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学术冲突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经学是指华夏古代研究《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这六经被朝野上下公认为宝典。自孝武皇帝即位后,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使得经学日益兴盛和发展起来。我大汉的经学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各地的大儒在研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思想派别,后经相互争辩、互相渗透和整合。”

内阁大臣丙吉的声音回荡在麒麟殿中,天子刘洵正聚精会神的听着,眉头微微皱起,显然正在为什么事情而烦恼。

“孝武皇帝即位后,召集全国文士,亲自出题考试,并亲自阅卷,重用《公羊》学大师董仲舒、公孙弘,并下令非儒学的诸子百家一概被罢斥,儒学从此取得了独尊天下的地位。”

“公孙弘是个狱吏出身的儒生,孝武皇帝为了提倡儒学,将其擢升为丞相,封平津侯。公孙弘之前,丞相皆为列侯贵族,而公孙弘出身贫士,竟得封侯拜相,《公羊》学因此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学术。凡是士人和官吏,必须学习儒经,才能得到任用或升迁,儒学独尊的地位更加巩固了。”

“而后孝武皇帝提倡《春秋公羊》学,这是因为《春秋》经是孔子正名分的著作,是孔子政治思想的完整表现,其他经书都不象《春秋》那样适用。还有一个特点是《春秋》经文字极其简单隐晦,便于学者在最大限度内加以穿凿和引申。孝武皇帝选中《公羊春秋》,在朝政上是完全切合的。适应这个需要,制成整套《公羊》学说的大师,就是被西汉儒生称为"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的董仲舒!”

丙吉乃是当朝大儒,为此天子刘洵将其召入宫中普及儒家的知识。原本天子刘洵很清楚董仲舒乃是一个大能,但是没想到在丙吉这里,对董仲舒的平价竟然这么高!

“本朝立国之初,朝廷也立儒经博士,承认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指导国政的思想却还是黄老刑名之学。儒生与黄老刑名学者经常发生争论,例如孝景皇帝时,《诗》博士辕固与道家黄生辩汤武革命。辕固据经义,说汤武诛桀纣,做天子,是得民心的正义行为。黄生引道家说,破帽子还得戴在头上,新鞋子终究穿在脚下,认为汤武虽是圣人,到底不该放桀、弑纣。孝景皇帝下判断说,吃肉不吃马肝(有毒),不算不知味。意思是不要学者再争论汤武革命的是非,也就是不赞成汤武革命。辕固又与道家窦太后辩两家高低。窦太后发怒,令辕固和野猪搏斗,幸得孝景皇帝给他一把好刀,没有被野猪咬死。这种学派间的斗争,显然阻碍着朝廷内部的统一。而董仲舒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把战国以来各家学说以及儒家各派在孔子名义下、在《春秋公羊》学名义下统一起来。经董仲舒的全力整合,向来被看作"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的儒学,一变而成为"霸(黄老刑名)王(儒)道杂之",合于汉家制度的儒学了!”

“董仲舒的哲学基本上是《易经》阴阳学说的引申。他认为任何一个事或物,一定是相反的

事或物合成的。例如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后,有表必有里,有美必有恶,有顺必有逆,有喜必有怒,有寒必有暑,有昼必有夜,这叫做"凡物必有合"。合的两方面性质不相同,这叫做"合各有阴阳"。阴阳数量可以相等,性质却有一定,阳性尊、阴性卑,这叫做"同度而不同意"。君、父、夫是阳(三纲),臣、子、妻是阴,阴不得独立行事,只能从阳行事,事成不得分功。这叫做"阳兼于阴,阴兼(被兼)于阳"。阴阳不得同时并起,一定要有先后,阳总在先,阴总在后,阳是主体,阴是附属,这叫做"一而不二"。阴阳二物,按一定的时候互相交替,一个起来,一个下去,一个增多,一个减少。起来了的到时候要下去,下去了的到时候又起来;多了的不能多到过度,少了的不能少到绝灭,终而复始,循环不止,这叫做"常一而不灭"。做事不论大小难易,违反天道(一而不二)一定无成,比如目不能两看,耳不能两听,手不能一手画方一手画圆,不一就要生患(心有二中),这叫做"君子贱二而贵一"。天地的精气合起来成一,分开来成阴阳,再分成春夏秋冬四时,配到东南中西北五方成五行。木(东)火(南)土(中)金(西)水(北)顺次叫做"五行相生"(如木生火,火生土……),逆次叫做"五行相胜"(如水胜火,金胜木)。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天。人受天命而生,同天一样,也有阴阳五行。人是天之副,与天合而为一,这叫做"人副天"。董仲舒哲学的结论是"道(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道),天不变,道亦不变";"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丙吉的这段言论让天子刘洵听得有些迷惑,可是稍加考量便明白了过来,这便是董仲舒“天人合一”理论,以及“王朝五行理论”的由来!

