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乾清宫到左顺门的路,不长,短到令朱厚下定决心的时间都没有!
“陛下,到了!”
黄锦来到车撵前,紧张不安地看口道。
先前嚎哭的吴一鹏等臣看到了威严无比的天子车撵,瞬间安静了下来。
圣天子亲临,这是要给他们一个交代了吗?
“尔等纠集于此,所为何事?”
朱厚坐于天子车撵上,居高临下地喝问道。
事已至此,且看事态如何发展吧。
若事不可为,朱厚也只能做一回恶人了!
翰林学士丰熙硬着头皮问道:“敢问陛下,为何将元辅大人等人逮捕下狱?”
“朝堂公卿竟悉数身陷囹圄,闻者尽皆惶恐不安,朝野恐慌,百姓惊惧,望陛下三思啊!”
丰熙丝毫不敢提及朝堂之上废除内阁之事,以他的分量还不够,因此只敢提及诸公卿被逮捕下狱之事。
“唔,王琼等人身居高位,不思精忠报国,为朕解忧!
“反而枉顾臣仪,非议君父,因此朕将他们逮捕下狱,对这个解释尔等可还满意否?”
天子车撵上,朱厚淡淡开口道。
真正原因在场所有人皆心知肚明,既然丰熙不提,他不会自找麻烦。
天子想要给臣子网罗罪名,那还不是信手拈来之事!
同时朱厚也给了在场群臣一个提醒,他形容王琼等人的罪名对王琼等人而言可以说是无妄之灾,但对于眼前这群文臣而言可以说是实打实的!
有这闲工夫,就不能多去查清几宗冤假错案,多处理一下积压的朝堂政务?
反而悉数聚集于此质疑他这位圣天子的做法,这不是“枉顾臣仪”、“非议君父”是什么?
说到底他们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阻止自己废除内阁,阻止自己收回他们手中的权力!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是吴一鹏、丰熙等人心**同冒起的一个念头。
圣天子这是在将他们当猴耍啊!
吴一鹏高声喝道:“祈请陛下以朝堂大局为重!”
有了吴一鹏带头,其余文臣也不再迟疑,纷纷喝道:“祈请陛下以朝堂大局为重!”
“祈请陛下以朝堂大局为重!”
两百余名大臣的齐声高喝,自然声势浩荡,甚至大有压过朱厚这位圣天子之势!
朱厚青筋暴起,起身下撵,走到吴一鹏等人面前怒斥道:“朕看尔等口中的‘大局’是何物?”
“告诉朕!什么才是‘大局为重’!”
“‘大局为重’就是让朕坐视尔等争权夺利、党同伐异,将朝堂搞得一片乌烟瘴气?”
“‘大局为重’就是让朕沉浸在尔等一手粉饰出的太平盛世之中,坐视朕的子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大局为重’就是让朕向尔等服软,让朕不废了内阁,让朕进学修德,最好是不过问朝政?”
“大局为重!好一个大局为重!”
“尔等也配自诩为忠正贤良,自诩为朝廷命官!”
“尔等摸着胸脯问一下,可曾为大明的子民坐过一件实事!”
面对朱厚的厉声呵斥,吴一鹏等人尽皆面色涨红,不敢还口。
因此圣天子所言非虚,或者说相当直白地戳中了他们的痛处!
但他们有苦难言啊!
正德年间浮云翳日,天子恣意妄为,权臣阉竖霍乱朝纲,他们这些忠正之士连自身都难保,如何能够为民做事?
当年若不是杨廷和、梁储等人力挽狂澜,力抗刘瑾、钱宁等奸佞阉竖,他们甚至都不能坚持到圣天子即位称帝!
但圣天子自即位称帝后,便如同先帝那般,大肆打压文臣集团,不断收回权力,甚至不惜扶持武将勋戚与宗室子弟!
圣天子如此作为,本在群臣料想之中,毕竟他才是这方朝堂真正的主人,他才是那位九五至尊!
所以文臣集团一再妥协退让,一再隐忍不发,直到今日!
今日圣天子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要废除内阁,要掘了他们文臣集团的根基,绝了天下文人士子的入阁拜相之路!
他们绝不答应!
如若真让圣天子收回了内阁的票拟之权,那内阁还有何存在的意义?
不过是高级幕僚罢了!
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沦为了无关紧要的闲散人员,这放在谁身上都不会接受!
太仆寺卿潘希曾出列面露愧色地出言道:“陛下,臣等自知愧对陛下厚望,不该行此逆悖之举!”
“但内阁之事滋事体大,堪称朝堂之根基,若陛下一意废除内阁,那臣请告老还乡,以全陛下之志!”
今日之事的起因在场之人皆心知肚明,但有些话是不能摆在明面上来谈,何况是在这宫闱之处,天子禁地!
圣天子所言其罪,潘希曾认,在场文臣也认,但他们依旧不能让圣天子废了内阁!
正如潘希曾所言,如今的内阁已然成为了大明帝国朝堂之根基!
因为内阁牵涉到科举制度,牵涉到整个天下的文人士子!
大明立国以来,基于朝廷“养士取士”的共认国策,文人士子的地位被不断拔高,再通过科举制度择优选能,充实后备人才!
如今大明朝廷命官的选拔几乎被科举制度完全垄断,除武将勋戚子弟能够因出身直接入军为将外,无人可以逃过这项基本的正常流程!
当然,成华年间所谓的“传俸官”无需多言。
这些传奉官本就是宪宗因宠信佞臣,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宪宗直接任命,只是为了满足皇帝或者后宫中某个妃嫔或宦官的愿望!
他们也配称为朝廷命官?
不过是一群奸佞小人、幸近佞臣罢了!
而文人士子经过科举大考后,择其优者入翰林院,选庶吉士,目为储相!
经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他们便能入阁拜相,上辅天子,下佐朝纲,成为朝堂之上的新贵!
这一套制度自创立完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文人士子的共同追求!
但如今圣天子想要破坏这套制度,斩断他们心中最重视的仕途之路!
试问在场哪个文臣愿意答应?
即便不为自己,于私而言也得为了自己的子孙后备,于公而言也得为了大明天下的文人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