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劫掠财物者,私下***女者,私下侵扰百姓者,杀无赦。”赵佶说道:“这三条做为军队将士的底线,必须严格坚守。我知道,很多将士当兵打仗为求财物,自古以来,攻城略地之时,胜利者也有纵兵劫掠三日的恶习。告诉将士们,尤其是统兵的将领,幽云本是汉人旧地,那里的百姓与我们同族同源,与我们身上流着一样的血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次不同以往,将领们不得再纵兵劫掠,必须与百姓秋毫无犯。当然,我也不为难他们,告诉北方战区的将领、士卒,自问做不到的,我允许他们退出对南辽的战事。”
“当然,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不太现实。”赵佶严肃的神情一缓,说道:“这次战事期间,参战将士封赏军饷翻倍。这次参加南辽战事,允许各战区的将士请战,各级将领不得阻挠。”
“另外,以后基本上是跟骑兵打交道了,尤其是金军,根据谍报来看,上马为骑兵,下马为步兵,步骑皆能战,而且进退有据,军纪森严,胜不乱,败不溃,实在是生死大敌。我们现在虽然拥有河西河湟以及辽国的一些良马产地,但战马与兵源历来相辅相成,我们的新骑兵养成战力,培养将领还需要时间。辽国西北招讨司治下皆是游牧部族,让我们的骑兵写他们多练练。另外,让韩世忠他们以高丽军名义与北辽结盟,共同抗击金人。让我们的骑兵练兵时注意下,不要影响到北辽针对金人大的行动时的兵员调动。”
这下几位枢密相越发明了官家让高丽这张皮存在的好处了。
多一个隐秘的自己人做为独立的势力参与到多方势利的角逐中来,多了更多的选择,必要时更可出其不意,一击中的。
“另外,若南辽借道韩世忠让耶律张奴南下,人可以南下,兵马留下。当然,这时候他会是四国势力争取的对象,想必劝降诱降的各国使者此刻已齐聚龙化州这弹丸之地,不过我猜这时候,他最需要的应该是粮食,而这个条件韩世忠无疑拥有更高的价码。”
“我提个大略的思路,具体的方略你们好好的商议决定。另外,负责监军之责的三司选派能吏,由枢密院主导,对北部战区、西部战区进行一次巡视,主要针对旅率以上的将领,先从北方战区开始,时间不会很充裕。镇抚司的决堤计划很快就会实施,与南辽的大战最早在十月就会开始。当然,也要看天气情况。这六月天里,开封府还下了场罕见的大冰雹,今年冬天怕又是个冷冬。”
今年六月的天气,极不寻常。一场历时两个时辰的大冰雹夹杂着雨水袭击了京城,大如拳头的冰雹自天空砸落,还有些更是大多一升的容器,给开封府的居民造成了不小的财物损失,所幸只有人员受伤,没有闹出人命来。
而神奇的是,有两条鱼随着雨水从天而降,落在了宫城内东北角殿中省正厅的屋顶上,让宫里的人引以为异,传至京城百姓口中,纷纷称奇。
赵佶倒是很平静。这开封府地处水系纵横发达之地,江河交错,一个龙卷风吹过江河,卷两条鱼上天实在算不上什么事。
七月,京城及附近州县又连续多日无雨,出现大旱。
赵佶令政务院全力赈灾,又亲自出京实地察看灾情。
自赵佶上位以来,天气很少有几年正常的,不是水灾就是旱灾,而且冬天也是一年冷过一年。其中,一一一零年正月,福州荔枝全部冻死,二月初三,一场大雨雪袭击京城,冻死多人。一一一一年冬天,太湖结冰,可以跑马跑车。
赵佶根本不知道自己上位时,正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寒冷期,气候变化剧烈,灾害频发。但赵佶也知道,这种大的气候变化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力所能影响的,倒也没将司天监与谏部官员的危言耸听当回事,而且他查过史书,晋朝前后两三百年间也特别冷,晋成帝初年,雨雪天气导致饥荒寒冷,连皇帝的后宫,十六位王爷府中,每日都有三四人冻饿死,更遑论民间百姓。
想来今年又是个冷冬,马上就七月了,这个时候让镇抚司对南辽执行决堤计划,爆发之时,恰逢冬天,难免会死伤很多无辜百姓。
想到这里,赵佶又犹豫起来,袁松辉数次请奏,赵佶都按了下来。
思前想后,仍不能决,赵佶召几位枢密相,商议出兵南辽之事。
“这次是我们主动进攻南辽,也可以说是我们大宋背盟弃信,失了大义,容易引起南辽人同仇敌慨的勇气,激发南辽人的斗志。所以我更想知道,我们北部战区的将士值不值得我信任,能不能打仗,有没有打仗用我,用我必胜的勇气。”
赵佶说到这里,看着几位枢密相沉声道:“告诉刘法,好好跟南辽人打一仗,正面硬碰一次,让朕好好看看朕花费了无数钱粮养出来的北军将士有没有西军将士一样一往无前,死战不退的勇气。如果没有,趁早解甲归田,朕让西军来打南辽。”
何执中笑道:“官家这又是重赏又是夹枪带棒的,这是逼得刘法不拼命都不行了。”
赵佶笑道:“请将不如激将,希望北军不要令朕失望。”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骑兵厉害就厉害在他的速度与冲击力,雷霆冲击、急速收割、掩杀追剿,即便一击不中,也能远遁千里。所以对以步兵为主的我们来说,宜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尤其是要注意粮道被敌骑兵偷袭截击,所以我让护卫辎重的将士也开始装备火铳,也可以更好阻挡突然来袭的敌骑近身。”
赵佶看着沙盘上的南辽,陷入了一时的沉默之中。
自己虽然让火铳(南宋初年火铳前身竹制突火枪问世,元代出现铁制火铳)提前问世,但受限于手工制作,火药的精细度不够,威力大打折扣,更要命的是火铳还需点燃药引,所以必须三个人使用,一人装填,一人持枪,一人点燃引线。赵佶提出了许多在工匠眼里匪夷所思的建议,也有不少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但受限于诸多条件,一直进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