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五章直视灵魂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第一千四十五章直视灵魂

季子此时也不知道怎么办了,再次挥起剑对着偏房的屋子就是一阵乱斩,可这些屋子却依然如故,像是十分遥远一样,不会因为季夫子的剑气而受半分损失。

季夫子不论是朝前奔去,还是朝后奔去,可这些屋子都未曾动,可他却也无法接近这些屋子,就像是从来也无法离开他身下半步一样,折腾了半天,依然还是在原地打转。

而且他也试过再次跃出小院,却也和刚才一样,只要跃了出去,落下的地方却又不一样,有刚才还在偏房,现在已经中庭,再次一跃,似乎已经到了前厅,站在所处的位置之上,可以清楚看见整个院落的大门,只是紧闭着,可身后依然有下人的声音,无论是他朝向何方,下人的声音,那些讥讽季子这一生的话语总是在他的身后,让他如刺在背一般。

此时他也不想管了,朝着大门之外就走去,他也不跃,也并不急,可看着只有二三丈的大门,他足足走了半刻,可眼前的大门依然还在与刚才一样。

季夫子转过身来,不再面向大门,而是面向着大门一进来前厅的一片石屏风。

此时下人的声音却又转到了身后,所议论的依然还是他这一生所犯的不仁不义之事,沽名钓益之事,甚至是一些小事,都好说像得十分清楚一样。

季子此时闭上眼,想着这些议论,其实他也不再觉得会有什么羞窥的,这些事原本都无人知晓。

可为何却会于此时响起,而且还说得有头有道,就像是从他心里发出的一样。

季夫子想了想今晚的情形,他此时在怀疑吕子善,若说吕子善与他其实本就是两路人。

他辅佐晋王,而晋王要收回王权,自然会与任何六氏有嫌,特别是智氏,将来他们之间必定会是敌人而不是朋友。

此时他在怀疑这个吕子善,为何会有如此好心,难道这一个符局是吕子善弄出来的。

而且依着吕子善的本事,也才会知道他的这些隐私之秘,也才能说得如此清楚。

至于赵欢,其实他似乎也未见过一两面,对于南海婆婆他更是只在当年她成为王妃之时见过一面,现在已过几十年了,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而他少有回吴国,许多事都在其它列国发生,可这似乎并不影响,这些下人的声音所论之事,其实就像跟随着他一样的,对他无比了解。

如果这样算起来,这世间没有人能知道他的秘密,就算是能卜会算的鬼谷王禅与吕子善也不能。

更别说赵欢与南海婆婆了,他们是如何才会知道他的这些心思,又如何才会知道他当年的谋算呢?

那这人又是何人,能对他会如此了解呢?

季夫子此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前的一切似乎从来也未曾动过。

季夫子不得不再次跃出院子,当他再次落下的时候,再看之时,眼前一个正堂,正是他最初来的时候所在的院落。

季夫子有些失落,也泛起一丝恐慌,只得自己对着自己嘿嘿一笑。

他知道其实所有的符局就在于此,因为他刚才每一次跃起之后,所落的地方都不一样,此时已把整个赵氏院落走了一个遍,现在又回到了自己一入赵氏院落的地方。

而他一直相信自己并没有错,他一开始所选的就是赵欢所在的偏房,而虽然此时看起来并不是偏房而是主堂,但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幻像,并不可靠。

身后的下人依然在重复着,与他初来之时似乎重复着同样的话语,从他自小的时候开始。

“这个季礼自小就沽名,虽然学了不少圣贤之书,其实他却一心想谋得吴国王位,他以为世人不知,其实世人比他更清楚。”

身后的下人,此时说得正是刚才让人怒气冲冲的话。

“赵欢你不必如此损贬老夫,我知道你当年去了吴国,对于吴国传位之事十分了解。

不错,在下是一直谋算着吴王之位,可耐何在下只是排行第四之人。

当我成人之时,我的三个哥哥已经是吴国支柱,一直受父王重用。

大哥诸樊,二哥余祭,三哥余昧,连五弟也都去了楚国劳军,可我虽然贤名在身,却并无实质之行,我若不让此王位,何来服众,何能管理我三个有实权的哥哥呢?

