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鲲鹏号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第二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七月份的季节,太阳发射出足以刺瞎人眼的强烈光线,洒在人身上,让人浑身上下都不断地咕嘟咕嘟地往外冒汗,好像是羊肉串放在炭火上炙烤而不断冒油一样。身在流球鸡笼,这个时节,更是一年当中极为酷热的时节。就算呆在树阴底下,什么也不动,也会浑身不停在出汗。

不过,今天也许老天可怜吧,从海面上不断地有一阵阵地风吹过来,从而不断地把大量地热量带走,才使得整个鸡笼不那么难以忍受地晒死人。

不过今天虽然很热,那个鸡笼码头却很热闹。原来在程度节自从把那个船场七成的股份卖给了张旭之后,知耻而后勇,开始努力工作。特别是船场被张旭和蒲开宗一齐决定迁到流鸡笼之后,无意间彻底地断绝了程度节和赌场及那些赌友们之间的联系,使得他专心把精力投入船场管理和造船当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经造出了六艘的飞剪式软帆船。前三艘载重量都是二百料,作为练手用的,后面则有一艘四百料,一艘六百料。而最新下水的这艘船只,载重量直接跳到了一千料。

要说这程度节对造船行业自小浸淫的造诣,那可真不是盖的。原来他那个船场在泉州只能算是一个中等偏下的小船场。过去一向只能造几百料的船只,主要船只类型也以福船为主。

而中国造船业发展至南宋时候,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和先进。沿海地区遍布官营造船场和许多大型私营造船场。很多船场都已经可以造出二千料以上的中型船只了。甚至有些大型船场能够造出五千料的大海船。

据记载, 宋代所造一般的海船叫“客舟”,“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每舟篙师水手可六十人”。内部有独特的水密舱构造。客舟分三个舱:前一舱底作为炉灶与安放水柜之用。中舱分为四室。后舱高一丈余,四壁有窗户。“上施栏楯[shǔn吮](即栏杆),采绘华焕而用帘幕增饰,使者官属各以阶序分居之。上有竹篷,平日积叠,遇雨则铺盖周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派使臣安焘、陈睦往聘高丽,曾命人在明州建两艘大海舶,第一艘赐名“凌虚致远安济神舟”,第二艘赐名“灵飞顺济神舟”,这两艘 “神舟”就比“客舟”更大得多了。自浙江定海出洋到达高丽,高丽人从没见过这样的神舟,“欢呼出迎”。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再次派使臣去高丽,又在明州建造两艘巨型海舶,据史载,它们“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到达高丽后,高丽人民“倾城耸观”、“欢呼嘉叹”。“神舟”大者可达五千料(一料等于一石)、五六百人的运载量,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也可载二三百人。也有记载说徽宗宣和五年造的两艘神舟,载重量已经达到了一万料,甚至于两万料的水平,这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巅峰。

由于上万料的大海船,对木制帆船来说,难度实在是太高了。尤其是这些木板之间的拼接,还要用卯榫技术,难度更是呈几何系数增加。中国自古就有卯榫技术,而在汉武帝时实行盐铁*政策之后,铁料价格不断地高涨,此后所有的木制产品里面都不再用铁钉,而是用卯榫。就算是造船这种超大型的木制产品,也都用卯榫。想想要用卯榫技术,去拼接成一艘上万料的木制大船,哪怕是技术最为卓越的木匠,都要崩溃。此后再无记载有超过一万料的大海船出现。但是宋朝一些大型的,技术尖端的船场,造船能力已经稳定维持在了五千料左右。一些中型的造船场技术能力也稳定维持在两千料左右。

和广东以及浙江比,福建因为船用木材丰富,在南宋时,造船业一直领先全国,技术自然也先进得多。和福建路其他的造船场相比,程度节那个船场只能算是一个小船场,现在这个小船场在接收了蒲开宗的阿拉伯的一些工匠之后,虽然仍受困于员工还是严重不足的困扰,但是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还是把这一种新式船型突破到了一千料。这船要是放在后世按吨位来算的话,那就是一百二十吨的排水量。

其实,当初张旭提供的飞剪船草图,由于张旭画得实在太不专业了,程度节和手下工匠们以及那些阿拉伯工匠们,都没能看懂。最后,记住了张旭的一个要求:快。再知道这船要大长宽比例,要用软帆。然后程度节和手下工匠们,根据那个快字要求和那两点特点,重新设计画出了这种船只的设计图。最后张旭看了之后,说了一句:“这个还是你们专业务的人士来做吧。”就彻底的放手了。

工业革命之前,技术还停留在经验沉淀阶段,就经验而论,华夏的造船业不比欧洲差,在大航海之前,更是遥遥领先于全球。在这个十三世纪初的宋代,船匠们在诸如流体力学、船舶结构学等等领域积累下来的经验,可以把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船匠甩出十条街。

