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秣马
引子
第二天,依旧是一个灿烂的日子。
小王和小刘依旧坐在玊玉教授书房的沙发上。
对面是一排书橱,排满了各种军事方面的书籍。小刘站起来,走到书橱前,看了一眼,便把《孙子兵法与信息化战争》抽了出来。这是玊玉教授016年出版的一本专著。玊玉教授认为,尽管信息化战争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但《孙子兵法》提出的关于战争的基本思想,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玊玉教授向两位年轻的研究生简要介绍了《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为例,阐述了《孙子兵法》对当代高科技战争的指导意义。就我军如何在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的正义战争中运用《孙子兵法》,他们仨饶有兴趣地进行了讨论。
玊玉教授说:“有人说,在海湾战争中,美军高层运用《孙子兵法》进行指挥,事实究竟如何,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这种说法值得商榷。美军非常重视《孙子兵法》,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比我们少,这是事实。其实,在战争中把《孙子兵法》运用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要数毛主席了。在遵义会议上,有人指责主席只是靠《孙子兵法》指挥打仗。主席后来回忆说,他那时并没有看过《孙子兵法》,当然,主席博览群书,可能浏览过《孙子兵法》。到延安后,主席挤出时间,废寝忘食,阅读了大量书籍,《孙子兵法》就是他研读的重要书籍之一。”
小刘插话说:“爷台山之战结束后,中国历史很快进入到解放战争阶段。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民党既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又不断地对解放区发动战争,而且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真的好像是朝穿暮塞呢。”
小王接过话茬,说:“就是呢。抗战刚一结束,蒋介石就连拍三封电报,邀请毛主席到重庆去谈判,国共双方还达成了《双十协定》。国民党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
玊玉教授说:“你们能用《孙子兵法》解释这种现象吗?”
小王和小刘沉思了起来。小刘打开《孙子兵法与信息化战争》,看了一会,抬眼看着玊玉教授,说:“老师,能不能用这句话解释?”
“哪句话?”小王急切地问。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小刘一字一句地读着。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玊玉教授问。
“争取民心,让人民、军队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同仇敌忾、共赴危艰。只有这样,才能打胜仗。”小王说。
“这样理解是可以的。‘道’的含义非常复杂,这里的‘道’恐怕主要强调政治和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果作战的一方‘失道’了,就会陷入枯鱼之肆,失败就不可避免了。所以,作战的任何一方,无不在‘道’上大做文章。我们常用厉兵秣马形容战前的各种准备工作,从政治上、道义上争取民心、激励士气,恐怕是最重要的。当然,军事部署、情报侦察、后勤保障等工作都是很重要的。现在让我们看看国共双方是怎样准备的,再预判战争的趋势,如何?”
“好的”,小王和小刘异口同声。
历史重构
1
关键词:朝穿暮塞枯鱼之肆
抗日战争结束时,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多在中国的西南和西北地区,短时间内,很难运到华北、华中、东南等地区,接受日本占领的大中城市和交通线,更不可能立即对解放区发动全面战争,尽管国民党早就准备用军事手段消灭共产党,消灭解放区。一方面,国际社会普通希望中国能够维持和平局面,就连全力支持国民党的美国政府,也不赞成国共内战。后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华南和华东仍被日军占领着,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占领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要拿到华北,他就必须同共产党人达成协议,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另一方面,国内社会各界普遍反对内战。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饱经战争创伤,迫切希望能够享受和平,重建家园,休养生息。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对日本投降之迅速,毫无思想准备,它无力在接受日本投降的同时,对中国共产党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老谋深算的蒋介石,在1945年8月14日、0日、日连续三次致电中国共产党,邀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到国民政府战时陪都重庆“共定大计”。在蒋介石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不敢到重庆来,这样,国民党就可以大造舆论,说中国共产党拒绝谈判、破坏和平,内战的责任全在共产党。如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胆敢来重庆,通过谈判诱使或迫使中国共产党交出解放区,交出军队,国民党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既然是谈判,妥协是必不可少的。国民党可以让出几把交椅,让几个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到国民党的政府里去当官,为国民党的“民主”点缀点缀。如果共产党不上当,国民党可以顺理成章地把破坏和谈的责任推给共产党。无论是哪种情况,国民党都在政治上、道义上捞到了便宜。此外,国民党还可以借和平谈判来取得准备全面内战、特别是调兵遣将所必需的时间。蒋介石对自己的这条妙计极其满意,心情十分高兴。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中国共产党识破了国民党的伎量,毛主席毅然决然地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国民党最终落得个猴子搏矢的结局。
