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在先帝前期和中期的情况,大家也是知道的,连先帝自己都处处受制于人,甚至于不得不宠爱别的女人,就为了能够拉拢其他女人身后的势力和家族。
而那些女人以及背后的家族势力愿意拉拢先帝,自然也是想从先帝身上获得更好的好处的,而最直接的,就是觊觎太后娘娘那个是的皇后的位置。
先帝受制于人,皇后岌岌可危,而皇后的娘家自然也就不会像历朝历代的其他外戚那般风光荣耀了,反倒被皇后娘娘连累了不少,因为皇后娘娘,让文家一直被人排挤打压,处处挑刺,试图想要把文家作为把皇后娘娘赶下凤座的突破口。
所以文家的日子是很难过的。
也所以,在后来先帝将大权收拢在了自己的手里,皇后娘娘的日子好过了许多之后,对文家大赏特赏。
不能直接赏官封爵,毕竟文家对朝廷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不能因为皇后娘娘的私人情感就这样荫封娘家,所以文家正经的权利是没有的,但在外物上是绝对不缺的。
文幼林这一身寒酸落魄的打扮,大家是绝对不会相信是真的,认为这是文幼林故意想在太后娘娘卖惨。
但这些都是其他人不知情的人的观点和看法。
顾淮安却是知道,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的。
太后娘娘的娘家侄儿,这个身份比其他伴读的什么身份都要重要的多了,所以顾秉之是特意去打听过文幼林这个人的,再告诉了顾淮安,故而顾淮安知道文幼林这一身寒酸的打扮不是故意的,而是真实情况就是如此。
顾淮安会对文幼林的情况记得这么深刻,是因为他很同情文幼林,觉得文幼林实在是太惨了,相比之下,自己真的是非常的幸福了。
文幼林是太后娘娘最小的弟弟的儿子。
在那些年,文家知道做得越多错得越多的事情,所以基本上就龟缩在家中,尽量避免出门招惹或是,而在后面日子好过起来了,大家又已经养废了,对正经事也不是那么的上心了,所以这一辈是没有什么指望的了,只能对下一辈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
又正好,他们之前龟缩在家中的时候,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不做,倒是做了一件非常正经的事情,那就是生孩子。
文家生了许多许多的孩子。
太后娘娘如今四十来岁,她最小的弟弟比她要小上十来岁,如今三十多岁,文幼林便是她最小的弟弟的嫡次子。
虽然是嫡子,但文幼林在文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在他这个嫡次子的头上,还有一个庶长子。
按理说出了太后娘娘这桩事儿,太后娘娘这个正妻那些年在宫里面被那些宠妃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文家应该对宠妾灭妻的事情深恶痛绝才对,更不应该看重庶子而轻视嫡子了,毕竟他们下一辈的依靠太子可就是身为嫡子,在和那些庶出的哥哥们争抢皇位呢!
不过文幼林家的情况并不是表面的宠妾灭妻那么简单。
因为那位庶长子的生母姨娘,不是普通的妾室,而是文家老夫人、也就是太后娘娘的母亲的娘家侄女儿,也就等于说,那个庶长子的母亲和太后娘娘也是表姐妹的关系。
和皇家相比,文家的家世不算显赫;同样的,和文家相比,文老夫人的娘家也算不上显赫,所以在那几年,文家和太后娘娘日子最艰难的时候,那个娘家侄女儿并不能帮上什么忙,故而便另外娶了对文家能够有些助力的文幼林的母亲。
如果说到这里,看起来也依旧是文家的过错。
但是后面的事情却完全不一样。
文幼林的外祖家完全是不清楚情况,光顾着对文家出了个皇后娘娘而心喜不已,只当自己家攀上一颗大树了,等女儿都嫁到文家了才赫然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当时还是皇后的太后娘娘自己都岌岌可危了,哪里还能帮到其他人啊!
于是文幼林的外祖家就非常市侩的翻脸了,在当时和文家闹得非常的不愉快,而文幼林的母亲也不遑多让,几次三番闹着要和离,想回娘家去。
但就算文家在不行,皇后娘娘那个时候的情况再不好,她到底也是皇后娘娘,地位还是在的,宠妃再嚣张,看见了她也还是得下跪行礼,不然朝廷上的言官们都不会让那些宠妃以及她们背后的家族好过。
连宠妃和她们背后的家族尚且还要对皇后娘娘顾忌几分,不敢真的撕破脸了,更何况一个小小的文幼林的外祖家了,自然是不可能闹出和离这种荒唐事情来了。
只是在文幼林的母亲连续好几个月都不愿意和文幼林的父亲同房之后,文老夫人一气之下,在询问了自己娘家人的同意之后,便把自己的娘家侄女儿给抬进了府里,纳为了贵妾。
那娘家侄女儿原先就和文幼林的父亲是表兄妹,自然是熟悉的,现在又有了文幼林的母亲在中间气文老夫人和他父亲,便也衬得那姨娘愈发的好,于是在嫡子出生之前,庶长子就先出生了。
到了这一步,也只能怪文幼林的母亲真的太作了,他那外家也着实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知道自己这辈子是不可能和离的,又抱着日后皇后娘娘说不定还能有再复宠的希望呢,为着自己的下半辈子,文幼林的母亲还是振作了起来,有心笼络文幼林的父亲,于是就怀上了文幼林,并且生下了文幼林这个嫡次子。
而文家人会这样对待文幼林的原因,是因为在自己有了儿子之后,文幼林的母亲是怎么看那姨娘和庶长子,怎么都不顺眼,到了后来,竟然还萌生了极其恶劣的心思,竟然想害死庶长子。
幸好这件事被发现得及时,文幼林的生母还没有来得及动手,就先被抓获了,并且人证物证俱全,让文幼林的生母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