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变出了怎样一个可怕的国家?
商鞅变法,官僚贵族竭力反对,老百性也不欢迎,这是为什么?
商鞅自卫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变法,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土地改革,虽被赞颂、也有深远影响。但“用军功换取土地”,不可取。《史记》、《资治通鉴》均记载,秦兵为争夺人头而互砍之事,因为只有杀人如麻的暴徒拿着人头才能获取土地,这是极其怖恐,极其残忍的。
商鞅的“山泽之利”全归国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垦荒,重征商税等,连私人旅馆都不许存在,是一种极端的计划经济,说穿了,都是为了强国,与富民没多少关系,是弱民的,平民又穷又傻,专制统治才稳定。
商鞅倡导“民愚则易治也”,推行小家庭政策,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大龄男青年找不到对象就会被父母踢出去嫁给寡妇。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姓不得擅自迁居,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原有的宗族体系变成单一的个体农户,征税征兵的难度就大大降低。
商鞅变法,连货币都没有了,以物易物,退回到原始社会……
商鞅的“连坐法”,轻罪用重刑,企图实现所谓“全民自治”。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告密”写进法律的:“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老百姓为了生存话命,成天惶惶,怕人告密,怕牵涉连坐,每时每刻都得小心翼翼,日子实在不好过,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国家啊!
事实上,因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这很正常。但民众也不满,也反对,因为刑罚太严苛,苛捐杂税太沉重,日子实在过不下去。
这次变法是千方百计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秦国进入“战国七雄”。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商鞅失去了强大的支持者。商鞅被诬告有口难辩,只得逃亡,在秦军追捕中遭到五马分尸(车裂)的下场。《战国策》这样描述商鞅最后的命运:“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司马迁《史记》说他是“刻薄人”,司马光《资治通鉴》也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说他严酷,立下严刑峻法,还亲自去看公捕公判,杀人杀得渭水都被染红了。
但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其新法,因为商鞅变法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法宝”,为后来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六王毕,四海一”,秦朝千秋霸业,至“秦二世”而亡,仅维持14年。
商鞅变法变出了一个全新的战国,重点在于一个新字,这个新代表的是全面的,彻底的变法。而秦国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其它六国虽然或多或少的变法了,但是不论先于还是后于秦国变法,
都没有秦国变法得彻底干净!
秦国变法与其它六国变法比较:
秦国变法是最彻底地的一次变法,它不仅全面废除了实封制,更是彻底解放了奴隶阶层,释放了国家的生产力!最重要的是秦法完整细致,号称“事无巨细、皆有法式”;而且秦为上下只有一部法律,执法异常严格、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谁也逃不脱秦法的治理,而且变法之后的秦国历代君主都坚持秦法,守法护法!
秦国变法的蓝本是魏国的李悝变法,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秦国变法远比魏国深彻。魏国是战国之世最先变法的一个国家,但是变法并不彻底。楚国是第二个变法的国家,吴起在楚国变法九年而死,原本就变得少,后来复辟后变得就更少了。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历时19年,以术治韩,终申子之世无侵韩者,韩国也得到了“劲韩”的名号。但是申不害死后,韩国就复辟了,再也没有变过法了。
齐国先后三次变法,第一次是春秋时期的管仲变法,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第二次是齐威王田因齐变法,主要集中在吏治方面。第三次则是齐宣王田辟疆变法,大体跟秦国相似,但是变法没几年,变法的大臣苏秦便被老世族刺死了,变法也就搁浅了。燕国在燕昭王时期开始变法,历一代君王,之后变法就没有什么动静了。赵国在赵武灵王时,以胡服骑射的名义进行了变法,历武灵王、孝成王两代,之后就没有变法了。
秦国变法最彻底,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东方六国虽然也变法了,但是并不彻底,且法治中还有礼治。这也是为什么六国能多次合纵攻秦的一个内在原因,因为新旧之间水火不相融也。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有历史局限性?
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具体表现在:
第一,商鞅变法时,废除了世亲世禄制,侵害了贵族利益,树敌众多,加剧了变法阻力。
第二,商鞅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践行的是严刑峻法,所以加重了百姓的压迫和负担,加剧了阶级矛盾。
第三,他推行二十等爵制,使得国内盛行尚武风尚,人人崇尚武力,不求学习,只求能在战场上杀敌。
第四,他推行“燔诗书而明法令”,使得大量文化典籍消失,造成文化的一次大灾难。
第五,建立什伍制,使得人人变得功利,邻里之间常常为了自身利益而举报他人。
可以说,商鞅变法的作用使得秦国能够统一中国,也因其历史局限性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商鞅变法的真正面目!
在中国的“伟大改革家”序列里,商鞅及与他同时代的李悝、吴起等人,是祖师级人物,曾被长
期誉为“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先驱。
实际上,商鞅其人,不过是一个冷血的“国家主义”打手,是一个中国历史长河中从未消失过的恐怖幽灵。据《商君书》所载,其变法理念有三:
(1)欲求国家强盛,须铲除“仁义和平善良孝悌”。
(2)欲求国家稳定,须造就一套人人互相监视互相告密的社会机制。
(3)欲求国家长久,须秉持并实践“弱民”、“愚民”理念。
据《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三:
(1)按军功受爵;
(2)强制百姓互相告密,有“奸”不告者腰斩;
(3)百姓只许务农,从事其他职业者,及因懒惰而致贫困者,全家没收为奴。
商鞅是一个“言行合一”的人。他所推行的三大变法内容,与他的三大变法理念,是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
第一,按军功受爵,与铲除“仁义和平善良孝悌”之间的关系,《商君书·靳令》里有一段解释:
“国贫而务战,毒输于敌,无六虱,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
这段话的大意是:无论国家是穷是富,都必须时刻处于对外战争状态,如此国家才能强盛,才不会被“六虱”侵害。“六虱”是什么呢?商鞅说了,指的是:“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和平”。
第二,人人告密的社会机制,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商君书·开塞》里有一段解释:
“王者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赏施于告奸,则细过不失。治民能使大邪不生、细过不失,则国治。国治必强。”
这段话的大意是:在民众将要犯错的时候惩罚他,就不会有大邪行出现,奖赏民众当中那些告密之人,就不会有小过错出现。民众身在战战兢兢当中,大邪行没了,小过错也没了,国家一定会大治,会强大。
第三,民众的贫困,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商君书·弱民》里有详细解释: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这几句话的大意是:百姓贫穷,就会有求富的动力;富有之后,就会“淫”(商鞅所谓的“淫”,指的是物质生产之外的东西,比如求智欲);“淫”了之后,国家就会有“虱”(何谓“虱”,见前文),就不能强盛。所以,国家必须想办法,不断“合法”拿走百姓所创造的财富,让他们再度回到贫困线上。如此,才能让他们长期将精力放在物质生产上,他们为了生存和求富疲于奔命,就不会有有精力去求智,国家就不会有“虱”,就可以强盛。而且,民众自觉地位低下,就会在意从国家获取爵位,民众自觉力量弱小,就会服从国家任命的官吏;民众自觉生活平穷,就会渴望来自国家的分配赏赐。
所以商鞅变法的真正面目就是贫民,弱民,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