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李傕是刘泽的杀父仇人,他提出这个要求自然是再合理不过了。
甘宁自以为理解了刘泽的意思,抱拳应诺道:“诺,属下明白。”
“有机会的着重关注两个人——贾诩贾文和、李儒李文优。”刘泽不知道甘宁心中所想,出言吩咐道。
这两位都算的上是东汉末的顶尖谋士,如今又都没有投靠合适的主公。
要是能将这两位请过来,刘泽在文臣以及顶端谋士方面就有底气了。实际上这两位也是他心中执掌情报部门最合适的人选。
甘宁抱拳询问道:“不知公子您所说的这两个人是何人?具体需要怎么找?”
“贾诩贾文和应该很好找,李傕郭汜等人正是听从了他的建议才围攻长安把持住朝政。我离开长安时,他已经官居尚书之位。至于李儒,他原本是董卓的谋士,少帝就是他毒杀的。董卓死后他深居简出,目前应该还在长安城中,具体的需要你等去调查。”刘泽回忆片刻开口道。
停顿一会儿,刘泽接着吩咐道:“这两位都是有大才的谋士,兴霸你吩咐要求,要是有机会能将这两人请来我有重赏。”
“诺,属下明白。”甘宁领命,抱拳应诺。
这边刘泽亲自上门邀请邓芝,而另一边刘瑁也来到了位于益州牧府不远的吴府。
吴家的书房之中,身穿一身黑色外袍的刘瑁笑着向吴懿抱抱拳道:“子远,不知道你请我来是?”
“叔玉兄先请坐,我有要事要与您商议。”吴懿起身行礼道。
两人分宾主坐下。
吴懿先行开口道:“将军,在下已经上门与刘泽公子交谈过了。”
“哦?那泽儿是什么态度?”刘瑁眉毛微挑,有些着急的问道。
吴懿心中微动,从刘瑁的表现中能看出他对刘泽这位侄子的重视与亲近。
“看来吴家对刘泽的策略要圆滑一点,在妹妹没有子嗣的情况下不可贸然行动。”
他心中微微思索,表面上丝毫不显的抱拳道:“启禀将军,刘泽公子对这件事没有丝毫的意见。”
“泽儿真这么表态?”刘瑁确认般问道。
吴懿点点头道:“是的,泽公子说他如今要外任涪令之职,对绵竹城中的事情顾及不了太多。只是……”
说到这里吴懿略作停顿,面露犹豫之色。
“子远有什么话,但讲无妨不必忌讳。”刘瑁见状笑道。
吴懿抱拳道:“是。刘泽公子要将麾下的新兵营带走,因此想让我等支持他一些钱粮。在下自作主张,许给他三百金以及三百石粮草。”
刘瑁闻言沉默不语,吴懿话语中虽然说得隐晦,但是他跟随刘焉多年,也见识了不少,自然明白吴懿是在暗指刘泽是为了钱粮才同意支持他夺嗣的。
“罢了,这些东西既然你已经许诺,那就给他吧。另外,我在额外给他百金吧。”刘瑁情绪有些低落的开口道。
吴懿心中暗喜抱拳道:“诺,在下明白。”
他也不指望这一番话就能让两人的关系变疏离,但是长期以往,刘瑁和这位侄子之间的感情肯定不会像最初那般亲密的。
万一以后刘瑁有了子嗣,那这个亲侄子也不会对他造成威胁。归根究底吴懿现在的所作的这一切都是在为以后的外甥做准备。
“好了,不说泽儿了。说说我们之后该怎么做吧。”刘瑁梳理心情,缓缓开口道。
作为刘瑁的妻兄,这些事他早就考虑过了。
闻言吴懿直接抱拳开口道:“属下以为可以从两方面开始着手。”
“其一,君朗公在召见您之前张仲景先生曾经为他调理过身体,据说君朗公还曾下令将书房戒严一段时间。至于这段时间仲景先生和君朗公说过什么无人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跟君朗公的身体有关。”吴懿侃侃而谈道。
刘瑁眉头微皱道:“子远你的意思是从张仲景先生的口中探查到消息?”
“将军英明。如今刘泽公子外调,普济医馆最有力的支持者就是您了。将军您若是能得到这个消息,那对我们会很有利的。”吴懿点点头道。
刘瑁沉吟片刻道:“好吧,我可以试试。不过依我对仲景先生的了解几乎不可能,子远你接着说。”
“诺。”吴懿抱拳应诺,而后接着道:“其二,我以为目前益州朝堂之上势力太过薄弱。将军您随君朗公入蜀多年,对朝堂上的重臣都比较了解,想必心中也有可以拉拢的人选。”
“知我者子远也,我心中倒是有几个人选。”刘瑁点点头笑道。
吴懿抱拳道:“愿闻将军其详。”
“张家是蜀郡乃至益州的世家大族,张家张肃、张松两兄弟皆为一时之选,而且张家自开始就支持家父统治益州。子远兄你看如何?”刘瑁笑道。
吴懿点点头赞同道:“将军高见,张家扎根益州多年,在士族中声望不低,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下这边也为将军挑选了不少人选。”
“哦?子远兄说说。”刘瑁笑着开口道。
吴懿抱拳道:“那我就挑选几人说说吧,排在第一位乃是许邵许子将。”
“许子将?是那位主持月旦评的那位吗?”刘瑁眉头的微挑道。
吴懿点点头道:“正是这位。在下恰巧与他有些许交情,如今他正在扬州避祸。如今扬州刘瑶也是朝不保夕,我已经修书一封请他入蜀。”
“子远这事做的漂亮。许子将若是能来益州,这对益州来说可是一大好事。”刘瑁击掌夸赞道。
月旦评在东汉士林中影响深远,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
许邵有识人之能,又好评论,因此被称为是天下名士,像评价曹操的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出自许邵。
要是刘瑁能将他招揽到,那不少年轻的士子都会不自觉的支持他。甚至在他的支持下,未尝不能再现月旦评的盛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