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数日,灵虚又入禁内,单独与兄长,反复论及此事。
李诵最后对灵虚说:“阿妹,予也晓得金丹对身体并无什么益处,不过广陵王一片孝诚,予也没法拂逆。再者日服三颗,其实对身躯并无影响。”
斜阳低垂,灵虚想了想,随后对兄长说:“我想前去两浙的天姥山,据说那里有仙人灵药,如蒙得赐,一定日夜兼程赶回来,给阿兄服用。”
“为何阿妹要离京?”李诵不舍之余,也有些感到奇怪。
灵虚只是说,自己身为皇家女洞师,也要在关键时刻替国家效力,又无法上战场搏杀,或入宰堂执政,也只有这点能为陛下做的了。
李诵泪水都要流下来,他拉住灵虚的手,“有阿妹眷顾,有纯儿孝顺如此……予……”
等到灵虚慢慢走出烛火辉煌的浴室殿后,走着走着就捂着嘴哭了起来,“阿兄,保重啊。”
那夜,她在侧后,被高岳抱着,高岳曾对她说过:“萱淑,大臣进谏圣主,次数不过三,过三后圣主再不接受,那便不是大臣的过错,其实这点对你和当今陛下也是一样啊。本来陛下能坚持服食薛炼师和符元契的药丸,再配合我的方子,再维持数年康健不成问题,可广陵王是肯定会献药的,而且陛下最终处于父子亲情,是不会拒绝的,萱淑我不会阻拦你去进谏规劝,但你也要记得我今晚对你说的话语,三谏而陛下不接受,尽快找个理由,离开京师。”
灵虚的心如刀绞。
兴庆宫内,太上皇捏住女儿的手,又吃惊又悲哀,“萱淑,你要离开长安了?”
前来和父亲告别的灵虚点点头,随后她用只有两人才能互相听到的语调说:“是高三让我如此做的……”
“朕知道,这上都莫不是要再次发生类似长武师变的事?”
“高三让儿告诉爷,爷只在这南内宫殿里,便万事无忧。”
“无忧?他和韦皋如此,诵儿和我孙儿如此,你又要走,让朕如何无忧啊!”太上皇悲切万分。
“说实话,女儿也不明白。”灵虚同样悲哀且懵懂。
太上皇躺在藤椅坐榻上,望着青天下飞来飞去的鸟群,怅然说:“朕在南内中,抽闲读了不少开天时代的遗事,也明白了不少,高三对朕曾说过的话,其实他是对的。但为何当时朕不明白?因为朕那时还是皇帝,身不由己,当局者迷啊,而今闲居在南内,就住在玄宗皇帝潜邸之中,对历史上的种种触目惊心的往事,才有了惨痛的体会,可这种体会,又有什么用呢!史是一面镜子,只是人们从来不去照而已。”
灵虚跪在父亲的前面,哽咽着替太上皇拭泪,“爷还记得一位叫吴彩鸾的炼师吗?她曾预言过长武师变和播迁奉天,女儿现在就准备去两浙和江南西道去寻找她的足迹,或可找到迷津之路?”
“萱淑你别傻了,预言如果能避免,那还能叫预言吗?”太上皇此时牵住长女的羽衣袖子,“走吧,离开长安吧,你也要善自珍重……这次,高三不会死吧……”
灵虚摇摇头,眼泪也掉落下来。
太上皇叹口气,接着起身,灵虚跟在其后。
书架边,太上皇颤巍巍地取出卷书,交到灵虚的手中,“这段日子,朕对着铜图日夜思索,也有所推演……朕觉得,高三有个软肋,那就是没有战马,这个可太致命,他若要马,只能从渤海国海运战马来养殖,所以朕所撰写的这卷书,也应该对他有些帮助,你携带着,如去两浙云游采药,便借机直接交给武毅军。”
灵虚拿来一看,居然是父亲用业余时间所写的一部相马、养马的专著,名字便是《皇唐马经》,作者落款便是“太原府不第举子李逢龙.宋济”。
这下灵虚忍不住破涕为笑,“爷还忘不了那宋五呢,在书里提携他一把?”
“选举科考,毕竟是国家选贤制度,希望这部皇唐马经刊印得好,也能帮衬点宋五,他沦困京师,也有二十多载啦!”太上皇说完,而后站着,看着自己眼前的铜图,不由得心如死灰,暗忖道:难道新的唐家,最终还是要在砧板上一块块敲出来才行吗?
奉义军,武毅军,定武军,义宁军,神策神威军,这全是朕心头的肉啊!
李诵很快就以灵虚公主为“灵药使”,且挂职为越州参事,出长安为圣主采药,此刻御史李绛和崔群联名上奏,称州参事亦为七品,怎可授予女流?李诵对此留中不发。
二月朔日,灵虚公主一袭羽衣,坐在件肩舆上,外罩帷幄,在薛瑶英与元凝真等女炼师陪伴下,自辅兴坊出发,不久灵虚仰面,见到了兴庆宫临街的勤政楼,门前的柳树虽已发芽,但楼宇窗牖却全被木板钉死,不由得悲伤不已。
正此刻,对面传来了宏大的鼓乐声,街道上的行人纷纷避让,但见神威殿后武士,着绢甲、明光,及雄武的兜鍪,扬旗而至,护送无数朱紫官员,骑乘马匹,纷纷而来。
“此是圣主、宰执入南内,参觐上皇的日子。”
隔着柳荫,灵虚很容易便见到骑着白马的高岳,匆匆一眼,她便放下纱帘,对仆役说:“怕是整个南内四面的里坊都要净街,我们绕路走吧。”
于是仆役们齐声应答,抬着肩舆,往兴庆宫南门通阳门而去。
而圣主和宰臣们的队伍,于西侧的兴庆门而下,太上皇便坐在文泰大殿内的南熏小殿,接见了诸位。
小殿旁侧是长宽有数顷的龙池,而雨水降下集聚而成,水色清澈,深达数丈,其上终年云气缭绕,飘散于小殿和大殿间的“瀛洲门”处,中官们站出来,请圣主先进去,至于太孙和诸位宰臣,暂且于此门处等候。
“已经确定是广陵王为皇储了吗?”已经衰老的上皇,勉强坐在榻上,问站在自己面前的李诵道。
李诵点点头。
“宰相们……”
“先前全都于光顺门前上表章,一致通过,还有台省和地方行省的连署奏章。”李诵说起这个,有些得意。
“大臣们未必说的是真话啊……”上皇幽幽地来了句。
这话让李诵颇为不快,“请上皇安心,这次绝不会出现上次的情况。”
“当初在你身边的侍读和待诏们,会希望是纯儿当这个皇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