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慢慢消化范二之语,用眼神互相交流了一番之后,心中就更是不以为然了。
客厅中安静了好一会,涂海终于还是站了起来,对范宁拱手道,“刚才听了范公子的计划,我等可谓是茅塞顿开啊,也觉得这办法真的好。但组建那什么委员会实在是兹事体大,明公可否宽限两天?也好让我等与族人先商议一番才好。”
雷金喜和熊天明都站了起来,纷纷附和着要先回去与族人商议,心中又未免有些忐忑,也不知范宁是否轻易放人。
事实上,范宁对范二刚刚提出的证监会什么的,也并不怎么看好。
毕竟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将豫章的物价平稳下来,如果说证监会是远水,那现在的物价飞涨可就是近火了。
证监会能保证豫章以后的物价再不会如弹簧一样,可远水毕竟救不了近火啊!
再者说,证监会这种对官府有利的机构,难道对大户也都有利?
涂海等人现在急着要走,显然是不想继续这个话题,这是肉包子打狗啊......
见他们执意要走,范宁摆手弹压道,“诸公还请稍安勿躁啊,本官刚才也说了,之所以请你们来此,也还是为了商量粮价飞涨的对策。你们急着要离去,太不仗义了吧?”
这是要强留的节奏?
涂海等人面面相觑一番,他终于忍不住开口道,“恕我直言,如今这种形势下,让粮价平稳下来不是容易的事,更别说让粮价跌回原来的价格了。除非,明公能在短时间内筹到足够多的粮食。”
涂海这番话也算是掏心肺腑了,雷金喜和熊天明、唐天德都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
范宁点点头,“本官别的不敢说,但可以保证,一定能筹到足够城内百姓日常消耗的粮食;在此也希望你们能给老夫三天的时间,保证粮价在三天之内不要再涨了。”
全城的百姓也就五六万人,日常消耗最多不过三四百石米。
三四百石米是人们精打细算过小日子的日常消耗,可现在还是过小日子的时候嘛?
粮食出现了恐慌,粮价开始飞涨,谁还不奔着囤积粮食来度过这粮荒?
别说现在一天还能只卖得出三四百石,就是三四千石都能卖得出去吧!
最关键的还是,范宁从哪筹集粮食?
就算他有钱也没地儿买去了!
豫章城养兵八百,府库中有两千石粮食的存量就差不多了,再算上昨晚接到的粮食,一共也不到四千石。
这些粮食能顶几天?
所以涂海等人对范宁的大言不惭,是笑而不语的。
可为了尽快脱身,涂海还是信誓旦旦地说道,“明公放心吧,我们一定要顶住压力,至少可以保证,我们名下的粮食铺子三天之内不会涨价。可三天之后,可其他人的铺子,我们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雷金喜和唐天德也都站起来对涂海之语附和起来,倒是熊天明并没有做粮食买卖,所以保持了沉默。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范宁这一顿宴请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看着他们离去后,他却颓然地坐倒在门槛上。
范二帮他将涂海等人送出门口,回来看到范宁的脸色苍白无比,便有些担心起来,“叔祖父,静观其变吧,或许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坏。”
“我现在还真想不出,还有什么情况比现在更恶劣的了。”范宁摇摇头,说完这几句便开始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朝廷一直没有回应,甚至是王凝之都没有给出任何处理意见,我除了独断专行还能干嘛?其实不仅仅是豫章了,隔壁郡县怕也是被此次粮食危机波及到了,所以根本不可能从外面将粮食调进来,可我手上的粮食也就两千多石!这点粮食对于二十万的豫章人来说,能顶什么用?你给我交个底,你们第二楼能拿出多少粮食?我指望的也就只有你们了......”
范二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问道,“叔祖父以为明天的粮价能稳定下来吗?”
“他们不是答应稳三天吗?你觉得他们会毁诺?”
“我以为可能性很大,他们的着眼点毕竟与你我不一样。如果粮食涨价能给他们带来收益,并除去你这个眼中钉,那有什么理由不涨呢?要是我没猜错的话,他们离开郡衙之后肯定第一时间商议明天该涨多少的问题,出席的人可能还包括胡仲任和罗家的人.......所以,我们现在要是将粮食投入到市场中,多半会被他们直接吃掉,却于事无补。”
“就你这么说,这事无解了?”
