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6章 察举、赀买、考举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考举?”

次日上午,长乐宫,长信殿正殿。

听闻刘盈道出这个从不曾出现在华夏大地的词汇,丞相曹参、内史王陵,甚至包括太后吕雉的面容之上,都只嗡时涌上一抹茫然之色。

待王陵满是诧异的发出一声询问,又与身旁的曹参面面相觑的对视片刻,终还是王陵先站出身,对刘盈稍一拱手。

“敢请陛下细言。”

“——此考举,当依何能而举,又由谁人保举?”

“所举之士,又当委以何任?”

神情满是严肃的发出此数问,王陵望向刘盈的目光中,只悠然涌现出一抹慎重!

多余后世人而言,考举、科举,或许都算不上什么陌生的话题,其优越性也十分显着;

但对于如今的汉室而言,一种新的人才选拔方式,却关乎到整个朝堂,乃至于整个天下、宗庙社稷的安定与否!

听出王陵语调中的谨慎,刘盈却也不急,先朝身旁的母亲吕雉起身一拱手,这才正过身,望向御阶下的曹参、王陵二人。

“往昔,国朝举士,不过以太后、天子诏谕强令,以使地方郡县举力田、孝廉、贤良方正,又德誉地方郡县之士,进以为朝堂所用。”

“然朕观石渠阁所收录之册,方知自太祖高皇帝元年至今,凡十四岁,吾汉家所举之力田、孝廉、贤良方正,合不过百人。”

“更其中,力田独有七十余,孝廉十余,及德誉天下,为地方郡县所敬之贤良方正,竟无一人得举为士······”

语调平缓的将这一串数据摆上台面,刘盈便稍叹一口气,神情满是苦涩的望向王陵,语调中,更是隐隐带上了些许自嘲,和戏谑。

“太祖高皇帝戎马一生,文治武功冠绝青史,位九五足有十二载,亦只得力田数十、孝廉十数。”

“若不另寻举士之法,恐复三十载,朝中诸公亦仍当岁岁苦谏,以求朕调能臣干吏,以事朝堂。”

说到这里,刘盈便稍昂起手,满是苦涩的笑着一摇头。

“国朝,苦士之不足啊······”

听闻刘盈此言,纵是对过往十几年,长安朝堂通过各种渠道录用的官吏人数并不直接,曹参、王陵二人也不由缓缓点点头,算是认可了刘盈的说法。

——过去十几年,汉家究竟通过‘察举制’获得了多少人才,或许并没有人在意;

但只要谈论到此事,恐怕所有人都会摇头叹息着低下头,给出一个‘几近于无’的结论。

须得一提的是:作为处于封建文明早期的统一政权,汉室的人才选拔制度,并没有后世那么吩咐,也没有后世那么庞大的规模。

恰如刘盈方才所言,如今汉室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实只有察举、赀官这两种。

赀官,其实就是合法的花钱买官,通过缴纳钱赀,来获得一个宫中侍郎的机会;

这个方式,虽然能够获得足够庞大的人才补充,但人才质量参差不齐,很少能有成长为朝堂柱石的人。

在历史上,刘汉社稷凡四百余载,赀官之制推行一百五十年余,能从‘郎官’做到九卿以上的,也就是文帝朝的袁盎、张不疑,以及景帝朝的直不疑三人。

而察举,便是刘盈口中的‘力田、孝廉、贤良方正’,即因种田种得好,而被郡县地方定为榜样的、因为孝顺,而得到周边郡县赞誉的,以及,学问大到足以步入中枢,以为诸国大臣的三人类。

这三者,力田、孝廉二者稍简单些;

——受举力田者,大概率会被纳入少府,从秩四百石的‘农稼官’起步,而后被外放到关中地方郡县,以官员身份指导当地百姓耕作;

