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老太婆冷哼,闻芮说话总是一语双关,明褒暗讽,她也差不多摸清楚她的套路了,还会不了解她?
"说起孝敬,我倒是想起了大堂哥和二堂哥。苓堂姐成亲这么重要的大喜日子,他们两个怎么没回来呢?大伯不会只知道孝顺长辈,就忘了教导大堂哥他们还要疼爱弟妹了?"闻芮东拉西扯的,扯到了闻学深的头上。
闻老太婆立马拧起了眉头,"你别胡乱攀牵上你大堂哥,他在县城的学堂里读书呢!马上就要去乡试了,当然是他的功名举业更加重要。"
闻老太婆这会儿提起了乡试,闻芮才恍然大悟,知道闻老太婆怎么突然狮子大开口,找她要十两银子了。
这是在为闻学深去乡试的路费凑银子呢!
弄清楚了闻老太婆要银子的真正原因,闻芮一下子就放松了,也不急了,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孙女能赚到银子了,孝敬爷爷奶奶也是应该的。不过不知道奶奶要的这十两银子,是要我们每个月都给你十两银子吗?"
闻芮突然变得这么好说话,闻老太婆的第一反应就是有陷阱。
怀疑的看了闻芮好几眼,闻老太婆想了一下,说道:"你们挣钱也不容易,一个月十两你们怕也拿不出来。现在给十两,如果以后出了什么事儿,需要银子了再找你们要便是了。"
闻老太婆倒是想让闻芮她们固定的每个月都给自己十两银子呢!但也得闻芮她们能有这么多银子啊,一次性张口要太多了,把闻芮逼急了,一两银子都不给那可就不好了——闻老太婆不知道详情,不晓得闻芮她们一个月能挣百来两银子,还以为顶了天就挣赚了十来两呢。
她的想法是:姜氏跟着闻芮,赚到的钱买了一头不到十两银子的毛驴,闻芮她们可能赚的要更多一些,估计有个十几两吧。
以后出了什么事儿再找她们要银子——闻芮听着闻老太婆理直气壮的话,面上不显,但心里冷笑不已。
真以为这分家,是在开玩笑的呢?还以为能像以前那样,让二房和三房的人再继续供养大房的父子两个?
但是闻芮答应了,"好。"
闻芮真的答应了。
闻老太婆眼中飞快的闪过一丝诧异,以及不可置信的惊喜,心里暗暗乐着,闻芮看上去不怕背负不孝的名声,可她这么威胁一下,闻芮心里面其实还是很害怕的嘛。
哈哈哈...也是,她就一个寡母,要是没了家族的庇护,孤儿寡母的在外面,可不得被人欺负死的。
闻老太婆没有想过,欺负苏氏和闻芮最多的人,就是"家里的自己人"了。
"不过..."闻芮突然来了个转折,"这次我和我娘回来,是送苓堂姐出嫁的,手里根本没带上这么多银子。"
闻老太婆的脸已经黑下来了:"说了半天,你还是不准备给银子咯?"
"给,当然要给呀!"闻芮天真无邪的说道,"等我和我娘回了县城后,就找同村的熟人帮忙把银子给你带回来。"
闻芮有这么老实吗?
仿佛怕闻老太婆不信,闻芮的表情要多真诚就有多真诚,连举起手发誓的事情都干出来了,闻老太婆竟然也没有阻拦,真让闻芮发誓赌咒,面色才稍微好转了。
等苏氏和姜氏收拾完要给她们带着去县城的鸡蛋菜蔬这些东西后,知道了这件事,两个人都气得浑身颤抖。
今天明明是闻苓出嫁的大喜日子,结果就闹出了这么不愉快的事情,姜氏也是心里郁闷得狠,不过幸好是在闻苓走了之后才闹出来的,没影响到闻苓的情绪。
闻老太婆这都是做的什么事儿啊!
苏氏唇色惨白,面上一派浓浓的伤心黯然。
姜氏气愤填膺的说道:"她还是个当奶奶的吗?芮芮可是她亲孙女啊,竟然比亲孙女赌咒发誓,她也不怕这种事传出去,她被人戳脊梁骨吗?"
在没人的地方,姜氏把闻老太婆骂了一顿,先出了一下心里的恶气,然后才担忧的看向苏氏。
"三弟妹,十两银子你们有吧?要是没有我先借给你们。"姜氏好心的说道。
她知道苏氏和闻芮赚得应该比她多,但姜氏不知道闻芮她们还跟有家酒楼合作了,只觉得闻芮母女俩顶多也就赚个几十两银子吧。而且她们母女两个在县城里过日子,开销也比村里大多了,这次回来还给了闻苓那么贵重的添妆礼,手里怕是没剩下多少了。
苏氏用袖角轻轻擦拭着眼泪,喉咙像被堵住似的,说不出话来。
姜氏长长的叹气,继续说道:"芮芮这誓都发了,要是不如实做了,真被老天爷给记住了,可不好。这一回,算他们狠,这银子就先给了他们吧。"
说完姜氏还双手合十,对着天空说道:"上天保佑,上天明鉴,芮芮那丫头是童言无忌,被那坏了心眼的奶奶给逼着那么说的。银子也是肯定会给的..."
如果这个时候,闻芮在这儿,看见了姜氏和苏氏的神态,一定会明白为什么在她赌咒发誓了之后,闻老太婆的态度立马就好转了那么多,马上就放下心了。
她没想到,在她们这些人的心中,神明是那么的不可侵犯,连发誓,都是不能乱发的。
苏氏的情绪缓了好一会儿,终于平复下来了,她摇了摇头,谢绝了姜氏的好意,"我们还有钱,暂时不用借了。如果以后需要二嫂帮忙,一定会不吝求助的。"
同时,苏氏咬了咬嘴角,眼里闪过一丝坚韧之色,"二婶,还要麻烦你一件事。你陪我去见一下爹好吗?我有事想跟他说。"
姜氏不解的愣了一下,便爽快的应下了,"好啊。"
闻家院子里和门口外面的坝子上都摆满了席桌,闻苓已经嫁走了,但闻家的酒席还没有散呢!
村里许多不明旧理,只单纯仰慕闻大伯的这个读书人的人都趁着这个好机会,都热情的围着闻大伯,仿佛能跟他说上几句话,都是沾了光。
就连闻学深都没回来送堂妹出嫁这种令人指摘的话,也在他们浓浓的读书人光环下,被大家十分理解的原谅了。
而在这个时候,闻老头送走了闻苓,却跑去地里继续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