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这里都有些什么货呀?”郑浩南问道。
老板听了,立刻道:“本店常用海货有蛏干、明脯、虾干、螺肉干、鳗鲞、纤鲞、丁香、白鲸、赣干、海茜、紫菜等。干贝、海参这些珍贵海货本店也。南北果品也很丰富,南货有荔枝、桂圆、莲子、花生、柿饼;北货有红枣、元枣、核桃仁。菜蔬类包括香菇、木耳、金针、笋干等。糕饼类有饼干、饼子、豆酥糕、炒米糕、炊糕、软糕、阴糕、五仁糕、百子糕、状元糕、炒米糕、白糖炒、炒米、油泡枣、芙蓉糖。糖有白糖、红糖、冰糖。”
听完老板像说书一样的介绍。郑浩南笑了笑道:“你给我称半斤干贝,半斤虾干,香菇和木耳也一样半斤,另外再给我称一斤荔枝,一斤好一点的糕饼。”
老板一听,顿时大喜,立刻吩咐两个学徒道:“快给这位先生挑选上好的干贝、虾干还有香菇和木耳也一样称半斤。”
两个学徒听了,答应了一声。然后各拿过一杆秤称东西去了。
而老板也亲自拿过一杆秤给郑浩南称了一斤荔枝,放进一个竹篮里。然后提到柜台上放着,伸手从柜台上方悬着的线球上扯下用牛皮纸搓成的细绳将荔枝捆好,轻轻扯断纸绳,放回竹篮里。
弄好之后,老板又笑着对郑浩南道:“先生,我们店里的状元糕很不错的,不如就给你称一斤状元糕吧。”
“好吧。”郑浩南不置可否地说道。
于是,那老板又拿起秤称了一斤状元糕,放在一个盆里,端到了柜台上。拿过一张红纸将状元糕包成一个八角包儿,又扯过纸绳捆好。捆好后,同样放在柜台上。
这时候,那两个学徒也已经把干贝、香菇等称好了,端到了柜台上。那老板又如法炮制,拿过红纸将干贝、香菇这些东西一一包成一个八角包儿。包好之后,又扯了一根绳子,将几个八角包儿和荔枝拴在一起。
随后,那老板拿过一把算盘,“啪啪啪”拨弄了几下之后。笑吟吟地将东西递到郑浩南的面前道:“先生,承惠,一共六块九毛钱。”
郑浩南接过的东西,摸出七块钱往柜台上一放道:“不用找了!”说完,提着东西转身就走。身后还传来了那老板喜悦的声音:“谢谢先生,欢迎下次再来!”
郑浩南提着买的礼物走回到众人跟前,将东西递给叶枫道:“阿枫,这个你拿着吧!”
叶枫忙笑着点头道:“好咧!南哥。”接过将东西接了过来。
几个人又继续往前走,走到一间房门口,何彩绣便停了下来,举起手使劲拍了拍大门。
随即,就听到屋里传来了一个女人的声音道:“是谁呀?”
何彩绣立刻大声道:“娘啊,快开门,是我回来了!”
何彩绣的话音刚落,屋里立刻响起了一声惊呼:“啊!”
一分钟过后,门“吱”的一下开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出现在了门口,模样跟何彩绣很像。
那妇女一见何彩绣,顿时惊喜交集。冲过来一把抱住何彩绣激动地说道:“阿绣啊,你终于回来了,可想死娘了!”说着,忍不住哭了起来。
何彩绣也紧紧地将她娘抱住,想起自己在上海的那段惨痛经历,忍不住悲从中来,也大哭了起来。
陈真赶紧上前劝道:“好了,何姑娘,伯母,你们母女相见应该高兴才是啊,怎么哭起来了呀!”
听了陈真的话,何彩绣和她娘慢慢止住哭,分了开来。何彩绣的娘掏出一张手巾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这才看到站在何彩绣身后的陈真和郑浩南、叶枫三人。忙问何彩绣道:“阿绣啊,这三位先生是谁呀?”
“哦,他们三位是我在上海工作那儿的同事,他们都很照顾我。这次他们来杭州办事,所以我就跟着他们回来了。”何彩绣答道。然后又把陈真他们一一跟他娘做了介绍。
何彩绣的娘听完之后,忙又向陈真他们一躬身道:“陈先生、郑先生、叶先生,我们阿绣在上海承蒙你们照顾,我在这里谢谢你们了!”
陈真笑道:“伯母你客气了,何姑娘一个人出门在外,她又是个女孩,我们自然应该照顾她的!”
何彩绣的娘又望着何彩绣,用略带着责备的口气说道:“阿绣啊,你这个丫头一去几个月也不捎个信回来,我和你爹天天都在担心你。”
何彩绣笑着道:“我在上海每天工作都很忙,而且也找不到人捎信啊。不过,娘你放心,今天回来也不会再回上海了去!”
“阿绣,你说的是真的?”何彩绣的娘是又惊又喜。
何彩绣一笑道:“当然是真的了!我这次在上海也挣了些钱,以后我们就用这些钱做点小生意。娘你说好不好啊?”
何彩绣的娘连连点头道:“好好好,只要你不走了就好!”
何彩绣呵呵一笑:“好了娘,你就别再说了,快请人家到屋里去坐吧。”
何彩绣的娘听了,也笑了笑道:“不错!不错!你瞧娘这一高兴起来,人都糊涂了。”赶紧笑着对陈真他们道:“陈先生、郑先生、叶先生,请到屋里坐吧!”
众人进了屋,由何彩绣的娘引着来到堂屋。陈真从叶枫手中拿过买的礼物递到何彩绣她娘的跟前说道:“伯母,我们初次上门,这一点点礼物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你收下吧。”
何彩绣的娘收下礼物,客套地说道:“你们来就来嘛,还买什么东西啊!”然后又叫何彩绣抽过三条凳子请陈真他们坐下。
陈真他们坐下后,何彩绣的娘便对何彩绣道:“阿绣啊,你陪着客人,娘去烧水沏茶。”说完,便转身出了堂屋,往厨房而去。
何彩绣就在堂屋里坐着陪陈真他们说着闲话。何彩绣回到家后,显得特别的兴奋,话也特别多,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在说。她滔滔不绝地向陈真他们介绍着杭州的风土人情和习俗,让陈真他们对于杭州更了解了不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