此事就算是你,也不会不让吧?”

季子此时知道也无隐秘可言,直接的说了出来,他知道这些话要么无人会知,要么只有赵欢会知道,可他本就要杀赵欢,让他知道了又能如何,现在吴国已经历经数个吴王,再言也无意义了。

“那个季子呀,其实当年吴王寿梦本就无意传位于他,吴国是什么是列国之中礼崩乐坏之国,又何会以贤为尊呢,试想列国之中,那一个列国会放弃实质而选其虚名呢?

再说了,当年他的三个哥哥为吴国尽心尽力,可这个以贤著称的季礼,又为百姓做了什么有益之事,没有,只是一个虚名而已。

难道说吴王寿梦是愚蠢之人,会让一个空有虚名之人来继承吴国之位吗?

决不会的,他不知他的父亲一直让他务实而行,可他却空有贤名,也是怕他将来以贤名搅乱吴国,所以才会故意试探于他,可这个季礼却从来也不敢承认,真是可笑呀。”

身后的声音继续传来,而且语气也变了,也并不像刚才一直在数落着他,似乎也跟随着他的意思在变一样。

季夫子也是一惊,同时也从其中看出一丝希望。

“我父寿梦自然不会选我,季礼当然清楚,若说贤世间之人总是以世俗眼光来看,以世俗眼光来评,其实老夫确实没有什么真的贤能,我之贤能并没有为百姓多增一分粮食。

当年世人皆觉老夫贤能,其实是因为老夫与其它三个哥哥没有其它可比之处,而贤为空名,所以只能比贤而已。

并且老夫身居吴国公子第四,说让吴国王位也才是无可耐何之举,世间废长立幼之事不知祸害多少列国,这一点我的父王明白,当年周太王也明白,所以这才有了当年太伯奔吴,建立吴国之说,所以老夫想不低身下气都不行。

若说贤才,当今世间还有谁能比孔夫子之贤,可孔夫子如此贤才,难道列国都会争相奉他为国君吗?

不会,没有任何一人会如此愚蠢,甚至于夫子一生,从来也未受列国重用,这才是现实。

季某只是明白的比孔夫子更早一些而已。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季礼自小学习古圣贤之学,难道就不该有一分奢想,有一分成为吴王的想法吗?”

(关于贤的一点个人看法,所谓贤其实是从禅让开始,也就是以前的国天下,如五帝尧舜禹,三帝禅让,此可称之为贤。

但尧帝当年去了箕山,本欲让位于贤名在外的许由,可许由却并不愿意。

反而开解了尧,而尧禅让于舜,也经过许多考验,知道舜有能力可以统领中原九洲,这才把帝位传与舜。

而且当时舜非是无权无势的普通之人,而是当时的极有权势,威望极高之人,非只是空有贤名而已。

到后来的禹帝也是如此,大禹治水,为中原百姓解了水患,其功在社稷,得百姓拥护,所以最后舜再次禅让于禹,到禹之后,历史就慢慢变成成王败寇的规律。

夏从禹开始就改国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形势,也就是传子的习俗,而且基本是都是以嫡长为传的规矩。

若说吴国有贤之人,那还得算其吴国先祖,也就是当时周诸侯周太王的大儿子太伯。

周太王有三子,太伯,仲雍,季历,而太王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姬昌本就是胸有大志,又文韬武略之人,可以延续周的强大,而姬昌也就是周文王。

