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徐琬和黄月英也回到了船上,看到仓耀祖画的游乐场和动物园,徐琬和黄月英就开始叽叽喳喳讨论怎么实现。
仓耀祖设计了一个金陵之眼,将会放在玄武湖边,仓耀祖的设计要用很多的钢材,施工难度很大,很有挑战性。
仓耀祖已经教给两女不少决绝问题的办法,比如绞手架,比如滑轮组,比如杠杆原理,只要开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
如今的徐琬和黄月英,比着学习仓耀祖编写的那几本数学、物理和化学课本,现在思考起问题来,都是那种理科生思维了,非常严谨,什么重心啊,地基啊,塔吊啊,让蔡文姬她们那帮女孩子都听不懂了。
仓耀祖这里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女孩们都自由发展,有学文的,有学理的,还有练武从军的,妥妥分成了三拨。
也行,有共同话题就行,生活充实而快乐就行。
徐琬和黄月英确实体会到了快乐,体会到了思想的冲击,仓耀祖和其他人的区别很大,就像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确实满肚子杂七杂八的学问,但在黄月英看来,他父亲严重缺乏创新,和仓耀祖差得不是一个数量级。
再比如马钧,掌握的知识比黄月英还杂,但在创新性上,拍马也赶不上仓耀祖。
99米高的九天玄女像,马钧连想都不敢想。可在以徐琬为首的众人努力下,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为此,马钧对仓耀祖都崇拜地五体投地了,时不时地就问仓耀祖去哪儿了,老是往巨鲲号这里跑,可惜,船上的女护卫经常以不方便为由挡他的驾。
想起马钧,黄月英和仓耀祖说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有好几家人见识到了马钧的厉害,想要给他说媳妇呢。
仓耀祖大笑,不过,这才哪到哪啊,马钧现在就有带好几个徒弟,等他的徒弟们出师了,他的地位将会更高好吧。
金陵不是一天建成的,江东也不是一天就能占据的,不过折腾了大半年,江东四郡仓耀祖差不多已经到手了,他已经派人邀请王朗前来金陵,仓耀祖准备给他加加担子。
仓耀祖准备把王朗留在金陵,让顾雍或者孙邵去担任会稽太守。等到搞定了会稽郡,仓耀祖收拢一下辖区里的山越人,就准备开始大练兵了。
夷州那边吴桓和徐逸已经梳理得差不多了,仓耀祖还会派出一些山越新兵过去,继续往山里挺进。随着春耕的到来,夷州的粮食丰收是必然的。
等到秋收完成,仓耀祖就准备派甘宁和朱桓去扶南那边了,现在的问题是交州怎么办。
现在的交州还叫交趾刺史部,交趾刺史是朱儁的儿子,朱皓的兄长朱符。士家确实是交州的世家豪强,但还没拿到交州的统治权。
没有交州做中转基地的话,出兵中南半岛就是一句空话,实在是太远了,就更不要说大海以南的那些大岛群岛了,所以,仓耀祖准备抓住机会就抢先拿下交州。
徐家已经生产出了新型的福船,并在福船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工艺,争取造出更大的福船,只要船到位,仓耀祖心心念念的海军就可以建立了。
甘宁和蒋钦还在持续收编那些水匪,仓耀祖回到金陵之后,把周泰也派去了水军。
水匪被收编之后自然就不能打劫商船了,这样一来就没有了经济来源。为了养这些水军,仓耀祖组织人生产了不少的新式渔网,指导他们打渔,嗯,做人要善良。
仓耀祖还让他们承揽长江两岸的渡河生意,运送那些南下的移民,这可是仓耀祖非常看重的人口资源,必须得服务周全。
这些人口自然是从刘表和袁术的地盘上南迁的,兖豫甚至关中和司并两州的也不少,冀州相对要少很多。
刘表那里南下也大多是去荆南四郡,他也就不是很在意。袁术这里可就上火大了,留不住人你说怎么整。
为此,袁术还派阎圃来金陵和仓耀祖协商呢,不能老是这么吃亏啊。
仓耀祖就和阎圃说,这都是老百姓们自己的选择,他也没有办法阻止啊,但是呢,仓耀祖可以为此付出一些金钱或者商品来补偿袁术,比如战船。另外袁术也可以主动去吸引北方的百姓南下,仓耀祖这边可以按人结算,绝不赊欠。
仓耀祖这里最近发行了不少债券,这些印制精美兼能仿伪的纸片居然很受欢迎,已经有商家把它用来进行大笔的资金往来了呢。
仓耀祖自然不会阻止这样的事情,他要做的就是保证这些债券的信用度,为此仓耀祖还准备设计生产一些验钞工具呢。
华夏钱庄的总号已经在金陵南城的一处十字路口开业了,这里以后就是金陵最繁华的商业区了。
华夏钱庄现在的业务不多,一个是发行债券,一个是担保债券的交易。再有就是发行新版的金币和银币,仓耀祖倒是想打造一些金元宝和银元宝什么的,可元宝这东西不好计量,老得称重。
想要买到江东的精钢兵甲和新型战船,那就得使用华夏钱庄发行的金币或者债券进行交易,仓耀祖从汇兑业务里又能赚上一笔。
等到袁术和刘表那里也使用仓耀祖发行的这些货币了,那才好玩呢。
这个年代货币还是汉五铢钱,五铢钱仓耀祖这里自然也收,可以拿去购买矿产什么的,最不济也能熔了造九天玄女像不是。
在华夏钱庄发行的银币上是金陵城的简笔画,而金币的正面上就是九天玄女娘娘的画像,反面才是文字。
仓耀祖很善于发动群众,他画了一幅巨大的画像,是九天玄女娘娘雕像的效果图,让徐琬挂在了城门处,还有鼓动人们捐资造雕像的告示。
告示明确提出捐资一金以上的善信会印在书上,捐资百金以上的则会刻在碑上,留名千古,与天地同寿。
捐万金以上的单独做传刻于碑上,是单独的碑喔,由蔡大家亲自做传并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