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江夏。
此地作为乃是荆州的东面战线,主要便是用来负责防备东边的江东孙氏,如今,随着荆州划为魏土,由曹仁带兵驻守在此,让这里的重要性甚至一度超过了荆州首府夏口,成为最重要的州郡。
当曹昂带兵来到江夏时,第一感觉便是来错了地方,与五年前不同,经过曹仁整治的这五年,江夏已经完全可以称为一座壁垒了,坚不可摧。
按照惯例,跟随着曹仁巡视完江夏的军营后,曹昂才重新回帐,与众将尚疑具体的对策。
曹昂俯视在场众人一圈,开口道:
“说说看吧,对于此次伐吴,诸位都有何具体良策?”
话音刚落,便只见身为大将军的夏侯惇上前一步,抱拳道:
“大王,我们或可如上次那般,由虎女将军领淮南兵进军濡须口,大王亲率大军顺江南下,双管齐下必能一击灭吴。”
曹昂摇了摇头:
“没有那么简单。”
“上次濡须口一战实属意外,而且这一次我们要面对的压力不止是扬州一地的,更是南方的交州。”
“如今荆南四郡中又有武陵、零陵、桂阳三郡与其相倚靠,我们目标在扬州,便得抽出部分兵力防备三郡之地不被交州的吴军偷袭才是。”
话音落罢,便只见曹仁上前一步,沉声道:
“大王尽管放心,此三地臣皆有防备,每一郡都有不下两万兵马,且守将皆是我大魏的宗亲,诸曹夏侯中的能臣担任。”
曹昂微微一笑:
“子孝叔叔办事,孤自然放心。”
“只是一旦伐吴战争全面开启,我军主力必将尽陷前线,如此一来,后方空虚,一切还是得小心为妙。”
“这样吧,三郡中除了原有的兵马以外,将来再抽调三万兵马屯于长沙,由元让叔叔亲自统领,一旦三郡中哪一郡有变故,都可以第一时间支援。”
曹仁和夏侯惇同时上前一步,沉声应道:
“臣等,领命。”
曹昂指尖敲打着桌面,扭头望向一旁低头的司马懿,开口笑道:
“仲达,思索了这么久,可有想到什么妙计?”
司马懿迟疑片刻后,方才拱手作揖道:
“回大王,臣斗胆,倒是觉得先前大将军所言,或可一试。”
闻言,曹昂眉毛一挑:
“仲达也觉得双管齐下会更好?”
司马懿摇头道:
“不是双管,是三管。”
“一路为明,两路为暗。”
曹昂不置可否的笑了笑:
“具体说说看。”
司马懿沉声道:
“回大王,臣以为水战向来是我军之弊端,敌军之优胜所在,若要伐吴,突破口就只能在水军占比很少的濡须口处。”
曹昂不在意的说道:
“这一点不止我们知道,东吴朝堂同样知道。”
“濡须口从战略意义上来说,水陆两军皆可并进;而从战略位置上来说,它甚至临近东吴首府建康,一旦濡须口被破,建康城便可朝发夕至,如今重要之地,我那个小侄儿岂会不派重兵把守?”
司马懿低眉道:
“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有这一明两暗三支军队。”
闻言,曹昂似乎也是想到了什么,眯起眼睛淡声道:
“说下去。”
司马懿点头道:
“三支军队,明面上最强大的那一支当然是由大王统帅的正面大军了,与当初攻益州围剑阁时一般,不过诱饵。只是略有不同的是,东吴有着天险且水师战力极强,即使是正面大军也务必全力攻之。”
“至于剩下两支暗军,一支暴露在交州,一支隐藏于淮南。”
此言一出,夏侯惇不禁疑惑道:
“中丞大人,既然是暗军,为何一支又要暴露在交州?”
还不待司马懿开口解答,便只听身旁的曹仁若有所思的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这支军队虽名为暗军,但从本质上来讲,与大王所统率的大军一样,都是明军?由我们故意暴露一些线索给东吴朝堂那边看的,好让他们防备交州方向,从而懈怠淮南?”
司马懿点了点头:
“正是如此。”
“想我军当初攻伐益州之时,便是采用的如此办法,大王统帅大军在正面,臣则领奇兵绕剑阁直取成都;如今谋略吴地,或可换汤不换药。”
“只是这江东朝堂毕竟是周瑜一手培养起来的,无论是吕蒙还是鲁肃,又或是当今吴主孙绍,其见识和本领虽都不是益州那群君臣可以媲美的,但毕竟吴主还过于年轻,经验不足,所以才会有这第二条引线。”
“而只有当正面和交州两条线暴露在外,才会让淮南这条暗线隐藏的更深。”
听着司马懿的解释,帐中一众文武这才纷纷恍然。
就连曹昂脸上都流露出一抹满意之色,点头说道:
“想当初从益州进军荆州之时,便想着在半路上与虎女分兵,让她提前去统帅淮南兵马,如今看来,孤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虎女之前就曾拿下过濡须口,若是再战,经验肯定远非第一次可比。”
闻言,司马懿躬身行礼道:
“大王圣明。”
曹昂笑骂道:
“行了,这都是你的主意,难不成孤还会抢你功劳不成?”
“两位将军,你们觉得中丞此计如何?”
说到最后,曹昂将视线转到了夏侯惇和曹仁二人身上。
只见二人纷纷上前一步,先后行礼道:
“大王圣明,臣等愿听从大王差遣。”
曹昂点了点头,当即袖袍一挥,起身喝道:
“众将听令。”
帐中诸将纷纷朝着曹昂拜去,齐声道:
“在。”
“传孤诏令,即刻起兵分三路,正面大军随孤出征,交州战场由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点兵三万亲自负责,至于淮南战场……所有人都不得透露出一点消息,违令者,按军法处置。”
“诺。”
曹昂目光扫过一圈众人,端起桌上的茶水高举身前,沉声道:
“诸位,军营禁酒,今日孤便以茶代酒敬各位。”
“此战若胜,我大魏,便将君临天下,介时诸位也都是有功之臣,封相拜侯应有尽有,而你们的名字,也注定将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众将齐喝:
“大王千秋无期,大魏国祚万年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