8月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认为: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中国进入和平建设阶段。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维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中国存在内战的危险。中国共产党要以极大的努力和耐心领导人民反对内战、制止内战、争取和平。能否实现和平,取决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因素。国内的因素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的力量和觉悟程度。和平是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经过我们的奋斗,我们有可能把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延迟内战的爆发。会议决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以此作为同国民党展开谈判的基本方针。我们要有两手准备。从好的方面说,与国民党、民主党派一道,成立联合政府。联合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并不相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权,而联合政府仍然以国民党为执政党,以蒋介石为领袖,但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对人民是有利的。毛主席风趣地说,联合政府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从不好的一面说,在中国共产党作出一定让步的情况下,如果谈判仍然破裂,我们可以揭穿国民党真内战、假和平的本质,借以教育人民,争取更多的人同情、支持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如果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内战,那它就输了理,中国共产党就可以义无反顾地进行自卫。无论是哪种情况,从政治上、道义上说,对中国共产党都是有利的。另外,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和平谈判,为准备自卫战争争取必要的时间。因此,会议要求各部队,必须充分做好作战准备,坚决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1945年8月8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乘飞机来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艰苦谈判。在谈判中,蒋介石曾想扣押、“审讯”中共领袖。9月7日,一家报社报道说:“中共现有一百二十万党员,在它领导下获得民主生活的人民现已远超过一万万。这些人民,按照自愿的原则,组织了现在数达一百二十万人以上的军队和二百二十万人以上的民兵,他们除分布于华北各省与西北的陕甘宁边区外,还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各省。中共的党员,则分布于全国各省。”蒋介石看到这段话,极为恼怒,在日记中发泄自己的不满:“如此罪大恶极之祸首,尤不自后悔,而反要求编组一百二十万军队,割据陇海路以北七省市之地区,皆为其势力范围所有,政府一再劝导退让,总不能餍其无穷之欲壑,如不加审治,何以对我为抗战而死军民在天之灵耶?”9月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又罗列了中共11条罪状,并想扣押和审判中共领导人。蒋介石担心,如果这样做,美国必然不答应,甚至断绝对国民党的支持;苏联很可能“以此借口,强占我东北,扰乱我新疆”。蒋介石犹豫不决,在10月6日的日记中说:“对共问题,郑重考虑,不敢稍有孟浪。总不使内外有所藉口,或因此再起纷扰,最后惟有天命是从也。”最后,蒋介石自欺欺人地说:“我有400万军队,我想怎样就怎样!”“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
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与解放区问题上作了较大让步,充分显示了追求和平的诚意与决心。中共对军队数量问从最初要求的48个师,降到4个或至少0个师,并让出黄河以南的8个解放区。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双方协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双方还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10月11日,毛主席乘飞机回到延安,周副主席留在重庆,继续与国民党谈判。
重庆谈判期间,中共领导人把自己在196年写的一首词抄送友人,这就是: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首词是在作者离开重庆时发表的,在山城引起极大轰动,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争相传阅。陈布雷向蒋介石汇报说:这首咏雪词填得非常之得体,气韵高华,词采明丽,同时寄托遥深。现在好多人都在为这首词着迷,不管在朝在野,是敌是友,他们都在唱和着。“雾重庆”快要变成“雪重庆”了。
蒋介石指示国民党御用文人,一定要写出更好的词,把中共领导人的磅礴气势比下去。国民党御用文人其实是轩鹤冠猴,他们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又是拼凑词作,又是杜撰文章,最终拿不出一首像样的词来,真像是犁生骍角、猴子救月。久居国民党统治区的人们,一直以为中国共产党人是没有文化的“土匪”,他们在这首角立杰出的词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抱负、崇高理想和非凡品格,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未来,政治倾向、思想感情在悄悄地发生微妙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在波谲云诡的局势中,沉着应对,高招频频,塑造了有利于己的态势,在“道”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其他领域,国共双方的角力也在激烈地进行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