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并不是嘲讽车胤和孙康,是为时代感到悲哀。
不论你多有才,始终被门户之见禁锢,想出头就要费尽心思为自己扬名。
车胤和孙康有才吗?这一点毋庸置疑,都是大才,且人品也都非常好。
可就是因为出身寒门,想一展抱负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且炒作在当时是非常盛行的方法,士族之间相互炒作更是常规操作。
你无脑吹捧我家的后人,我无脑吹捧你家的孩子,然后大家的孩子一起名扬天下。
就比如谢道韫,能力确实很强,但她的主要能力还是体现在军事上,文学方面,文易只能说比普通人强那么一点。
她写的诗词文章,在他看来也就是高考满分作文级别的,结果硬生生被谢安炒作成了咏絮之才。
这里面的水份有多大,可想而知。
车胤和孙康的父辈想让自家的孩子能有个更高的起点,正常炒作是没用的,只能另辟蹊径。
于是就有了囊萤夜雪。
当然,以上都是推测,也有可能他们家确实穷的点不起油灯呢。
但吴隐之不同,他是真正的贫民出身。
他家六代前的老祖宗在曹魏做过官,之后就一直是平民,家世一天不如一天。
西晋时期靠着祖上留下的地还能当个富家翁,永嘉之乱逃难到豫州,连最后那一点地都没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勤学不辍,成为大才,这才是真正的底层百姓靠着努力改变命运的励志传说。
所以前世文易特别看过他的传记。
嗯,顺便提一句,他在二十四史中有单独的传记。
东晋时期,一个平民靠能力登上正史留下单独的传记,仅此一点就能看出他的才能。
当然,这其中韩伯的举荐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没有韩伯他就没有展露才学的机会。
但韩伯为什么要帮他?还不是因为他有才。
这样的人才来投,文易自然开心。
对于给他举荐了这个人才的祖继宗也更加的欣赏,是个福将啊。
虽然大家都说要讲科学不要迷信,但有时候运气这东西真的没办法说。
福将更是个自带幸运光环的人物……文易希望他真的是个福将。
交谈之后,文易就让人带他去天坛。
祖继宗很不解,让他去天坛做什么?文易也没有多解释,只是让他去。
等到了地方他才知道是为什么,然后激动的泪流满面,发誓一定要效忠唐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你道是为何?因为他在这里见到了祖父祖逖的牌位。
天坛仅仅作为祭祀昊天上帝的地方太浪费了,文易就在这里建立了忠烈祠和圣贤祠。
圣贤祠里都是古之圣贤,燧人氏、有巢氏……炎黄……大禹……老子、孔子等等。
忠烈祠是华夏文明史上的忠义之士和英烈,都立了牌位,祖逖就在其中。
这就相当于是以国家的形式来祭祀这些人,让他们享受国家的香火,谁家的后人见了不激动?
归属感油然而生,唐国直接成为了母国。
回到临时住所,祖继宗兴奋的描述了今天看到的一切。
吴隐之也很惊讶,没想到唐王如此年轻,更惊讶于这里居然以国家的形式祭祀古之圣贤和忠烈。
对唐国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对于祖继宗的举荐,他非常的感动,深感自己交对了朋友。
但对于文易所谓关注他的话并不相信,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安慰敷衍之语罢了。
如果真重视他,肯定会直接接见,而不是什么关注。
但这并不影响他感激祖继宗,能在这种情况下还想到举荐他,是真朋友。
第二天中午文易接见了这群投奔士子,说了一些欢迎鼓励的话,请大家吃顿饭就结束了。
众人对于他的年龄非常的惊讶,太年轻了。比他们中间大多数人都要年轻,没想到就掌控一国了。
之后就是分配工作,安置住处。
这其中也是有区别的,凭借技术来到岛上的工匠、农夫等技术人员,直接就被分配到了各个部门。
他们会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纯粹来谋求出仕的读书人,则全部去了弘文馆。
同是去弘文馆也是有区别的,拖家带口过来的直接分房子,孤身一人过来的则住在员工宿舍。
还好考虑到他们都是准官吏的身份,没有让他们住集体宿舍,都是一个个单人间。
之后分衣服、剪头发之类的就无需多提。
用了三天时间把这些事情处理好,正式开始上班。
上午是学习,国子监的学生过来给他们上课,教材就是华夏文明、华夏简史、防疫手册、初级算学、简体字、唐律简本等。
通过这些书籍让他们全面了解唐国的情况。
这种全新的学问是如何震撼众人的就不提了,在来之前他们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也没有腐儒之类的跳出来说荒谬之类的。
为了早日出仕他们学的非常用心。
下午是抄书时间,去弘文馆帮忙把收集来的书籍进行校正抄写,并进行简单的注释。
看到这茫茫多的书籍,他们既感到头皮发麻又觉得兴奋。
这十几万册书要誊抄到什么时候去啊,但这么多书随便阅读机会也太难得了。
平时他们想读书,求爷爷告奶奶都找不到,现在随便阅读……不论最后能不能出仕,这都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对唐国了解的加深,吴隐之越来越觉得古怪。
为什么没有任何关于唐国的历史资料和古籍?
发现这个问题不只是他一个人,很快就有人忍不住询问了授课的先生,然后得到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答案。
唐国才刚刚建立四年……那个年轻的过分的唐王就是开国之君……从北方逃难来的流民……
带领两千余流民南下,筚路褴褛开创了唐国基业。
所有人都陷入了震惊之中,吴隐之也心乱如麻。
都以为唐国是一个传承两百年的国家,没想到才刚刚建立。
关键是那个国君文易的身份,流民,祖祖辈辈都是农夫,他是怎么做到的?
而且这件事情存在着无数的疑点,简体字哪来的?白瓷青花瓷琉璃怎么制作出来的?
这些完全不是一个流民该懂的东西啊。
如果不是那个先生一再强调,他们都以为对方在开玩笑。
可让他们接受这个事实,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