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章】白驹,月隙
在“武学”驱动之下,赵光义的速度太过迅捷,令则天皇帝还没来得及感受到来自少女的杀意,就已被笼罩在了“盘龙”的剑光范围之内。他也没想到自己还在为藏了一枚“则天文字”内疚的时候,赵光义反而更进一步,没有用简单的隐瞒或者误导回敬自己,而是直截了当地欺骗了自己的感官与思维。
——武曌觉得赵光义思维混乱而不自知,但赵光义反而以这种混乱作为掩护,令武曌完全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但则天皇帝也是曾经游走于生死边缘的传奇天子,所以他此时已经精确地产生了一种预感:死亡正在降临。
“不能让死亡降临。”他想,“毕竟身体是借来的,过会儿就要还回去。”
于是武则天转过剑尖,重新将透明的佩剑指向赵光义的方向。他本人生在唐代,向传奇中的游侠学过几分剑术,但这在赵匡胤名满天下的“盘龙”面前约等于无,所以他并非要用佩剑攻敌,而是要用冰面般半透明剑身中的文字,为自己拉开一张护身用的帘幕。
——月之文字,“??”。
与“新日”的日食黑影与残缺日光不同,象征“烈月”的“??”字从剑体中流出之后,则天皇帝与宋代天子之间,出现了一轮绝对正圆的月光。它并非现代人所知的反射太阳光芒的卫星,而是自体发光的银色圆盘,表面燃烧着苍白的火焰,但温度却是冰冷的,在赵光义眼中的最初观感就像是水汽一样。
“嗞——”
无影无踪地袭来的光剑,落在“烈月”表面之后,未能继续穿透下去。不同于正常刀剑相交时发出的金铁之音,异色的光剑“盘龙”只留下了怪异而微弱的电流声,随即被一片银白的月焰反弹开来。
与此同时,一边尽力维持着月之文字“??”的绝对正圆,少年皇帝武则天也一边仍然还在试图说服眼前不愿交流、只想先以武力击溃自己的宋代少女。
“等一下,你听清我刚才说的那些话了吗?我不是你的敌人,在某种意义上还可以说是你的盟友。停手吧,然后好好谈一谈……”
“如你所见,我以王权显现出的‘烈月’,虽然只是平面上的一处圆面,说不上是多么泛用的防御,懂得一些魔法的敌人都能找出绕过它的方法。但至今为止,也就只有一位君王曾经借助某种‘王权’性质上的克制,正面攻破过它而已……你不是以法术作战的君王,也不可能对‘月’这一意象进行封锁,所以它在你面前,反而是极难逾越的一重障壁。”
“然后,考虑一下核辐射的问题吧,这场对决时间越长,对你来说就越不利。你想再试试‘盘龙’能否斩开‘烈月’的话,就尽管再试几次。但如果你觉得试够了,那我们也可以暂时休战,就这样隔着‘烈月’的障壁,看一下我们能不能正常交流几句?”
“……”
回应少年劝说的,唯有少女不变的沉默。
语言的沉默,以及,身体的行动。
肘部形成直角,双手一前一后地落在身体的中线位置左右。黄袍下的双足也已按照“武学”的规律摆放完毕,若无袍服遮掩,则可看出与两柄光剑的光芒所指之处暗合。
——用剑之法“盘龙”中的三式精华之一,“隙中驹”。
没有特异的“王权”显现,没有咒文、传奇与魔法,只是“武学”——以“武”之规律总结出的,【招式】。
“?!”
武则天见到了那种招式,或者说见到了招式之前,必定会先一步摆出的“架势”。
然而同一瞬间,仍然是连“非现实”视域都无法捕捉的速度,有“某事”正在发生——
“架势”的残影尚且留存在武则天的视域之内,“隙中驹”这一招式的全部动作,就已被赵光义从头到尾、一板一眼、滴水不漏地……
完成。
武则天没有动,因为他连赵光义“已出招”的事实都还没能知道。
但“烈月”动了,因为赵光义攻击的不是用于防御的平面圆形,而是站在圆面背后的少年本人。燃烧着月光之焰的银色圆面自动旋转起来,以不存在实体的优势,追上了赵光义匪夷所思的身法与速度。
但赵光义又动了,因为赵光义也不认为“烈月”会是简单地受到则天皇帝主动操纵的王权显现形式——那样的话,和举着一面盾牌有什么区别?眼前的敌人是取代大唐、重新建立“大周”的皇帝,又不是什么斯巴达人的狂暴国王,不会依靠他自己的反射神经建立最后一道防身屏障。
所以不论“烈月”如何转动,都是赵光义预料之内的变化。第一招的使命已然完成,赵光义的身躯在空中陡然翻折,衣袖的末端触碰了一下银月表面苍白的火焰,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与此同时,她同一手臂握持的光剑也按在了“正圆”表面,形成了一个支点,令赵光义本人瞬间跃入了月之文字“??”与则天皇帝本人相隔的那段距离之内。
随即,“烈月”再动。
象征“月”的则天文字不是马其诺防线,不可能一被绕开立刻失效。虽然旋转的圆面也无法挡住赵光义转折多变的身法,但圆面本身不仅能够旋转,还能收缩。因此仅在赵光义尚未彻底完成翻越动作的前一瞬间,倏忽后退的银色“烈月”,就已挡在了她的必经之路上。
挡在了她的必经之路上。
可是,并未成功阻挡任何事物。
——因为赵光义本人,在一边向则天皇帝挥剑、一边进一步接近则天皇帝的过程中,竟然没有经过“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