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嘉峪关一路西行,取道阳关,就进入古西域地境,所以才有诗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但是在大楚,因为穿越前辈的金大腿,西域各国认可大楚“宗主国”的地位,实行“一国两治”政策,享有“少数民族”的优待政策,汉民随着军户大量迁移至此,已经形成了“百族大融合”的局面。
在关内,苏苏除了接受穿越前辈带来的一切便利之时,并没有直观感受到大楚的强大,毕竟就算前世她没钱,但也是见过繁华盛世的。
但在古西域境,今大楚新疆省和甘肃省交界处,所见所闻所感,让身为汉族,身为大中华血脉的苏苏,油然升起了一种骄傲。
因为祖国的强大、繁荣与富强,作为吃瓜群众也是挺骄傲的,顺便鄙视一下自己。
看看人家,看看自己,都是穿越,怎么人家就能整这么大的事,她就只能当个地主婆?
这是为什么呢?
苏苏为此做了深刻检讨。最后发现……
特么的,她的金手指开的不如人家的大啊!谁特么的没事整天研究水泥、玻璃、火药、牛痘这些一穿越就能发光发亮的主角必备啊。
更别说穿越前辈自己一个人就顶上一千个人了,整的和《百科大全》+《上下五千年》+《天工开物》+《十万个为什么》似的,简直就是“走自己的路,叫别人无路可走”,鄙视!
开解完自己,苏苏心情瞬间美妙不少,果然,这人啊,就得想的开点,要求少点,要什么自行车!
既然离着归队还有不少时间,洪笙也不着急赶路了,和急着送快递,额,不是,急着完成护送物膘任务的杨威镖局一众人分手,洪笙他们就把赶路速度慢了下来,还能抽出空带着苏苏到城镇里转转,顺便“买买买”。
不趁着这个时间完成蜜月旅行,等洪笙回了哈密,接手卫指挥佥事一职,正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到时候更没有时间陪苏苏出来闲逛了。
虽说如今和鞑靼处于休战期,但是除了鞑靼,还有瓦剌虎视眈眈。而且即便处于休战期,也不能放松警惕,谁知道鞑靼当权内部会不会放弃六王子,趁这个时机下来劫掠?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做好万全准备,洪笙能有如今的高位,可不是凭着嘴皮子得到的。
赤金卫蒙古族的腰刀、回回人经营的皮毛、裕固族的青稞酒和肉肠等等,苏苏看似是在买东西,实际上……还是买东西。民族文化啥的太高大上了,一不小心就可能碰触人家的忌讳,引发民族矛盾,苏苏觉得自己就作为一个吃瓜群众好了。
所以在苏苏的领导,洪笙的支持下,大家伙就这么一路吃到了哈密,连向来吃不胖的苏苏都肉眼可见的高了几厘米,身高差不过有一米六左右。
目测洪笙现在是一米八五不到,苏苏一米六,虽然可以称之为“最萌身高差”,但是要知道如今她才十五岁,要是照二十八还可以窜一窜的说法,长到一米七没问题。
哈密,是新疆通向中国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来自百度)。
哈密的政治军事分开管理:政治方面,地方首领受封都督,由地方豪族担任;而军事方面,设立哈密卫,统归西北都司,四品及以上武官大部分由兵部任命。(以上纯属虚构,不要深究!)
因为是军事重镇,整个哈密的普通居民开始不过三四千人,主要是即畏兀儿、回回、哈剌灰。
后来设立哈密卫,征召军士,还有流放到此地的罪民,人口才渐渐多了起来,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下辖已经有三个县——哈密、伊吾、蒲类,共计三个军事重镇和六个普通城镇和十多个乡,人口尽五万(虚构!)。
说起哈密,古称西漠、古戎地、昆莫,汉称伊吾,到大楚立国,才有哈密之称,大概也就是因为圣武圣武皇帝随口一句“哈密瓜”而得名吧。
天山山脉自东向西400公里横亘于哈密,把哈密卫分为山南山北。
山北森林、草原、雪山、冰川浑然一体,有蒲类、伊吾两县,草原广阔,夏季凉爽宜人,冬季冰优雪丰;
山南的哈密盆地是冲积平原上的一块绿洲,被气势磅礴的戈壁大漠环抱萦绕,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卫所制度规定,大抵五千六百名军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所,一般每卫设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
洪笙先前是左千户所的正千户,驻所在哈密卫的最北端,蒲类县的大哈甫提克山脚处。如今他成了卫指挥佥事,驻地则改为哈密卫的首府——哈密县。
洪笙买的五进大宅就在哈密县城。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住宅田地很是便宜。
一处五进的大宅若是在京城,就算是在四环,那也要差不多两千两银子。
而同样的宅子,在哈密才不到八百两。洪笙参军后,得了银子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房,即使他不住,那也是不动产,以后卖了也是一笔现钱。
离着哈密越来越近,洪笙也正给苏苏说着家里的情况。
“除了哈密这套大宅,在县城里还有两间铺子,一间租了出去,一间雇了掌柜伙计卖些京城或者南边来的小玩意,也是托了杨威镖局四处跑的便利,便给了他们三成干股。回头我叫人把账册给你送去。”
洪笙这意思就是说这铺子以后就归苏苏管了。苏苏倒是不在乎那三瓜两枣的银子,不过洪笙这上交私房钱的举动值得赞许。
洪笙见媳妇夸赞的眼神,那更加卖力了,“除了哈密这套大宅,我还在蒲类县城卖了一套三进的小宅子,先前若是兵营休息,一般都住在那边。我名下还有千户所分的五百亩良田,又自掏腰包买了五百亩和两个庄子,都有管事管着,一年能进账万八千两银子,倒是家里最能赚钱的。”
苏苏听了挺震撼,她又不是没看过账册,老夫人名下的土地庄子的账册可都是苏苏整理的。
不过十顷地两个庄子一年就有万八千两的进账,这种的什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