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新政,这不是一个在历史上被浓墨重彩所描写的改革。
相比较起来,后面王安石的变法,似乎更加的广为人知一些。
而从最后的结局来看的话,双方之间,却又是几乎没有多少的区别,
一个王朝,一个时代的弊端,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不明白。
甚至是因为他们就生活在那样的时代当中,因此反而更加的清楚和明白。
但清楚和明白,却并不代表他们要去做些什么,
很简单,天下之间,总归是有着一个有趣的说法。
家与国。
是的,必须要了解且认识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实际上当时的情况下,出现的改革,对于当时的既得利益者。一定是一个相当程度的打击。
实际上从古至今但凡是牵扯到改革的事情。
这件事情都不会有丝毫的变化。
庆历新政,自然也是如此。
相较于其余人变法的刚烈而言。
范仲淹这个人,在更多的程度上,实际上已经在考虑着当时当权者的问题。
北宋的问题有很多,甚至可以说相当的多。
要彻底地将其更改过来,是一个不现实的事情。
所以当下范仲淹将其彻底地对准地一个东西。
乃是冗官。
老生常谈的东西了。
在北宋要是没有冗官简直是不可能。
进士科,恩科,余荫之类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一个人在朝廷当官,吃朝廷俸禄的最多甚至不下二十个人。
这是一个何等庞大的数字?
就算是对于一个广阔的帝国来说,要供养这些人,也不是一个很简单地事情。
况且大宋还有另外一个情况,那就是兵力庞大的同时。
几乎可以说没有多少的战斗力。
于是这里就自然而然的延伸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大伙儿都是王朝,自然是知道具体的税收情况。
怎么就你大宋朝的时候,收税收的这么狠,最终要出现的结果。
几乎就是不言而喻了。
是的。
起义。
大宋的农民起义多到人头疼的地方。
只能说水浒传的改编,不是没有现实依据的。
所以根据这些情况,浩浩荡荡的庆历新政,开始了。
在最开始的时候,庆历新政从冗官入手,开始严加对于官员的考核,同时逐步的缩小对于进士的录取。
以及对于官员升迁的考核。
这些事情,看起来还算是比较温和。
但实际上。
范仲淹最后的一手,才是真正的引发了几乎整个朝廷的怒火。
那就是,清扫余荫。
这是一个伟大的举措,但往往伟大的举措所面临的情况,也是无比严峻的。
在当时,余荫这件事情已经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满朝公卿,有哪一个敢于开口,说是自己的家人,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从而获得一些好处?
现在范仲淹要干什么?
他要杜绝这件事情!
何其大胆。
几乎可以说是与整个朝堂为敌。
自然,范仲淹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这个事情绝对不会有假。
但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足以与一个国家,一个朝堂上的所有人相抗衡的。
更别说,他还只是一个副宰相。
所以最后的结局,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历朝历代的变法,几乎都要发生一些相当深刻的事情。
这些事情,是用来警示所有人。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明。
但可惜的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没有生死关头到来的时候。
他们。
是不会真正地将自己的生命直接豁出去的。
庆历新政,失败了。
甚至可以说,有些潦草。
一年。
甚至准确一点,一年的时间都没有。
范仲淹等人,就先后的直接被贬离开了汴梁。
这个熟悉的地方。
范仲淹的人生,似乎要在这一刻划上句点了。
因为不管怎么说,一个在政治斗争当中失败的人。
是不会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的。
除非这个人,还有着其余的用处。
但很可惜的是,对于满朝的诸公而言,西北的战事已经逐渐的趋于平稳、
将这样的一个人引入中央,是一件相当愚蠢的事情。
所以随后的日子,范仲淹大多在各地不断地流连。
尽管在本地也作出了相当不错的事情。
甚至在这段时间当中。诞生了足以称得上千古名篇的岳阳楼记。
但对于范仲淹个人而言。
或许是有些遗憾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范仲淹自己写出来的东西。
或许也是在这一刻,他自己对于人生的一个认知,以及一个清晰地写照。
但最终,他已经,没有更多的机会了。
他看错了一件事情。
或许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是他小看了在变法当中反对的力量。
也是没有看清楚,原来这满朝的士大夫,实际上真正为了天下的人。
真的不多。
光宗耀祖啊。
寒窗苦读,最终的落脚点,对于几乎所有的人来说,几乎都是半只脚在国家,半只脚在自己。
而范仲淹不一样。
他是全部都在国家。
但可惜,不是每个人,都和他一样的。
但,那又如何呢?
他失败了,没有错,但是他依旧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死之后,谥号为文正。
在之前,文,或许是文臣最想要追求,也是最想要的谥号。
但或许自范仲淹之后。
文正这两个字的含量。
要更加的上升,甚至是。
远超其余人。
“至此,结束。”
屏幕面前的画面缓缓地消失。
对于很多人而言,范仲淹的经历,都是相当的具有一个鉴赏性的事情。
他的确是一个几乎于可以称之为完人的人。
其余的不说,就仅仅只说他自己的品德,就已经是无可挑剔。
并且任何事情到了他的手里,几乎都可以说去做。
他或许不是每个方面都是绝对顶尖的人物。
但至少。
在每个方面,他都可以称得上是一流的文臣!
所以秦戟将其排在第八这个位置。
实际上这个位置的竞争相当的激烈。
很多人,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人数太多了,所以,范仲淹的出现,自然也就代表着,一些人的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