所以张旭看到的船图,跟后世的飞剪船差不了太多,大长宽比、深弧底、低干舷、平甲板,以及刀锋船首。这种船型华夏少见,但不是没有。在三国赤壁之战时,东吴水军当中的朦冲,就是这一类船只,当时主要用于水面战场冲锋,是一种水师辅助性船只。到北宋时,民间已经造出海鳅船这一类型,用于当时的快递公司,急脚递快递业务,以灵活快速闻名,但只是小众船只,没有成为主流船型,也没造过这么大号的。

需求决定技术方向,张旭提出的“快”,恰恰不是华夏船业千百年来的主体需求,甚至欧洲也不是。只到了洲际航海时代,才对这“快”字提出了特别要求,而飞剪船更是要靠“快”来赢取利润。

可靠着对海洋和船舶的基础认识,程度节和手下的船匠们在海鳅船的基础上,设计出这船型,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这不是飞剪船,这叫……还是叫飞剪船吧。”

张旭给这船型还是取了这个名字,至于他这船跟原来历史上的飞剪船还是有差别,比如还没有空心船首,船帆也没有那么复杂,因为张旭还面临一个难题,有船没人,为了不让操纵太过复杂,只能省掉一些高精尖技术。所以这船顺风满帆也就能跑十四五节,只比同时代华夏海船快两倍多一点。跟普遍十五六节,甚至特殊情况下能跑二十节的飞剪船相比,还是有差距。不过,谁叫他最先把这种船只给造出来呢?至于以后真正的飞剪船出来该叫什么?那就不关他张旭的屁事了。

现在经过六次地生产,技术终于成熟定型了。除开去年那三艘试验性的,只有二百料排水量的船只外,后面的三船上还都装备了火炮。那艘四百料的船只和六百料的,在船身两侧都装了两门固定火炮,而这艘一千料的新船,则在两则各装了两门火炮,总共四门火炮了。接下来,张旭下令船场向二千料,八门火炮的规模冲锋。当然,需要时,那三艘二百料的小船,也可以在船头增加一门火炮的。不过,那么小的船只,装上后座力那么大的火炮,让鸡笼水手很缺乏安全感,所以都不装了,就当作联络快船使用了。

自从去年第一艘试验性的飞剪船下,鸡笼这边就选了一批青年,在秦大胡子的带领下,在鸡笼附近海上,进行操作作这种新式软帆船操作的学习和训练。现在算是略有成就了,又有了六艘飞剪船了,两位执政官和元老院都同意正式组建海军,驶出远洋深入海进行训练。

现在的海军仍然是秦大胡子任海军统领,负责战场指挥和领导,张旭任军师,负责一些文职和军纪之类的工作,徐无双任参谋长,提供出谋划策。张志远任最大的那艘旗舰船长,上面有水手一百余人。原本徐无双手下的一个头目何天阳,任那艘六百料的船长,张志远原来在泉州的一个同级袍泽,贾南柯任那艘四百料的船长。另外三艘二百料的小船船长,则都交给原来就跟随秦大胡子跑船的秦姓小伙水手。在从泉州水师手里缴获的大批船只中,拨出一大一中两艘福船,充作后勤辅助船只。正式组成了一支有八艘船只的海军。不过,这只海军的两只辅助船只比起正式战船大上许多,让张旭看起来感觉很怪异。没办法,不想用那些跑得慢的船只作为战船,目前只好这样了。至于那些缴获的其他船只,则打算全部改成商船或者武装商船。

其实就以海上作战水平而论,张志远才是最为合适的海军统领,但是所有的人,对他都还不放心,就只好让他来任旗舰的船长了。这么安排,以后真的碰上了什么大海战,他有什么好意见,也可以向秦大胡子提出,甚至可以暂时接过指挥权限。

这些安排完了,张旭提出让每艘船的船长,给自己的船只起一个名字,以后就以名字称呼船。结果,报上来的名字,差点让张旭笑喷了,只见那何天阳报上来的名字,叫做鲨鱼号,贾南柯报上来的名字,叫做剑鱼号,而另外三艘二百料的小船,报上来的分别是黄鱼号,鲳鱼号,带鱼号,这是海洋鱼类博物馆呢?

张旭看着这些名字,哈哈大笑。不过转念一想,反正就是一个名字,只要能打胜,就算是叫做苍蝇蚊子臭虫也一样威风凛凛,比如后世美国的航母大黄蜂号;要是打不了胜仗,再威风的名字也没有用,比如晚清的北洋舰队。于是说道:“既然你们都取做鱼名,我也是取一个鱼名。这艘旗舰就叫做鲲鹏号好了。”

其他人说道:“这旗舰的船长是张志远,应该他来取名吧?”

张志远笑道:“这无所谓了。鲲鹏这个名字挺好,这用这个好了。”(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人族镇守使 从长津湖开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陆地键仙 我有一剑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星汉灿烂 从木叶开始逃亡
相关推荐:凡人修真传天降神秘APP:秒抽无限奖励神豪:开局外卖奖励顶级超跑笑傲武侠世界神级小农民黑科技,从每日签到开始天价宝宝,买一送一萌妃驾到:仙君,快到碗里来全球诡异:我的身体有点不对劲诡异复苏:我成了最后一个镇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