周太王如此想法,却有违礼数,因为不好破坏废长传幼的规矩,所以一直苦闷不已,日日忧虑。

结果太伯与仲雍知道之后,体恤父亲之虑,为尽孝道,所以两人就逃往当时的江南,建立了勾吴古国。

这才让周太王把王位明正言顺的传与了三子季历,再通过其交到周文王姬昌手中,最后传武王,也才建立了大周天下,是因为太伯本是顺位继承之人却远逃而避,所以可称之为贤。

可季礼呢,上面有三个哥哥,史书上却把季礼说成三让甚至四让王位的贤才,其实季礼何来让王位之说,本来就轮不到他而已。

只是世人对于吴国有所成见,把吴国三兄弟继承王位的贤能之举,说成都是为了让季礼继承吴王之位,听起来真的太过牵强。

若依吴国先祖太伯的贤能,那么若当年季礼的父亲寿梦真的要传位于季礼,其它三兄弟都可以仿效太伯之举,离开吴国,那样季礼不就可以像当年的季历一样,得以继承王位了。

而本人察了许多资料却并无记载季子贤能的真实事迹,只有礼让王位一说,所以在此书之中,在下并不认可这就是所谓的贤。

而后地的朝代也有多位所谓贤王,特别是八贤王,向来许多朝代都有,其实只是一个名号而已,若轮起来还真没有一国之君的能力,所以没有本事当君王的呢,一般历史都会给他一个名号,称之为贤,就像季礼一样,三个哥哥都是吴王,而再下一个吴王却变成了吴王僚,所以才会有人说他贤。

当然这也只是个人见解,若有与读者或是其它人想法不同,也不必在意,在下并无有损季子之嫌。)

季子最后的话,其实也暴露了他的不甘心,虽然身俱贤名,可却不能让他消除想当吴王的念想。

越是自认为贤能之人,就越是自认为自己可以君临天下,其实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自欺欺人呀,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国之君,非只是贤,而是本事,真正为百姓谋福谋利的本事,若让你季礼当了吴王,说不定越国早就把吴国灭了,又对吴国百姓有何好处呢?

想你三个哥哥,对于吴国兴盛打下了基础。

就算是未当几年的吴王僚也是一心为民,却并不为虚名,到了公子光,其实他的王位也非是有失礼数,若论及同辈兄弟,公子光当是最长之人,所以他有理由当吴王。

而且自当吴王之后,吴国才真正的走向强大,这一点你不可否认,可他难道也如你一样,只是空负贤名之人吗?”

季子一听,也是一楞,身后的下人在议论,好像是在他心里议论一样,而这几句话正是他此时所想,可就是那一刹那的思虑,而身后的人也就说了出来,说出了他心里所想。

而且身后的人并一味的是老成之气,有时像年轻人,有时又变成老年人,有时又像一个壮年未得志之人,语气完全随着他的心思在变化着,而这些心思也像是他处于不同年岁时的心思一样。

“你们到底是谁?

赵欢你给我出来,老夫要杀了你!”

季子有些嘶心裂肺的喊着,此时的他已然心智大乱,像被这些人揭开了一层一层的虚伪外表,让他直视自己虚伪的灵魂,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承认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也才会如此痛苦,受如此折磨。

可任他如何嘶吼,这个小院似乎并不理他,一点回应,一点同情之意都没有。

【作者题外话】:这一章其实非在贬低人,而是为讲一个道理,不知读者们看出来没有,其实无论你身处何方,你总会觉得有人在背后说你,正是应了一句话,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可这些人都只会是在背后,却从来不会在前面,是因为人的心中有是非,有善恶,有得失,有对于金钱名利,权势、声名的贪欲。

所以这此些议论其它都来自于自己的心里,若心中平静如水,那么你自然不会觉得身后有人在说了,就像是做了亏心事之人,总会觉得身后有人,当你转身之时,其实又没有。

所以欲破此局,还要解除心魔,解除心魔,也就没有前后之分了,书中季子如此,想来普通人更该是如此。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陆地键仙 万相之王 从长津湖开始 修罗武神 我有一剑 从木叶开始逃亡 星汉灿烂 人族镇守使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相关推荐:最强复制起灵师养娃系统:攻略反派他爹我从天牢归来我的系统不正经正德笔记攻略影视世界梦游记从不灭金身开始的武侠洛克王国之究极进化剑琴之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