孝廉更是简单,单凭一个‘孝顺的名声传遍周遭郡县’的美誉,就可以被纳入少府,经过简单地培训之后,就可以直接外方为县级单位的副职,甚至于某些小县的一把手,即县令。

说这二者简单,倒也不是说成为这样的人简单,而是这样的人不需要太过复杂的甄别。

毕竟再怎么说,在这个近距离通讯靠嘶吼、远距离通讯靠书信的时代,连‘养望’的技能点都没点出来的华夏百姓,根本不可能刻意营造出某人‘很孝顺’或‘很会种田’的名声。

在这个世代,凡是被举为‘力田’的人,那就必然是能在下田种出上田的产量、在上田能种出上天的产量,且能时刻影响、教导身边人的能人。

至于孝廉,也必然是人品完美到无可挑剔,单是提个名字,就足以让方圆千百里的人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这人能处,是个大孝子’的人。

明白过来这一点,再看过去十几年,整个汉室天下才出了七十多个力田、十几个孝廉,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在力田、孝廉的要求都如此严苛的情况下,‘贤良方正’这个群体,就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甚至即便是遇到了,人家也未必愿意做官。

所为贤良方正,顾名思义,指的是‘贤良’‘方正’这两种人才。

其中的‘贤良’指的便是具有‘贤者’的素养,及良好的能力者;

至于‘方正’,则是品性端正,德行优秀到闻名天下者。

按照《史记·孝文本纪》的记载,汉室朝堂对于贤良方正的要求,是‘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单就这直言‘极’谏、‘匡’天子之不逮这两点要求,便几乎指明了‘贤良方正’这个群体的实质。

——国士!

——能一眼看出国家制度的弊端,并直言道出解决办法的治国之才!

这样的人,但凡能被纳入朝堂体系,起步就得是内史、廷尉这样的实权九卿衙门副手,保底也是按照准三公的方向培养!

而通过这个渠道获得任用的官员,随便拿出一个人,也都必然是垂名青史,令后世人如雷贯耳的史前巨擘。

——汉文帝元年,举贤良方正贾谊,聘为博士,迁太中大夫!

——汉文帝四年,举贤良方正晁错,任为太常掌故,兼太子舍人、门大夫!

——汉武帝建元元年,举贤良方正公孙弘,聘为博士!

作为‘贤良方正’群体的代表人物,贾谊贾长沙的大名,自是垂名青史;

《尚书》博士晁错,以景帝学师之身,在景帝朝官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更凭一己之力推动《削藩策》,一举戳破了‘宗亲诸侯’这个毒瘤,直接引发了景帝朝唯一的一件巨大政治事件:吴楚七国之乱。

至于猪倌丞相公孙弘,更是四十岁开始读书、六十岁才被征辟为士,成为了武帝刘彻一朝,仅有的一位手握实权的汉相!

从这一个个即便纵观青史,都享有极高声誉的人,就不难看出‘贤良方正’这个群体,对封建政权究竟意味着什么。

——与后世三国时期,‘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一样:在汉室,能被征为贤良方正的人,只要出现一个,就能保天下三十年安稳;出两到三个,就足以推动一场旷古绝伦的太平盛世!

而这,也正是过去十几年,自汉室鼎立至今,都从未曾有一个人,能被汉家朝堂征辟为‘贤良方正’的原因。

贤良方正的选拔条件,实在是太过于苛刻了······

苛刻到了只要被选上,就基本能直接按‘准三公’,甚至‘准丞相’培养的程度!

举个非常具体且直白的例子。

——四年前,尚未太子的刘盈储位动摇,为保刘盈储位,太后吕雉托留侯张良亲身前往,自商山请来了四位避世老者,也就是世人常说的‘商山四皓’。

而这四位老者,便是曾被先皇刘邦征辟为‘贤良方正’,点头就可以出任二千石级别的博士,并被默认为九卿备选,最终却委婉拒绝征辟的人。

在过去几十年,经历秦末混战之后,有资格成为‘贤良方正’的人,不是早就成为了汉室天下的中流砥柱,便是死在了秦末战火当中。

即便是侥幸得存,又没被收入汉室体系中的能人,也大都藏进了深山老林中,过起了‘隐居避世’的悠闲生活。

甚至再退一步,便是即没死在战火中、又没被纳入汉室体制,且没藏进深山老林做‘隐士’的,也未必就会答应汉室的征辟。

君择臣,臣亦择君~

对于‘贤良方正’这个群体,汉室中央不单要安车驷马去请着、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备着,同时还要随时准备好被拒绝,以及被拒绝之后,依旧毕恭毕敬给人送回去的准备。

