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泉水的催动下,枝条飞快的发芽生根,很快就长成两米多高的小树,然后开花结果。
“乌墨”果子挂满整个枝头,个大饱满,颜色漆黑透亮,个头和脚拇指般大小,比外界的大了不少。
陈秋宏摘了一个,入口即化,满口汁液,甜入心坎。
陈秋宏想起了给两个小屁孩尝一下,同时也在思考要不要将当年的仇报在他们身上。。。。
这种果子很脆弱,从树上掉下来的一般都会破皮,但是从来都不影响小孩子们对其的热爱,沾着土吹一下就干净了。
这种果子和桑葚有着相似的功效,补益肝肾,但是也和桑葚一样的脆弱,不易存放。
那些陶器或者叫瓷器,已经晾干了,这样就可以进行烧制而不会裂开。
陶器和瓷器是有区别的,陶器的烧成温度都低于瓷器,最低可以到800度以下,最高1100度左右,而瓷器的烧成温度一般都在1200度以上,最高达1400度。
用的材料也不一样,陶器一般的黏土就可以烧制,而瓷器需要特定的材料:高岭土。瓷器在烧制时,如果烧成温度在陶器的范围内,也可以叫陶器,比如古代的白陶,但是用做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即使烧到1200度的高温,也不会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陶器因为烧制温度低,坯体没有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也比较差,有时用钢刀就能划出痕迹。瓷器烧成温度高,烧结充分,敲击声音清脆,用普通钢刀是很难划出痕迹的。
陈秋宏没有高岭土,只有从后山挖的红粘土,经过粉碎变得非常的细腻,还有洁白无瑕的空间土壤,陈秋宏也不知道烧出来的效果如何。
将这些姑且称为陶器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摆放在土窑里,指头一响,熊熊烈火燃起,温度慢慢升上来。
神识感受着这些陶器的变化,陶瓷生坯固体颗粒的相互键联,晶粒长大,空隙(气孔)和晶界渐趋减少,通过物质的传递,其总体积收缩,密度增加,最后成为具有某种显微结构的致密多晶烧结体。
这一切变化都被陈秋宏所感受到,直到所有器具完成了转变,陈秋宏控制火慢慢熄灭了下来,等陶器全部降温后,神识包裹住移了出来。
用外界红粘土烧出来的陶器保持了粘土原有的颜色,整体通红,颜色均匀,表面光滑相对致密,用手轻轻敲了一下,发出了金属的回声。
陈秋宏将目光移到空间土壤烧制出来的,应该叫做瓷器的酒甑和其他的器具,这次烧制全部成功,没有破损的。
空间土壤烧制出来的器具精美得陈秋宏都移不开目光了,整体透亮洁白,光滑的没有一丝瑕疵。
陈秋宏没有上釉的概念,刚刚也没有想起要画上精美的画面,就是最简单的器胚。
瓷土中的高岭土,成分多为二氧化硅,其中还含有粘土等矿物成分。二氧化硅经过烧结产生还原反应成为一氧化硅,为乳白色透明状,因为其中还有其它杂质致使坯体变为白色,因其烧后透明,也被经常用作透明秞的成分。
就算是红黏土经过陈秋宏的粉碎,烧出来的东西也很细腻,虽然比不上空间土壤烧制的瓷器,那也比从仓库里找的那套酒甑美观太多了。
既然烧好了酒甑,那蒸酒自然就得马上进行了,不然久了陈秋宏怕变成醋了。在酿酒过程中,如果米酒中的酒精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就会转化成醋酸和水,因此就会变酸,也就是乙醇会转化为乙酸。
在大锅里放入酿好的浊米酒,这会儿已经有十几二十度的酒浓度,蒸出来能达到五十多度的浓度。
盖上酒甑,摆好一个酒坛在出酒口接酒。
蒸酒不能用大火,因为是利用酒精和水的沸点诧异进行的,如果火太大,锅里的酒糟可能会糊掉,这样蒸出来的就就会有一股糊味儿。
另外就是火太大,水蒸气散发太快的话,酒的浓度会大幅下降,而且口感也会受到影响。
小心翼翼的控制者火,同时观察着酒甑底下的酒糟。酒蒸汽满满飘了上来,经过顶上铁锅的冷凝,流到出酒口,接酒的时候要掐头去尾,意思就是刚出来的和快要结束的酒液要另外接,只留中间的。
酒液很快滴了出来,大概滴了半斤,陈秋宏将其倒在另一个容器里,就算浓度低一些,陈秋宏尝了一下,味道也非常的醇美,就是有些太淡了,比较适合女性。
最后,陈秋宏得到了六十多斤的米酒,空间大米酿出来的美酒,香气四溢,华润醇厚,闻一下都能令人陶醉。
尝了一下成品,读书大概在五十度左右,入口甘醇,不刺激,慢慢的滑入喉咙直至胃部,一股暖流散布至四肢百骸,使人通体舒泰。
米酒完美的结合灵泉水里的灵气,
当初要是用这酒泡青梅酒,那味道简直不敢想象美成啥样呢!
摘了点青梅,重新泡了二十多斤酒,剩下的留着喝。
美酒要细细品尝,牛饮可不是这等琼浆玉液应该得到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