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里应该有许多人都会嗤之以鼻。
毕竟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所谓的儒家文化并不怎么样。
相反,有些流毒颇深的感觉。
很多人甚至将近代化进程的无法推进,都归咎于儒家的脑袋上。
这个倒不能说完全没有问题。
但所谓时随道移。
在那个年代,亦或者说,在龙国数千年的历史当中,儒家都占据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
这个重要,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的。
他的优越性在哪里?
就在于文化,他是真正的以文化来区别华夷。而不是血统。
血统论这个东西真的是蠢到家了。
真要这么聊,隋唐估计都该直接给排出去了。
但为什么没有?
就是因为无论是隋还是唐,所遵循的文化,依旧是儒家的文化,这是真正的自己人。
或许有些人曾经见过或者是认识一些复姓的人。
他们毫无疑问也是汉族中人。
但如果以血统来说的话。
归降的匈奴姓刘,姓呼延,姓慕容等等等等,这些人最终都融入到了汉族之中。
这就是儒家文化的先进性。
潜移默化,春风化雨。
在汉武帝的细雨之下,有的其实不仅仅只是大破匈奴,还有招降匈奴,设置属国。
羌人,匈奴,都是如此,只要防守边境,抵御外敌,即便是生活方式不同,即便是血脉不同,也依旧是大汉朝的子民。
大汉的良民。
这一点,恐怕很多人是有些瞠目结舌的。
但实际上,这当然是真的。
汉匈二元制度,或者说华夷二元制度,这玩意儿不是元朝或者清朝开始的。
汉朝早就有了,元,清,兜兜转转了一辈子,最终都打不破这个藩篱。
这就是汉武帝的功绩之一。
至于大破匈奴,已经提的不能够再提了。
看到汉武帝这个头衔,我想任何人就都知道了,武这一个字。
吃斋念佛可不会有。
这些话说完。
那些反驳的人在这一刻,实际上也沉默了下来。
不管怎么说,汉族这两个字,的确是无可辩驳的事情。
就以文治上面来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东西,真的无可辩驳。
秦皇画皮,汉武铸骨。
这才是真正的汉族的来历。
至于之前的那些人。
刘邦的白登之围,再提多少就没有意思了。
但当时的匈奴是真的凶的让人感觉到害怕,大月氏已经是很强了。
现在大月氏首领的脑袋被匈奴人砍了当酒杯用的。
而且汉武帝远远不止这些成就。
开创了刺史制度,察举制度。
察举制度绝对是天才的发明,因为在科举制还没有出现之前,察举制就是当官的最佳途径。
有人觉得,那察举肯定是不如科举的。
这个倒是没问题。
但他不好吗?
他要是不好,就不会被沿用了那么多年,以至于所谓的隋炀帝之类的玩意儿,看似提出了科举制度,实际上和察举几乎没区别。
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那时候的科举制度尚且需要考试?
最多就是有个名字罢了。
你一个泥腿子,真要是有文采,在汉武帝的时候你能够当官,在隋炀帝的时候照样也可以。
没有任何的区别。
但汉武帝是这个制度的开创者。
而且盐铁官营打下了后世皇朝的经济基础,币制改革,也一扫文景之治时期的乱象。
是的,文景之治的弊端就有一部分在这里,豪强强盛,那么自然就导致中央羸弱,而且当时物价相当的混乱,游侠儿遍地都是。
倒不是说游侠不好。
但那些游侠始终是无视规则的家伙,谁看着拿着剑二话不说就要砍人的家伙,心中肯定也是发梀,不利于国家的稳定的。
这是当然。
同时,汉武帝的推恩令,这个阳谋几乎是开创了一代之经典,历史第一的阳谋,绝对无法破解的存在。
比之于围魏救赵,金刀计,更是高上了不止一筹。
而且更有大兴太学,建造乐府,打造中央集权真正骨架的一系列动作,更关键的是,汉武帝是真正的赏罚分明,你甚至将其直接称之为国家机器,都没有一丁点的问题。
就是这么的恐怖。
汉书之中有一句话叫做。
“后嗣得尊宏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是的,这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所铸就的霸业。
所铸就的真正的属于汉人的帝国。
如何不让人感慨?如何不能够排在第四的位置?
实际上,其实第三第四是有些争议的。
两个人谁上谁下都是正常的。
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原因。
但秦戟还是更加偏爱另外一个人。
因此汉武帝才屈居第四。
其实这人也很离谱。
好杀戮,刚愎自用,好大喜功,而且走上了和始皇帝一样的道路。
那就是追求长生。听信江湖骗子的话。
更是为了汗血宝马远征大宛,任用酷吏,还弄出了一个经典的案例。
动嘴,你就是在诋毁朝廷。
而且巫蛊之案,牵扯到了皇后,太子,甚至他们都小命不保。
受到牵连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而且他的确是一个杀戮很重的人,不是对匈奴,而是对自己人。
汉武帝一朝,被杀的宰相有五个之多,受到牵连的大臣同样不计其数,人人自危。
大臣听说要担任宰相都会被吓得瑟瑟发抖。
倒也算是一个奇观了。
但是。
这里还有一个转折。
尽管汉武帝搞了那么多的问题。
但是在他真正的晚年,却将这一切全部扭转。
杀死了自己最宠爱的妃子,将自己全部的烂摊子,一个一个有条有理的整理了出来。
然后一个一个的解决掉,还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中兴的局面。
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可以说,难能可贵了。
或许也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
一件是完善了帝国的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汉家的制度。
另外一个,就是反击匈奴。
而且还给后面的人提了一句。
若后世又如朕所谓,是袭亡秦之迹也。
雄才大略,可谓一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