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王嬴政横扫六合,建立中央集权的大秦帝国后,皇权与相权的千年之争宣告开始。
但与此同时,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角力也成为了王朝政治的一个常态!
对于天子而言,他最大的需求便是在保住自己皇位的前提下,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将自己的影响力深入到乡野之间,成为真正的天地至尊!
而对于地方士绅而言,以宗族势力扎根地方的他们则通过一种“非正式权力”填补了县以下的权力真空。
从而构成了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皇权,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绅权和族权,二者平行运作,互相作用,形成了‘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乡村治治理体系!
帝与士大夫共天下!
此句之“士”指的是“士”与“绅”,“士”指的是通过科举获得功名而有入仕可能的进士、举人等群体,“绅”则指的是正在为官或者已离任的地方官僚群体,“大夫”则是正在为官的中央权贵集团,三者共同构成了大明官场错综复杂的官僚系统。
帝代表着中央,代表着皇权!
士大夫则代表着地方,代表着绅权与族权!
例如征收赋税,帝由中央下达诏命,然后地方官员征收赋税,其实对于一般的帝王而言,只要老百姓不造反,老老实实地给朝廷缴纳赋税,其它的事情也没必要操心,或者说也管控不了。
在眼下的大明,朱厚这位圣天子甚至都有可能不知道他的帝国之内有着多少土地庄园!
这是一个看似可笑却又无比残酷的事实!
这是因为士绅大夫与平民百姓相比,有着各项多样的特权。
当年太祖定下“养士取士”的国策,给予了士子与官员们宠渥优厚的特权待遇,经过百年发展已经为大明埋下了祸根!
太祖爷曾规定,通过科举为官者,死罪至三宥。士绅与百姓产生纠纷时,司法部门无权进行拘审。又如政治上,除进士可为官外,获得举人业位的士子也有前往吏部补官的资格。
最大的差别在于,士绅大夫拥有免税和不用服徭役的特权,这也给了他们不断运用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庄园的底气与特权!
科举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财富与地位,吸引了大量读书人埋头功名,也间接造就了士绅这一庞大的群体。
帝在中央集权,士绅大夫在地方争权!
县级官府的职责也就是负责收赋税、维持治安、严峻司法、灾年赈灾等,而县级以下的乡野则基本就是自治,靠宗族和礼教来维持社会秩序,官方不参与社会管理,给予民众高度的自治性!
只有宗族和礼教处理不了的事情,如触犯律法,才会到县衙官府去处理。
民不举,官不究!
百姓们所求无非是能够安安稳稳的耕作生活,一旦发生矛盾纠纷,首先不会想着将它闹到朝堂上去对证,而是私下和解,采用和善的方式去调节此项问题,非必不得已不会前往衙门告官!
而士绅大夫们则借此不断与民争利,凭借不用缴纳赋税徭役的特权将大量失地农民从国家的编户齐民转为自己的佃户,从皇权和朝廷手中夺得了基层的支配权,成为了一方豪强!
简而言之,皇权不下乡,是因为中间隔着一个士大夫,隔着一个权贵豪强!
从历朝历代的经验来看,中央与地方的角力,大多是地方权力占据了上风,百姓甚至不能得知圣天子的诏命,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太祖爷的百年大计已完成其二,户贴早已深入人心,黄册也已十年编造一次,唯有鱼鳞图册因太祖爷病逝而宣布中止!
但无疑三者之中鱼鳞图册是最为关键之物!
有了此物,士绅大夫们隐匿的土地田产将会无所遁形,再结合黄册,权贵豪强们攫取的田地将会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黄伴,宣吕柟、杨慎、席书三人入宫!”
朱厚在御纸之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名字,却又在一个又一个的名字画上了红叉,最终仅留下此四人。
鱼鳞图册的绘制,不能动用在职官员,更不能动用当地官吏!
傻子都知道此物就相当于把身家田地画在了上面,谁会老老实实的认真绘制?
所以朱厚不得不绕过这些士绅大夫,启用还未步入仕途的学子,毕竟年轻人一腔热血好忽悠嘛!
虽然朱厚有些不乐意,但不得不承认而今整个天下还是习从程朱理学的士子居多,因此吕柟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
杨慎乃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格物致知院的大师兄,此次学子奔赴天下绘制鱼鳞图册,少不得要让格物院的学子们出一把力。
相比于官学之中那些研究儒学经义的士子,朱厚还是更加相信西郊学府,毕竟数算这一块若说西郊学府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至于席书则是考虑王学门徒了,随着王守仁病逝,阳明心学一系受到极大的打击,近来略显势微,朱厚不得不出手扶持他们一下。
毕竟这帮肯做实事,敢为人先的弟子朱厚还是极其欣赏的。
三人接连进入御书房,而后同圣天子密谈了一个时辰,除黄锦外无人得知他们的谈话内容。
据传闻三人离开御书房后面色涨红,浑身充满了干劲,显然圣天子又交给了他们一个不得了的任务!
离开御书房后,杨慎当即回到西郊学府率领数万名弟子背负行囊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而与此同时,帝都之内的王学子弟也被席书悉数散了出去,王艮、方献夫等人义无反顾地走出京师,奔赴远方。
吕柟回到国子监内,目光深邃地问了弟子们一句话:“可还记得,习文初衷?”
万名弟子齐声高喝着横渠四句,令吕柟泪流满面。
半个时辰后,无数学子背负行囊离开了繁华的帝都,去天下乡野间实践他们的志向!
这突如其来的惊变震懵了一众朝臣,就在他们惴惴不安之时,一道诏命突兀地下发。
“着户部侍郎桂蕚为圣监察御史,巡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