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开展当天,杨林跟随外商进入展馆。
有了上次的经验,杨林这次进馆,就知道怎么样发名片了。
展馆里人头涌动。
杨林兜里揣着大量的名片,专门流连在各个机械展位。
他看着外商从别人的展位出来后,就用流利的英语上前跟别人交流,然后递上自己的名片,介绍自己的华洋贸易公司。
杨林说的是英语,和外商对答如流,赢得了很多外商的好感。
场馆里面的保卫,就算看到他,也不好说什么,更不会来赶他。
比起很多在场外进不来的私人企业主来,杨林算得上幸运儿了。
杨林也不期待在广交会期间能有什么收获。
他放的是长线,钓不钓得上大鱼,反正也是无所谓。
抱着这样的心态,杨林每天高高兴兴兴的在里面混日子,结交各国外商好友。
去年来的时候,杨林主要是想着把国内的机器卖到国外,今年再来,他有了更好的谋划。
他可以把国内的机器卖出国门外,也可以把国外的机械设备卖到国内来。
很多外商,他们既是供应商,但又要到广交会来采购设备。
杨林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说可以帮他们卖机器到国内来,外商听了,当然很感兴趣。
做生意,先做朋友。
这是杨林的经营之道。
杨林一个订单没接到,却结交了不少外商。
而这些外商的资料,他以前只能通过艾幼清的父母和姑姑来拿到。
能来参加广交会的外商,都是各国有着雄厚资本的厂家,也是优质的供应商。
就这么混了半个月,杨林觉得自己这一次来,又要亏本而回了。
他带着人马而来,在东方宾馆租了三间房,每天的开销都要好几千呢!
参加一场广交会,哪怕他并没有展位,也要亏十几万!
如果真的一个订单都开不了,一年两场广交会,他要亏30万左右。
这也是一般的私企压根就不敢来参加广交会的原因。
有些私人企业来这边,也只是单纯的来碰碰运气,能拿到订单当然好,拿不到也无所谓。因为他们住的是最简陋的大通铺,每天啃几个馒头充饥,最贵的是来回的路费!哪怕亏了些钱,也就当花钱来涨涨见识了。
艾幼清率人在场外发宣传单,每天从早上十点开馆,一直要站到晚上六点闭馆,也挺辛苦的。
如果发出去的传单,能有个回应也好,辛苦也值得。
可是,谁也不知道,他们发出去的传单,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利润。
每天回到酒店,杨林和艾幼清等人,都会累成狗,吃过饭,往床上一躺,就只想休息睡觉,因为明天还得站上一天。
这天起床后,杨林和艾幼清等人吃过早餐,各自准备工作。
杨林对艾幼清道:“你休息几天吧!让铁公鸡和小秋他们去发宣传单好了。”
“我不累。”艾幼清说道。
“可是,你这几天身上来例假了啊?女人这几天必须得好好休息,小心累出腰病来了。”
“我——”艾幼清抿嘴笑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就是知道!”杨林嘿嘿一笑。
“没事的,我挺得住。”艾幼清柔声说道,“发传单而已,又不是干什么重体力活。那些在工地工作的,在田间劳作的人,不比我们累多了啊?我要是真累了,我会找地方坐下来休息的。”谷
“你就听我的,休息两天,反正我们这么做,也是广撒网,不一定有收获的。”
“杨林,你要这么想,说不定我们下一张传单,就能给我们带来订单呢?”
“哈哈!那就好了!”杨林笑道,“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这说明我们永远都是有机会的!”
“嗯!机会就在我们的传单里!去年我们不是也接到了一个海外订单吗?”
“那行吧,你多注意休息,别太劳累了。中午回来睡一觉。”
“我懂得的。”艾幼清心里一阵感动,她为杨林这么关注自己、关心自己而高兴。
杨林在口袋里装好名片,出发前往场馆。
到了门口,杨林正要进去,忽然听到旁边的保卫员和几个外商起了争执。
保卫员只懂一些简单的英语交流,而旁边正好又没有翻译在现场!
杨林听了几句,便明白过来。
那几个外商,不知道为什么,把入场的凭证给弄丢了,他们说是换衣服的时候,不记得取下来了,那些衣服交给酒店去清洗了!
而要进入场馆,全凭胸口戴着的入场证。
保卫员只认入场证,不放这几个外商进去。而且他们也听不懂外商太多的啰嗦话!
杨林上前,跟保卫员沟通,说了这些外商的困境。
保卫员对杨林说道:“如果他们真的是参展商,只是入场证丢失了的话,可以到旁边去补办。”
杨林便解释给外商听。
外商连说OK,愿意去补办。
杨林好人做到底,带着他们到办公室里去补办了入场证。
“谢谢你。”一个五大三粗的外商,伸出大手,和杨林握手。
杨林趁机递上自己的名片,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公司。
“华洋贸易?做机械设备的?”外商很感兴趣的询问了几句,然后把名片收进了名片夹。
杨林注意到,对方是把自己的名片,放进了名片夹,而不是随意的收进口袋。
他意识到,对方可能是潜在的客户,便和对方多聊了几句。
不一时,外商请的翻译这才姗姗来迟。
大家一起进入场馆。
杨林陪同外商逛了逛,然后离开队列,继续寻找其它外商发名片。
很多外商也是多次前来参展的。
好几个外商,居然认出了杨林,因为他们去年的秋季广交会,也接过到杨林发放的名片!
于是,杨林又和他们聊了起来。
一来二去,杨林在广交会的展馆里,混了个眼熟。
在外商眼里,华人的长相,辨识度其实是很低的。
就跟我们看外国人,觉得长得都差不多一样,过后很难再记住谁是谁,除非多接触几次,才能分辩出来。
外商和杨林打交道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记住了杨林,渐渐的也对华洋公司有了一定的了解。
国内的参展商,当然也愿意和杨林来往。
不管杨林能不能帮他们卖出机器,多一条销售的渠道也是好的。
又是无功而返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