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肢解尸体用的,陈希杀人时是把于群撞死的,但现场没有留下陈希的任何指纹和 DNA。”林峰回答我:“关于这一点,我问过陈希,他回答是之前就做了准备,他杀死于群的时候带着手套和帽子,那些也一并被他扔进护城河,但找不到,估计是被冲走了。”
我问道:“他的口供没什么矛盾的地方啊?”
“是没有,但却是一种避重就轻的说辞。因为凶手最容易留下证据的地方,不是案发现场,而是在尸体上。”
我这才反应过来,案发现场缺少了最重要的证物——于群的尸体。可由于事先就知道了尸体是怎么被处理的,我只注意到凶手的残忍,而忽略了这一点,也就是被转移了注意力。
但就算如此,由于人证物证具在,凶手又承认了一切,也足够定凶手的罪了才对。
“我问陈希,为什么在杀死于群之后不仅带走了他的尸体,又把于群的手机和电脑也一并带走,他回答我是怕有人从手机和电脑里的信息调查到于群和杨朵有关系,才带走手机和电脑的,也一并让他扔进护城河里了,但这些我们都没找到,也就是说,他有可能说谎。我又问他,既然怕让人查到于群跟杨朵有关,那么为什么不彻底处理案发现场,他说他当时完全想不到指纹和 DNA 信息之类的东西,其实,他就算想处理也不可能完全处理掉,一场临时起意的谋杀现场是绝对会留下这些的,但他还是没有处理。”
尽管我一头雾水,可知道林峰有自己的想法,就默默听下去。
“他不处理掉的原因,是因为他想让人找到这些证据,好证实于群跟杨朵有关系。”
“他这么做有什么理由呢?”
“理由就是为了另一个理由,他需要一个杀死于群的理由。”
说到这里的时候,林峰的脸色已经非常的阴沉。
“我仔细搜查过陈希的家,我现在想说的不是那些人骨和地下室之类和案件有关的证据,而是陈希这个人本身。他的家里有大量的书籍,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各类小说,小说里又有一半是各类悬疑小说,这证明他是个非常爱读书的人。而杨朵的家里也有不少书籍,但相比之下,杨朵的书籍存货只有陈希的十分之一不到,而且杨朵有的书陈希全部都有。”
“这不正能证明陈希对杨朵的执着吗?”
“我如果说,陈希有的书都能在杨朵的书架上找到呢?我觉得,这反而是在证明杨朵对陈希的崇拜。我说崇拜,你可能不理解,实际上我现在也不是很理解,但这恰好就是这起案件重要的线索之一。”
我忽然觉得林峰是在过度解读,他有点不着调了,我甚至怕他继续下去,说出什么更惊悚的话来,但却还该死的有点期待,他还能说出什么更惊悚的话来?
“你知道吗,我对杨朵第二次崩溃的印象格外深刻,就是我在说陈希承认杀死于群的时候。她露出一种不可思议的表情,接着就开始无声的掉泪,最后抓住自己的头发把脑袋埋下去,就再也没抬起来过。她的父母还说她受了这么痛苦的折磨,我不去审讯杀人凶手却来审讯他们的女儿,说警察还有没有点人性。我当时被分散了注意力,硬着头皮从她家跑出来了,可回头想想,她的崩溃是出于恐惧吗?我想不是,而是出于伤心。”
我都想要骂他没有人性了:“你想说什么?杨朵为了杀了人又折磨她的凶手伤心?她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一种人质情结,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感情,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了吗?”
“没有,杨朵直到陈希被送进法院受审都没有出庭作证,她始终保持着沉默。”
“换做其他人也可能会保持沉默。”
“我想说的是,是陈希在囚禁杨朵之后的虐待让杨朵的沉默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乍一听没什么毛病,但仔细一想,我忽然觉得头皮发麻,不可思议地看着林峰。
“就是这个表情。”他说:“谁也想不到,杀人凶手是杨朵,而陈希则是冒名顶罪。”
这是我听到过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话。
“首先,是杨朵和于群的地下恋人关系。我想,杨朵对此一定很不满,所以在他们约会上床后,杨朵就这个问题跟于群产生了争执,于群当时正在淋浴,争执中杨朵推了于群一下,由于浴室地滑,导致于群的头撞倒墙上,撞死了。这是我结合案发现场推测出的最可能的状况。”
“见于群死了,杨朵在慌乱中没有选择报警自首,又不敢告诉家人,就告诉了陈希。他们的通话时间有 2 分 35 秒,如果根据陈希说的,杨朵打电话是为了警告陈希别纠缠她,那就根本用不上一分钟。在这里,杨朵是告诉陈希自己杀了人,陈希肯定跟杨朵说,让杨朵来找他。杨朵害怕尸体被发现,用于群的钥匙锁了门,这样钥匙就出现在了杨朵手里。”
“在杨朵来到陈希家之后,陈希就已经想出了一个为杨朵脱罪的计划。他拿着钥匙来到于群家,用尸体的头再次撞击墙上的瓷砖,覆盖原本的痕迹,就形成了多次撞击而死的现场。之后他用剔骨刀肢解尸体,装好运回家中,为了彻底毁尸灭迹,他把尸体一块块煮熟并一天天吃掉。这样,我们就不可能鉴定出死者的死亡时间跟他口供中行凶的时间不吻合。我们逮捕他的时候,他有严重的营养不良状况,马桶里也残留有呕吐物,这证明他根本就吃不下去。”
“为了让自己杀人的理由顺理成章,他用了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那就是囚禁杨朵,这样一来,他杀人的理由就没有人会怀疑了,他只要等待警方抓到他,所以,他除了运走于群的尸体外,根本没有对案发现场进行任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