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武兴七年十月初八,大月氏偷袭。
大月氏的突袭来得太过突然,所有人都没有准备,确切的说是所有人都没有准备好,大月氏的奴隶兵就已经冲到了面前。
还好经历过几次大战之后,北狄的士兵已经变得成熟了不少,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阻止起有效的反击,但在死了几百个人之后,好歹是每个人都骑到了战马的背上。
在没有遇到大月氏奴隶兵之前,赫连勃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上一句,我北狄骑兵在草原上无敌。
可当他见识过大月氏奴隶兵那种排山倒海完全不顾及下面的人生死的攻击方式之后,他再也不敢说这样的话了。
一个奴隶兵对一个骑兵无法构成威胁,两个也不行,甚至在骑兵已经发起冲锋的过程中,三五个奴隶兵步卒都不可能抵挡住骑兵的冲击力。
可是十个呢?二十个呢?三十个呢?
人家根本就不管自己死了多少人,只管用人来堆填,你们的骑兵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在一个冲锋过后总会变得迟缓,他们就依靠这种迟缓的时间,对你们发动攻击,让你防不胜防。
所以说大月氏的战果是用人命堆起来的,而北狄大军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从根子上来说就是北狄人根本不敢用跟大月氏一样的方式作战。
别说北狄人,就算是齐人也不会用这种愚蠢的方式作战。
前方战斗激烈,后方陈华喝着小酒跟人谈天说地,打扮成小军卒的李幼薇坐在一旁痴痴的看着他,看了陈华那么多种扮相,还是穿着铠甲的时候他是最帅的。
“将军,咱们就这么看着他们,好像有些不厚道啊!”马骁听着探子的汇报,心里有些不安的道。
死再多的北狄人他都不会在乎,只是担心一旦北狄人被杀得干干净净之后,将要直面攻击的就会成为大齐了。
陈华笑道:“我的马将军,你不用担心那么多,赫连勃勃现在是破釜沉舟,不得不打一仗给我看,以证明他对抗大月氏人的决心而已。
死一些人是很正常的,但是现在还不到决战的时候,弗朗切脑子如果没有进水的话,就绝对不会往死里打。
我们只需要在他们结束战斗之后跑出去收拾残局就行了。”
马骁讪笑道:“将军,你有什么计划能够透露点吗?我总感觉这心里有些惴惴不安的。”
陈华面色一板:“有这种感觉就对了,青蛟军因为上次的大胜,现在都变得有些焦躁了,必须让他们看到战争的惨烈才行。
也就是说,这次北狄人的战损越多,对我们就越有利。
我的计划就是北狄人留下三四万人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进入后方休息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的防御都将是我大齐的军队在管理。
大月氏人喜欢进攻!我们就用他们的方式来对付他们。
沙子里不好弄陷阱,我们就用弩箭对付他们,我就不信,这些人的血肉之躯还能对付得了我们的弩箭。”
“可是我们的辎重还得要两天才能到达营地啊!”马骁马上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粮草辎重都不是问题,朔方城那边会给我们准备的。整整十万人,就算是抗命出征,朝廷也绝对不会不管我们的死活。
我们手里的弩箭基本上能够做到一人十支箭矢,难道用百万箭矢还对付不了七八十万的大月氏人了?
再说了,两天时间之内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在打仗,还是得休息的。马将军,你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北狄人战败之后我们该如何布放,而不是想着担心北狄人是不是会损失惨重。”陈华慢条斯理的道。
帅帐内陈设十分简单,因为跟李幼薇还没有成亲的缘故,所以另外在一边隔了一个小房间出来当做李幼薇的闺房。
其实他这样做已经是于理不合了,让朝中那些个老夫子抓住,肯定得厉声呵斥。还好他是武将,要是文臣的话,恐怕光是这个举动就足以让他身败名裂了。
从早上一直战斗到晚上,北狄剩下的人大概只有三万多了,可他们依然在死战不退。
这样的作风,可以说是北狄人的特性,他们从来都不知道后退两个字怎么写,进攻大齐的时候是如此,抵御大月氏人的时候依然是如此。
大月氏人的奴隶兵死了很多,铺天盖地的都是尸体,几十万人的死伤,让地上到处都是血迹。
有些血迹已经干涸,有些血迹还在流淌,空气中充斥着刺鼻的血腥味,但是战士们丝毫不知道恐惧两个字怎么写,依然在奋勇作战。
齐军中有专门预估战斗力的人存在,所以当人员大致只剩下三万的时候,有人跑过来跟陈华汇报了情况。
陈华猛然起身:“传我将令,前往支援,所有人带上弓弩给老子准备好,射他娘的。”
三万人差不多到了能够让陈华感到满意的界限,再让大月氏人这么杀下去,恐怕北狄就剩不下多少人了。
是的,陈华不喜欢赫连勃勃,巴不得他就在这场战争中被人给杀了,可是他不能让赫连舒舒醒来之后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己做的。
迟来的救援让北狄人士气大振,其实他们之前都差不多已经陷入了绝望,近乎是在那里机械的作战,这个时候,他们的士气被激发起来,倒霉的就是那些不怕死的奴隶兵了。
齐军加入战斗,大部分都是步卒,因为跟步卒作战,骑兵一旦陷入了包围圈就是个摆设,但是步卒不同,步卒能够最大可能的击杀敌人。
这些步卒不同于其他步卒,他们手里都拿着弩箭,所以他们能够在跟敌人作战的同时还时不时射出几支冷箭。
大月氏士兵成片成片的倒下,后方的弗朗切看到了,他也惊讶为什么北狄的战斗力还有这么强,难道真的是因为齐军来了的缘故?
当他看到北狄人越来越少,而齐人一直都没有出手的时候,心中渐渐有了欣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