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临近深冬,北方的天气就越是反复无常,时而云淡风轻,时而天寒地冻,倒也是应了那句话:事出反常必有妖。
而此时在雪地里跋涉的傅龙,显然运气不怎么好,至少他没能赶上风轻云淡的时候,所以只好逆着这冷冽如刀的西风前行了。
最近傅龙有点郁闷……哦不,可以说是非常郁闷了。
傅龙今年二十岁,他的生父原来是大俞国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新婚之夜被征召北上抗燕,此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他的母亲也在那场战乱中流离着死去了,他是被父亲的战友养大的。养父待他很好,花光了毕生积蓄送他念私塾,就是为了让他考一个功名,以避免被抓壮丁的命运。但是命运这东西如果能够被避开,也就不会被称之为命运了。傅龙最后阴差阳错的还是当了兵,而且由于为人勇武,还成功谋了一个小官——百夫长。真的就是芝麻大的官,却让养父有了一丝欣慰,毕竟,在战场上,还是当官的最容易活下去。
事实上,傅龙几番上战场最后也都很幸运地回来了,并且一路升至都尉,战功卓越。但老得不成样子的养父,却在三年前那场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的战争中失去了生命,步了生父的后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乱世之中,人命如同草芥,上一刻和你言笑晏晏的人,下一刻或许就倒在了千军万马之中,任人马践踏。
傅龙不喜欢这个乱世,这也是他当兵的理由。他没有办法以一人之力阻止战争,但是他可以凭借自己的本事早日结束战争。
他以为他可以。
但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你以为就能够做得到。这个道理,傅龙也是在前几日才明白的。
北燕犯境,边关告急,国师叶清玄带领十万大军北上抗燕,傅龙也是其中的一员。
临行那天,国师拨白银万两犒赏三军,以振士气。说是白银万两,但分到傅龙和他的部下这里,却只是每个人一碗稀粥一个窝头。
国师叶清玄的为人,大俞国的士兵都知道,他说了万两白银,那就肯定是万两白银,只会多而不会少。所以问题出在哪里已经很明朗了。
其实这种克扣军饷的事情在大俞国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若是平时,傅龙能忍也就忍了。但是这一次,傅龙不能忍也没有忍,战争又来了,这一次北燕是真的要动真格的了,他们这些人或许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这可能是他们能够吃到的最后一顿好东西了……可是就是这样,还是被人克扣了。
傅龙揪出了他的上级——那个脑满肠肥的将军,当众打断了他三根肋骨,并抄了他的家用搜出来的银子请所有的弟兄吃了一顿好的。
这件事不出意外地捅到了国师那里,傅龙被押到了军账之中,直面叶清玄。
彼时那个一袭白衣胜雪的男人正弯着腰研究沙盘之上的排兵布阵,见他满脸不服气地站在那里,也不多说,只问了一句:“你可知罪?”
傅龙没有答话,他不知罪,他做了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他不需要向任何人告罪,即便眼前这个人是整个大俞全军上下都奉为天人的国师大人。
“看来是不知喽,”叶清玄只是挑挑眉,头都没抬,淡淡地说道,“杖责二十,官降百夫长,留在启明征兵,何时知罪了,何时便给我回战场!”
叶清玄那一番话语气虽然平平淡淡,但是傅龙知道那是军令,这个人的军令他不敢不听。
所以便有了现在,傅龙带着一群新兵蛋子在启明周围四处征兵的场景。
征兵,通俗一点说就是抓壮丁。但两者之间又有些不同:征兵的对象是指那些曾经在兵部登记造册却因为没有战事而回家屯田的老兵,他们每个月都有军饷俸禄,一旦狼烟点燃,便要在第一时间响应征召上战场杀敌;而抓壮丁就没有这么多门道了,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都可以称为壮丁,被抓到了拿着锄头就得上阵杀敌去。
不过真到了打仗的节骨眼,也没有人会去细究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前线将士置生死于度外尚且人手不够,后方的大俞人不主动上阵杀敌也就算了,还磨磨唧唧的成什么样子。
当然,这是官方的解释,而百姓自然也有百姓的一套说法。
一个让百姓流离失所的国家,凭什么要我们拼了命去守卫。况且战场那种九死一生的地方,万一死在那里我这一家老小怎么活?什么,你说战死的人朝廷会料理身后之事?抱歉这种鬼话真的没人信!
所以矛盾就在这里,朝廷认为身为大俞人就有义务上战场为国效力,而百姓只想过安生的日子不愿拼死拼活。
这种矛盾带来的就是,几乎每一次征兵都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除了武力强行镇压,没有别的办法。就算是叶清玄,也没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征兵是一件比打仗还要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像傅龙这种有着自己的信念的人,良心告诉他不能武力镇压,但不这样做又不可能征到兵,无人守卫疆土,国祚何存?
聪明人看得开什么问题都能大而化简,没脑子的啥都不想照样潇洒自在。而现在的傅龙却刚好介于两者之间。
但是他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两个极端没办法选择,那就折个中,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动武。虽然这样需要亲力亲为而且特别费脑子,但至少不会违背他傅龙的信念。
思及此,傅龙虽然身体劳累,但心里还是有一丝欣慰。
“报……”
手下一个先行的斥候突然慌慌张张地跑回来,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就被一根从背后飞来的银针封住了哑穴。
“好一个大俞,军威还真的是够盛!”
骑着马的布衣男子横在路中间,目光里满满的都是嘲讽!
PS:emmm,关于征兵制度,古二查了些资料,历朝历代兵制不同,征兵的定义也不同,所以古二这种说法是结合了历史兵制自创的,如有雷同(应该不会有雷同),纯熟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