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几个土司了?”
一场了无生趣的大胜,李定国并不放在眼里,反而澹澹地问了起来,听起来像是炫耀,实际上只是习惯罢了。
“这是今年第十八个了,也是最大一股。”游击摇摇头,说道:
“这些人也不长记性,听到您老的大名也敢来犯。”
“人都想着践踏名人来往上走,这是最快捷的方法。”
李定国随口道:“况且,我只带了几千人,这不就是诱饵吗?”
这话倒是不假。
大明朝前些年放弃了孟密、孟养,木邦等朝贡土司后,边境上一些土司们蠢蠢欲动,都在两国之间跳动。
无他,倚仗着地势,谋求好处。
李定国就是为了逼他们出来,剔除危险因素。
显然,孟定府的罕氏,绝对是最强大的那一批。
一股气拿下了罕氏的老巢后,整个滇南瞬间震动,实力最为雄厚且距离最远的孟艮府(今缅甸掸邦的景栋),也派人来朝贡。
云贵统制朱勐,也终于让野了大半年的李定国回到昆明。
这段时间的行动,极大提高了云南朝廷的威望,甚至李定国威名赫赫,超过了沐王府。
说到沐王府邸,最后利用了一把沐天波的威望后,其宅也回到其家族手里。
不过,沐天波虽然恢复了黔国公的爵位,但却没有恢复世镇云南的地位。
无他,随着云南军户的堕落,作为世袭的云南总兵,沐王府的实力早就不复存在了。
再者说,经过开国时期的清扫,数十万军户的安家落业,云南的汉人比例不断提高,超过了三百万。
而谁又想到,三百多年前,这里还是三百年国祚的大理?
也因为没了利用价值,沐天波只能离开了云南,去往了北京城定居。
毕竟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皇帝的大舅哥,身上还顶着黔国公的头衔,是旧勋贵的代表。
风光体面还是有的。
他也不擅长军事,风花雪月也挺好的。
踏入昆明城,李定国觉得此地越发的繁荣起来,迎面而来的吆喝声让他恍若隔世。
长久的清剿土司,让他倒是不习惯了。
由于明初大规模有组织的迁徙,云南府内几乎都是汉人,而昆明城百姓的官话,甚至比李定国还要标准。
偶尔还能听到些许南京口音,这也不值得惊奇。
“统制——”
下马入府,李定国拍了拍衣袖,快步而行,见到了日渐壮实的朱勐。
身为云贵统制,朱勐盯着两省的剿匪事宜,倒是不需要亲自出发,发福了些许。
“定国,你干的不错。”
朱勐拍了拍其肩膀,大笑道:“这半年时间,添了五座县城,征了万人兵马,揉碎了十几个土司,你算算立下大功了。”
“新上任的巡抚倒是开心,土司归顺,这可是大政绩。”
“定国不敢居功,若不是统制在后压阵,哪能来的如此功绩?”
李定国拱手,发自内心地说道。
一路打仗,几乎从来没有担忧过粮草和兵力的不足,及时得到补充,这对于战争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好了,你我不是外人,就莫要客气了。”
朱勐摇摇头,失笑道。
随即两人面对面坐下,一时间竟然有些感慨。
李定国越发的精瘦了,皮肤也黢黑了不少,但人却十分的精神,英姿勃发。
“定国,从贵州,到昆明,咱们也有三四年的光景了吧?”
“应当是有的。”李定国琢磨了下,附和道:“那时是绍武二年,今年是五年,得有四年了。”
“你成了侯爵,如今又捣鼓了那些土司,虽说很难上一层,但加一些年俸还是可行的。”
朱勐轻笑道:“云南乱了一阵子,你觉得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这?”李定国抬头,有些不解。
“按道理来说,这是云南巡抚应该过问的,但你也是云南总兵了,也应该心里有数。”
朱勐鼓舞道。
“统制,我听说衙门之中许多人言语改土归流之事,仿佛一旦消灭了土司,改土归流,云南就会大治。”
“但依末将看来,亦兵亦农的军户,在云南依旧合适,只需要一些变通即可。”
李定国诚恳道。
“哦?详细说说。”
“云南虽大,但无外乎云南府、广西府、楚雄府、大理等寥寥数地,其余不过是丘陵沟壑,地方贫瘠,烟瘴之地,建县根本就不合适。”
“而土司三心二意,贪婪成性,不足为倚仗,如当年孙可望入昆明,土司们观望者甚多。”
“所以,只有军户,才能让云南安稳,尤其是在那些远离昆明地方。”
“不错,你说的很有道理。”朱勐点点头,摸了摸下巴道:“不过军户制已经不堪用了,改制之事还得上禀朝廷。”
“定国,我将于九月初离开滇省,回到京城了,云南的事宜就交给你了,孙可望虽然离去,但莫要松懈。”
李定国张了张口,终究还是点头了。
这些年来他也成熟了不少,知晓朱勐是留不住的。
不同于他这个侯爵,朱勐作为两省统制,宣国公,影响力惊人,绝不会在一个地方多留太久。
况且,对于他们这样的勋贵来说,最适合的地方只能是京城,五军都督府里养老。
眺望着北方,李定国忽然又想起了高一功,他恐怕在甘肃总兵任上枯燥地数沙子吧!
世事无常,西军,闯军,都已烟消云散了,他竟然在为明廷做事。
依着朝廷的惯例,自己怕是也得调离云南,那该去哪个省呢?
而在北京城,对于各地勋贵们的调整,已经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了。
如朱勐,尤世威这等坐镇一方的国公,必然要回京调职。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去除他们的影响。
像是朱勐,作为云贵统制,两省的县府巡防营主官,大部分都是由他们上报请任,虽然迅速地安定了地方,但却建立起了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而像是明初,汤和平定福建后,八闽大部分的百户、千户出自其旧部。
像是徐达,其拿下元大都后,辽东及北平附近都是其旧部充任,为朱棣造反贡献了不少的力量。
军户制的存在,可以迅速的安定地方,但同样让明初的勋贵们势力强大,利弊参半,在继承人无法驾驭的情况下,只能斩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