这可是被后世历代王朝奉为争权合法性的根源所在,每一个王朝都会按照五行相克的理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论证自己的政权是上天认可的,灭亡前朝是顺理成章的。

“《易经》的阴阳学与战国以来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融合成为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这样,把儒家与阴阳五行家统一起来了。《易经》阴阳学说明阴阳的基本观点是仁与义,童仲舒说阳是天之德,阴是天之刑,刑主杀,德主生,天亲阳而疏阴,重德而不重刑。这样,把儒家的仁义与黄老刑名之学统一起来了。董仲舒说天不是为王生民,而是为民立王,能利民的王,天要让他做下去,害民的王,天要夺去他的王位。有道伐无道,是天理也是人理。这样,把儒家汤武革命、天命靡常的学说与阴阳五行家的五德终始说统一起来了。墨学的本旨在于利民,董仲舒说,天使人有义和利两种生活,利(物质)养人的身体,义养人的精神,缺一不可,而义重于利。这样,把儒家与墨家统一起来了,儒家孟子学派说性善,荀子学派说性恶,董仲舒说天有阴与阳,人有性与情(情欲),性有为善的端绪,但必待教诲而后成为善。这样,把孟荀两派

统一起来了。董仲舒的哲学观点是循环的不是发展的,是调和的不是斗争的,有唯物论的因素,但基本上是唯心论;有辩证法的因素,但基本上是形而上学。董仲舒的统一论是各家学说的融合体,正是最适合于西汉政治上需要的一种哲学。董仲舒根据他的哲学观点,提出许多影响甚大的建议。这些建议,极大部分被孝武皇帝采纳并得到实行。”

听到这里,天子刘洵便问道:“那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究竟是怎样的?”

“启奏天家,自孔子以后董仲舒以前的儒学是被称为朴学的原始儒学,此时的儒家还是各种学派中的一派,不能吸收各种学派,使之统一到儒学里面来,这边是古文经学。董仲舒生在孝景皇帝、孝武皇帝时候,此时我大汉政治上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学术上统一的条件也成熟了。儒学经董仲舒的加工,因此摆脱了原始阶段,成为阴阳五行化的、完全适合国家统治的今文经学。”

“孝武皇帝时官学有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博士。后来博士逐渐增加,《易经》分四家,《书经》分三家,《诗经》分三家,《仪礼》分两家,《公羊春秋》分两家,共十四家。称为五经十四博士。某一经的大师,如果能象董仲舒那样,把本经阴阳五行化,并得到朝廷的尊信立为博士,这个大师的经说,便成为师法。弟子们按照师法讲经,叫做守家法。自孝武皇帝至西汉灭亡,百余年间,经学极盛,大师前后多至千余人,有些经书的解释增加到一百余万字。例如《书经》大师秦延君,用十多万字解释《尧典》两个字,用三万字解释"曰若稽古"四个字。一个士人从幼年开始学一经,往往到头白了才学会说经。这样又苦又难的经学,太学里却经常聚会着成千成万的学生,甘愿受苦受难从大师受学,因为士人求利禄,只有经学是一条主要的道路。”

这时,天子刘洵便明白各地儒生和朝中大臣的想法了。

因为自己改革的会试制度推行的是新教材,全都是格物之学,虽然也教授经文,但是已经不再拘泥于古文经学或是今文经学了。

而且此时的经学的地位已经大幅下降,成为诸多学科中的一个,这就让那些视经学为声名,甚至是家族传承之人无法接受!

“哼!”

天子刘洵冷哼一声,说道:“看来朝中还是有人想要颠覆朕的新政!”

丙吉见状吓了一跳,生怕天子刘洵施雷霆手段,急忙说道:“天家息怒!”

“天家明鉴,如今只不过是有些腐儒在暗中议论而已,充其量也即是蛊惑一些书呆子,对于朝廷的新政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威胁,天家只需要循序渐进的教化这些人即可,万万不可大动干戈!”

天子刘洵听完依然不为所动,沉吟了一会儿之后,冷声说道:“爱卿有所不知,很多时候这些看似无用的腐儒,才是最坏事的人!”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星汉灿烂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我有一剑 陆地键仙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人族镇守使 从木叶开始逃亡 从长津湖开始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相关推荐:英雄联盟:上帝之眼丞相夫人您太匪喜劫良缘:丞相夫人小可爱农女重生之丞相夫人废土镇守府伊甸园手记开局成为武侠世界的诡异我明明只想当龙套绝密航程:中国东出太平洋试射洲际导弹纪实寒门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