青史之上,这样的人也不绝于耳。

——太祖刘邦一朝,是商山四皓;

历史上的刘盈一朝,是荀子门徒浮丘伯,及其门徒鲁申公;

文帝朝,则是济南伏生。

结合这此间种种,也就不难知道如今汉室,为何会面临如此严重的‘人才荒’。

若是细说,个中缘由自是复杂至极,可若是总结概括,也就是短短三句话。

——赀官可获得的人才数量足够,但质量层次不齐,且总体质量不高;

力田、孝廉二者,一个是专业性过强,综合能力不足,一个是只论名声,不论能力;

至于最后的‘贤良方正’,更是犹如后世经营类游戏中的传奇红卡,可遇,而不可求,可求,又未必求的到······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汉室察举制度的一大局限。

——察举察举,是需要有人‘察’,有人‘举’的~

力田、孝廉还好些,只要受举人名声够大,就可以让六百石以上的县令,或郡级单位千石以上官员保举;

可到了‘贤良方正’这一国士级别的人才,却是起码要受举人所在的郡守本人保举、朝堂派出九卿级别官员审查,并最终,由首举的郡守一人、审查的九卿一人,以及丞相本人,这三人加在一起联名保举!

而在举荐之后,无论是力田、孝廉,亦或是贤良方正,只要该官员出现任何问题,甚至于只是具体执政过程中,犯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错误,都要牵连到每一个保举者,包括举荐贤良方正的地方郡守、朝堂九卿,以及丞相本人。

这也就导致在‘举荐’这一模式下,地方郡县,尤其是朝堂高官,总会本着‘宁愿什么都不做,也不能犯错’的原则,宁愿因‘抗命不举’而受罚,也绝不举荐;

——举荐人才没奖励,人才出问题要受罚,甚至要顶上‘识人不明’的高帽,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傻子都不乐意干!

在这种背景下,从刘盈口中道出的‘考举’二字,自是让曹参、王陵二人,看到了一些从未曾见过的景象。

当然,毕竟如今汉室的执政学派,也还是‘一切求稳’的黄老学;对于‘考举’这个新鲜事物,无论是曹参还是王陵,都是第一时间带上了本能的戒备,和审视。

但对于二人心中的担忧,天子刘盈,却似乎并不在意······

“此事,乃少府上林苑令进言,以‘上林苑无可任之官吏’为奏,方为朕所念及。”

“又今少府无可调之官吏,朝堂更久苦于能臣干吏之缺,无可奈何之下,朕方出此下策······”

毫不迟疑的将考举抢先归为‘下策’,刘盈便将身子再坐直了些,坦然望向提出问题的王陵。

“考举者,顾名思义,以文墨之才、数算之能考问,以测其能而举也;”

“及受举者,当具识文断字、初通算术,且品行端正、样貌伟岸之士;”

“凡合以上之求,守举着便不必由官吏保举,而任用为上林二百石之少吏。”

将‘考举’制度简单概括一番,刘盈便嗡然止住话头,旋即满是期待的望向曹参、王陵二人。

而在刘盈身后,始终未开口的太后吕雉闻言,眉宇间,也悄然涌上了一抹沉思之色。

“识文断字、初通算术,又品行端正、样貌伟岸······”

“无需保举,用以为二百石之少吏······”

满是疑虑的呢喃着,曹参、王陵二人又是一对视,最终,依旧是由王陵站出身,满是迟疑的对刘盈一拱手。

“即如此,臣,再问陛下。”

“——此考举即为纳士以供上林所用,当纳士几多,又何为合格?何为不合格?”

“再有:即为考举,受举者,又当于何处,为谁考之?”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人族镇守使 从长津湖开始 星汉灿烂 万相之王 我有一剑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木叶开始逃亡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修罗武神 陆地键仙
相关推荐:你好,沙雕网友灵异复苏:只有我知道剧情我触发事件能获得奖励一吻缠欢:总裁宠妻甜蜜蜜七国神级熊孩子木叶之残火太刀圣植大陆这就是单身型打野吗?绝品家丁圣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