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位同学,确实是李老师的学生,他讲的段子是高中时,三位同学过节,给李老师送礼的事。
是八月十五还是过年记不清了,反正这事情是有高度的可信度的。
第一位同学出场,就称呼他为胖凯吧!因为他不但胖,名字里还有一个凯。胖凯去给李老师送礼,左右手都没空着,上楼上的气喘吁吁的上气不接下气。敲开李老师的门,李老师从门缝里一看是胖凯,寒着脸问“干什么?”。胖凯赶紧陪上笑脸,“过节了,给老师买点东西!”。
“放门口吧!”,李老师仍旧瘪着嘴,寒着脸。
胖凯刚要转身走,正好班里的张杰来了,李老师看见张杰,解了脸上的冰冻,招呼张杰进来。
张杰还没有坐稳,刘辉又上了楼来,李老师的脸,顿时绽放,绽放的如九月的菊花,同时吆喝自己的老婆“刘辉来了!刘辉来了!赶紧给削个苹果!”。
这事挺像“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不同的只是那个特别雅,这个相当俗。拎着火腿饮料东西最多的的胖凯,连个座也没捞着,还看了一大堆冷屁股,真的是可怜!可怜!可怜!
不用多想,这个李老师也教不好学,后来经过调整果然当校长去了。
这些上述的事,让我想起当前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之一,老师和家长的之间的矛盾。个人的粗浅见识,先恕我无罪。
这个矛盾的起源,很有可能是从老师包分配开始的。因为这一措施,导致一些无志、无能、甚至无德于此的人,为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得不选择了老师这个行业。
没有志向,有能有德,也还不错。没有能力有德、有志也能凑合。没有此德,有志有能,就有些不太好了。要是无志无能无德,那可就麻烦了,百分百坏菜。
这样的人,往往生存能力极强,挤占的有志向于此,有能力于此,有道德于此的人没有生存空间,恰如“劣币驱逐良币”。
我还有一种感觉,老师的能力和他留的作业成反比。
当然了这是个别现象,我所接触的认识的老师,绝大多数都是兢兢业业春风化雨的。
而且他们远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一年时间歇半年,轻松自由。真的是忙的他们案牍劳形,脚踢后脑勺。
说到这,必须讲一句,有的学生家长,明明年龄不小了,却显然没有被他整天接送的孩子懂事。颐指气使蛮不讲理,真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皇位继承人了,说不得,骂不得,碰不得。
殊不知教雍正儿子的朱轼,背后还总攥着戒尺呢!
假如说现在的老师有戒尺,最先应该打的人,依我来看就应该是白南凯和冯燕。
他俩虽然和我不一个班,但是名声实在是太大,不要说同学们都知道了,就是警察局的叔叔听说都深有所闻。
白南凯虽然姓白,人却黑的可以拍牙膏广告,一双黑洞洞的大眼睛,黑洞洞的。
冯燕虽然叫“燕”,人却和燕长的没关系,圆润饱满的很。个头极小,走起路来,浑身乱颤,远远的看上去,就像一个行走的跳跳球。
这一男一女,哦不!这一对男女。真正的做到了以学校为家,真的是以学校为家。
他俩放任的自由的亲昵,在教室,在楼道,在栏杆,在所有有空间之处,拉拉扯扯,搂搂抱抱,黏黏腻腻。
不分课上课下,不分早晚自习不分何种场合,反正是无时不刻的吧,秀恩爱。
他们的班主任特别的矮,我之所以突然插这么一句是有原因的。
原因是这样的,一天晚自习,冯燕正坐在白南凯腿上起腻,突然有同学小声喊“班主任来了!”。
冯燕赶紧跳了下来,白南凯环顾了四周大喊“哪他妈的班主任呢?!”。刚喊完,班主任悠悠的从第一排,挡着他的同学前面走了出来。
据说一瞬间班里那个静的啊!静的能听见同学们眨眼的声音。
最后这事也没有怎么地,不了了之了,估计是老师也相信“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亲”。
我曾亲眼目睹白南凯和冯燕黏腻的镜头,无限唏嘘有感而发,在他们班后面的后门洞上,写下了三个大字,“录像厅”。
后来白南凯和冯燕上了同一所大学,再后来在眼看就要终成眷属的时候,冯燕突然把白南凯给甩了,狠狠的给甩了。
白南凯大惑不解伤心欲绝,问冯燕要个理由。冯燕翻着眼睛想了半天说“你长的太黑了!”。白南凯气的想笑,哭了出来。“老子打娘胎里出来就这么黑,你他妈的能不能找个别的理由?!”。
冯燕绝情转身,颤巍巍的走了,留下一句话“no reason is good reason”。
这些话都是我和白南凯熟了之后知道的,看了冯燕英语不错,因为当时我所知道的“no……isgood……”造句,就会一句“no news is goo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