“现在还有两个解法。”
“哦?”
“一是希望老天爷在这几日之内下雨,要是十天以后再下都没用了;二是,你就看我的吧,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
范宁听着他的判断,虽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范二离开府衙后,便急匆匆地赶回了苏园,又第一时间将众人召集起来进行了一番布置。
翌日。
一如范二所料,豫章城内的粮价果然非但没有稳定下来,而且直接从斗米四十文涨到了斗米五十文!
更严重的是,城内的各种铺子竟有一半以上关门了,城内的民众顿时恐慌起来。
随着太阳不断升高,成百上千的农民开始由乡下涌向城内,而各县的信使也将这两天发生的异常汇总到了范宁的手上。
范宁这才知道,十六个县城已有一半以上关闭了城门,而那些被拒之门外的人,又将去向何方?
他仿佛看见,一大波灾民正在往豫章城涌来。
如今的局势,远远比想象中要眼中许多!
当大量的灾民涌来时,又该怎么做呢?
开设粥棚?关闭城门?
这些都不紧要!
最要紧的还是将能够动用的武装力量召集起来,以防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做乱!
范宁手上的武装力量共有三支。
一是由叶添龙带领的部曲,这四十来人属于绝对的私人武装力量,这些人可以说是完全听命于范宁,后者指哪他们就会打哪儿。
二是豫章郡衙的衙役,这些衙役的数量也是四十来人,这些人平常除了保卫范宁之外,也会做一些抓贼啊、收税啊之类的工作,他们的战斗力比部曲稍微弱一些。
三就是军队,也被称为地方兵。
驻扎在豫章的地方兵共有八百人,这些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看守城门,或者在打仗时防守城门。
可看守城门并不需要多少人,而豫章城最近几年也还算是太平,所以这八百地方兵一直实行的是轮班制,——郡丞曹洗将他们分成了六个队,每个队出勤两个月。
平常时候,在豫章城内驻扎的军队也就只有一百多号人而已,剩余的人则都在乡下种田呢!
但府库中的粮食,还是按他们的人数配给的,要不然也不能一下拿出上千石存粮了。
古代的兵制经历了一系列演变,期间经历过征兵、世兵、募兵三大基本制度之间。
前汉的兵制与现代的征兵制最像,实行的都是“义务兵”制度,凡年满二十三岁的成年男子,都有义务服两年兵役。第一年一般是在地方服役,相当于是实习期,每年秋天还要进行大比武,也就是“都试”;实习期结束之后,第二年开始转为中央军或京城卫戍部队,或驻守边境。
要想实行这一套制度,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央足够强大,能够完全掌握住户口才行。
到了王莽当政时,许多地方武官利用秋天“都试”的机会起兵,而国家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所以光武帝刘秀掌握政权后,就对“义务兵”制度进行了调整,其目的也是为了大力压缩地方部队,只保留中央军。
只有中央军而无地方军,地方发生骚乱怎么办?
刘秀的解决办法是,用地方豪强的私人武装来顶替地方部队,这些私人武装也就是后世的部曲和私兵。
由地主豪强组织部曲私兵,不但可以代替地方部队、为国家省一大笔钱,而且因为他们的规模较小,再不可能像原来的地方武装一样叫板中央军了。
可长此以往,国家军队的战斗力也就越来越虚弱了,而且私人的部曲因为没有服役年限的约束,所以他们的战斗经验会越来越强,这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埋下了伏笔。
三国时代的曹操、刘备、孙坚等人,他们的的班底都是私兵,而非国家的编制军队。
既然有能力就可以招募依附自己的佃农和相邻为私兵部曲,那曹操等人即便成了军阀,拥有了自己的领地,但却没法按原来的征兵制度征募兵员了。——优良的兵员早就被人招募为部曲了。
面对兵源不足的难题,曹操终于对兵制做出了重大改革,军户制便就此应运而生了。
曹操开始实施“兵农分离”的政策,将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专门提出来组成军户,对他们进行军事化管理,同时也解除他们的劳役和赋税,专职当兵。
军户制属于世兵制的一种,如果这一代加入了军户,那他的后代就全是军户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