚,每次轮训四至六万人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当然,肯定有许多执行上的问题,比如如何防止走漏消息,防止出现规模性的逃兵与哗变,突发状况的处置,投入战场时如何防止一触即溃等等,都需要众人仔细议妥,再与西军方面共同筹谋。

长痛不如短痛,赵佶终于狠下心来,决定彻底解决冗兵之弊,总比日后自己去喝西北风强。

好在大宋历来实行的是以文制武,文官们管着兵权,却又从骨子里瞧不起士兵,更何况禁军有更戌的定制,秘密抽调部分禁军并不会引发多大注意,等到引起关注,想来轮训已经结束。

赵佶下了狠心,就算战火中只幸存下四分之一的禁军,只练出十几万能战之兵亦在他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到时加上二十几万西军,坐拥四十万精兵,再加上新制的火器,不说灭辽,自保总没有问题。至于西夏,没记错的话,靖康之变前,西军已彻底收复横山地区,坐拥河湟,西夏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然,这样的诏书都是密诏,直接下到了具体执事人手中,以求尽可能缩小影响。

正月初九,朝廷下诏,复太师蔡京左相之位,以刘法经略河北两路,河东路改由折克行经略。

折克行是折家家主,亦是府州知州。正是大名鼎鼎,北拒大辽,西击夏国,折家军现在的话事人。

其时,大宋三大将门世家种家、折家、姚家,而为后世所流传的杨将,其实声名并不显盛,仅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至仁宗时便已不复闻矣。

自太祖时折家归宋,特允折家世袭,镇守府州,天下只此一例。北宋一朝,种家军、折家军之名,远盛过后世流芳的杨家将,以后再行细说。为权衡之,历朝折家家主知府州,武职高不过一路钤辖,如今骤升一路经略安抚使,亦是大违常例。自去岁至今,官家屡屡下诏,有心之士都已发现,官家越来越重视武将。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人族镇守使 万相之王 从木叶开始逃亡 从长津湖开始 修罗武神 我有一剑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星汉灿烂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陆地键仙
相关推荐:王爷,太后娘娘有喜了穿成恶毒后娘,我娇养三个小反派修仙职场升职记噩梦调查员我抢了世界本源在好莱坞养龙大师兄是绝世狠人废物大师兄肩上长出奶猫后青梅竹马,独爱金牌律师误道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