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真的没有别的办法。”
李末和女友已经在一起多年,平时说话像夫妻一样,其实,只差领个证而已,只不过虽在同城,单位相距甚远,而她又经常住单位酒店,所以同居的时候不多。
“什么时间回来?”
“不知道,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李末说:“你不是想我了吧。”
“想你什么,你有什么值得想的。”
“我估计别的没什么可想的,一定是想我的那个了吧。”李末真的开始有些下流。他知道女友对那方面要求很旺盛。
“你真的无可就要。”
“那你说,你想我什么呢?”
“你有的别人会没有?”女友突然发过来这么一句话。
“好啊,你居然看过别人的了,我悲哀啊。”
“去,去,没一句正经的。”
又聊了好一阵,她忽然说:“喂,想跟你说个事儿”
“说吧。”李末道。
她沉默了好一会,还是没有发过信息来。
“说啊,什么事。”李末催促她。
“算了,还是别说了。”
“我们之间好象没有什么不可说的啊?”李末有些疑虑地给她发过去。
“我困了,想睡觉了,改天给你发短信。”她终究还是没有说。
“那好吧,明天再说吧。”李末无可奈何地下了线。
聊了一会儿,困意来袭,李末合上电脑,倒在了床上。
入围作品进入公示期等待全民公示到最终投票决定前三名,需要的时间更长,大约一个月左右。于是,李末便向顾泽成提出要回北京的想法。
他出来又接近半个多月了,这期间,几乎什么都没做,憋得好难受,看起来无所事事真不是一件好事,怪不得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它。
“你可不能走。”顾泽成的态度让李末很意外,也很坚决。
“为什么?我在这里又没有什么作用,有事情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就行。再说,公司的业务都很忙,我不能一个人在这里无事消遣。”李末还是执意要走。
“怎么能没事,网络投票这块你还得给我盯着呢,一旦出现什么情况,或者需要修改的地方,我找谁去?”顾泽成道:“你公司那边我已经和李总过话了,他完全同意。”
“这……”李末有些为难。他是真的不想在这里再待下去了,即使公司同意他留下来,他还是想回去。前两天与女友的聊天中,李末发现她有些什么话想跟自己说,但最终没有说出来,李末心中隐隐有一种预感,这种预感对于他来说很煎熬。
顾泽成看出李末很为难的样子,便道:“这样吧,如果你自己有私事,我可以派车接送你,我的那辆路虎随时任你调遣。”
顾泽成并不是在开玩笑,从这一两个月的接触,他是那种很豪爽,说到做到的人。
顾泽成的坚持让李末实在没有办法,李末便给公司的李远方联系,结果真的印证了顾泽成的话。李远方叮嘱李末一定在这里把握住,把这个项目做好,至于公司里的事,让他目前就不要管了。
看来,李末只有在这里靠下去了。
北京方圆公司总经理李远方,掌握李末在清北市的一举一动,知道他近来无事,便让公司把一些设计稿给他发邮件,征求他的意见。李末也明白,那并不是什么征求意见,而是让他审阅。他所在的设计一部,是主管,有些时候,需要他来最终敲定。
他给顾泽成的印象,是闲暇,其实一直在工作。闲来无事的时候,他才按照顾泽成的意图,浏览一下网上投票的情况。
说是公开投票,其实与真正的公开投票还有些区别,网上是无法看到即时排名。官方这样的做法从表面上看虽然有失公允,但实质是对公正的一种保护措施。普通观众虽然看不到动态计数,但在官方内部管理机上却能够看到,由纪检委和规划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小组,对于刷票行为进行监督。
而且,李末始终认为,这种网络投票只是一种作秀而已,起不到什么真正的作用。如果这么大的投资项目让网络来完成,确实存在着一些未知的风险。现在的投票活动越来越多,仅仅限于一些与资金无关的项目,作为人们茶余饭后一种消遣而已。试想,如果哪个企业动用了娱乐界的明星,其粉丝量就是清北市总人口的好几倍。
如果说真的有点作用的话,那就是投票决定着入围作品评审演示的先后顺序,得票最高的,当然排在最后面演示。
其实,李末的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这些天,清北市长陈沛林一直在关注着网络投票情况。投票之前,他亲自召开了一个专门会议,重点强调投票的公平和公正性。严格要求相关部门一定要按照程序、加大监测力度操作,同时,还知会了市内几家重点企业,告诫他们绝不允许存在网络刷票的现在存在,如果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评审资格。
这是清北市有史以来,大家还没有见到任何一位市长,或者领导,对此起辅助作用的活动如此关注,人们目前都不了解这位新市长的脾气,如果一旦违背了他的作法,将召来不可想象的后果。另外,各位企业家也心知肚明,这种辅助作用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作秀,没有什么实质性概念,所以,也便没人去画蛇添足了。
陈沛林之所以关注网络投票,他主要是想看一看这些设计单位的真正实力。一个作品设计好坏,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原来他准备把投票作为选择作品的条件之一,后来考虑到如果在这方面为作品加分,势必产生作弊行为,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目的,莫不如以此种方式,使自己对这些作品的能够真正地了解。
半个月过后,投票已经接近尾声,华宇、北泰以及宏远所推荐的设计作品排在了前三位,陈沛林感觉到很满意。最让他满意的是,宏远这家不太知名的企业,居然挤进了前三甲,而这家企业推荐的作品,设计者正是那位他曾经见过的李末。
果不其然,从那次规划委扩大会议和拨面馆的偶遇,陈沛林便看出李末的潜质,这种结果,更加印证了他对李末所主张的城市规划的看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