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大家都商量好了,一起上奏劝进。哪知道还没等他们开口,文易却先发飙,把串联的主要份子罢的罢贬的贬。
就连薛大元和柴犇两人都被一抹到底。
群臣都被吓住了,自然也就没人敢在提这件事情。
能坐到这个位置上的都不是蠢人,自然知道文易为什么生气。这么多臣子私下串联,换成谁都怒。
事实上,在刚串联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猜到文易会生气,但依然这么做了。
原因和之前说过的一样,文易表现的太宽容,薛大元几人身份特殊。就算他们这么做了,文易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其中自然少不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拱火,试探文易的底线,如果这种事情都能忍……那真是太好了。
但文易的激烈反应告诉众人,即便他再怎么宽容,有些底线还是不能触碰的。
那些人赶紧收起了小心思,不敢再做出格的事情。
然后就是关于劝进的事情,还要不要继续?
聪明人很多,薛大元能猜到的事情别人也能猜到。
文易只是惩处了私下串联的人,对劝进这件事没有发表任何看法。也就是说没有反对,接下来该怎么做就不用说了吧?
于是下朝之后更多的奏折犹如雪花一般飞向王宫,就连被罢官的薛大元、莫俊等人都不例外。
此类奏折文易通通留中不发。
这下群臣心中都有了谱,隔天早朝的时候当面劝进。
文易当场拒绝,表示自己德行不够,哪能称帝。
群臣非但没有沮丧反而都兴奋起来,因为文易拒绝的理由不是实力不足之类的,而是德行不够。
用德行来拒绝,这就是在走‘三辞’的流程啊。
懂了,现在轮到群臣三请了。
然后又是一轮劝进奏折,以甘宪为首的重臣进宫请他称帝。
文易依然拒绝,这次的说辞换了:百姓生活还不够好,我有什么脸面称帝呢。
群臣‘苦劝’未果,开始采取第三次行动。
报纸拿出了几乎所有的版面,为文易歌功颂德,把他夸的天上少有地上无双。
偏偏百姓很喜欢这样的文章,大王这么好怎么夸都不过分。
然后群臣劝进的消息不知道被谁宣扬了出去,以极快的速度传遍全国,不出意外获得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各地方行政主官也开始行动起来,什么万民伞、请愿书之类的全都准备好,火速送往京城。
面对百姓的拳拳之心,文易十分感动,终于同意称帝。
消息传出举国欢庆,百姓纷纷走上街头高呼万岁。
然后全国上下都开始为他称帝做准备。
皇帝登基都有哪些流程,仪仗、用品的规格,冕服的样式、颜色、图案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一点都不能错。
比如车驾就换成了六匹马拉的车,也就是天子驾六。
不只是文易自己,包括谢道韫、李元、李亨等人的服饰用具之类的也都要改。
印玺也要重新雕刻,唐王之宝变成了天子之宝,王后之宝变成了皇后之宝……
还有登基的日子也要挑选,不过现在已经是年底,也没太大的挑选余地。
文易经过斟酌之后再次选在了十二月十九日,也就是冬至日的前一天,当年他称王也是这一天。
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再做过多赘述,和称王大典的流程差不多。
除了礼仪更复杂了一点、参加的人更多了一点、规模更大了一点……就没区别了。
称帝之后第一件事情是追封祖先,毕竟自古以来就以孝治天下,皇家必须作出表率。
文易也没有搞特殊,既然流行追封那就追吧。而且他就记得父母和祖父母四个人,刚好追封两辈。
祖父的庙号是仁祖,谥号为玄皇帝;祖母谥号为慈皇后。
父亲的庙号是德祖,谥号为淳皇帝;母亲谥号为温皇后。
说白了追封这东西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不用讲究那么多,挑选一些褒义字加上就可以了。
就文易的情况来说,想讲究也没那个条件。
没人知道他祖父母和父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就连他自己都已经说不清父母都干过啥了。
更让人无奈的是,他祖父母和父母都是死于兵灾,埋在哪都不知道,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埋……
所以关于这件事情还是糊涂一点好。
之后又册封谢道韫为皇后,李元为太子……这些就略过不提。
……
称帝和称王不同,中国的传统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天下可以有无数的王,只能有一个皇帝。
通俗点说,称王是自家的事儿,只要自家的人同意告不告诉别人都无所谓。
称帝是以天子自居,要当天下之主。那么就必须昭告天下,否则这个帝就没啥意思了。
不管别人承不承认都要广而告之,而称帝也默认将参与逐鹿天下。
所以当唐国的使者把文易称帝的消息通告各国之后,堪称举世震惊——其实也没那么震惊,乱世称帝的多了去了,也不多他一个。
慕容恪叹道:“真乃多事之秋啊。”
苻坚则说道:“果然如我所想,唐国也不甘寂寞了。”
晋国这边心情最复杂,以前虽然他们丧权辱国,但依然是名义上的天下正统,是所有汉人的中心所在。
凉国虽然也立了国,但依然尊晋国为宗主。
现在不同了,出现了第二个真正意义上的汉人国家。
而且对方以汉末后裔自居,自称承大汉道统。明摆着告诉晋国,我和你是并列的,别想用大义的名分来压我。
对于天下的汉人来说,他们又多了一个选择,这是晋国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他们唯一庆幸的是,唐国远在重洋之外,一般人想投奔他们也没那么容易。
面对文易称帝的消息,各国也作出了不同的应对。秦国啥都没做,燕国表示祝贺并发出了结盟邀请。
反应最激烈的还是晋国,关停了大多数唐楼,禁止唐国商船进入内河。
按照晋帝司马丕和宰相司马昱的意思,是准备彻底和唐国断绝往来的。
但晋国真正作主的是士族,他们可不想和唐国断绝关系,而且也舍不得和唐国贸易的利润。
所以在沿海和长江口保留了唐楼和商船通行资格。
在士族那里吃了个瘪的晋帝司马丕非常气愤,回到后宫越想越气,然后发誓等到修仙有成一定要给士族好看。
然后拿起阳春子给他炼制的仙丹一连吃了好几颗,没多久他就鼻子喷血不止。好不容易止住,发现连说话行动都变得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