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交手,并且被连杀数人之后,定**将们清楚的认识到了他们与秦琼的差距。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一开始秦琼会受伤流血,但这很可能只是他的个人爱好,是的,绝对是什么"奇怪的爱好":就像是野兽受伤流血后会变的更加凶猛一样。
面对定**将们的撤身而退,秦琼虽说有些想拦住他们,但是犹豫了两下还是放弃了这个作死的想法,现在的他身上有伤,虽然他已经控制肌肉止住了继续流血,但是伤口还是处理一下的好。
虽然武者很难死于中毒、伤势感染等身体的负面情况,但是真的出了负面情况也是很难办的。因为差不多等于药石无医。
病毒难以伤害的身体,普通药材自然也不会起作用。除非是一些天地灵药。这等灵药属于可遇不可求。
首先你遇上的大夫得有灵药,其次人家还得舍得在你身上使用。
定**将退回去不等于他们就放弃了对秦琼的斩杀,只见他们退回去之后率领手下的士兵开始向秦琼逼来。摆明了是武将们自己不是对手,这是要率领士兵们一起围杀秦琼。秦琼也不傻,完全没有一人挑全军作死的念头,当即不再犹豫,撤回本部,开始士兵对士兵的攻击。
"二哥,他们就交给你了,给我想尽一切办法挡住对方的冲击,在我军突破定**之前,千万不要被对方打垮了中军!"
这时候李世民传音给秦琼下达了死命令!
这是唯一的胜机,李世民看到了。在定**将为秦琼吸引走了注意力之后,定**的攻势明显不如一开始。
李世民明白这是定阳定缺少武力担当的后果。士兵指挥的再好再出色,他们也只能是达到士兵级的攻击力。没有武将在,以李世民的指挥能力,拦的住他们。
而当定**将调兵围杀秦琼的时候,定**的大阵不免出现的破绽,也就是胜机。
"我死之前,绝对不会让中军被攻破的。"秦琼也知道现在形势已然不妙,神色平静的开口说道,随后率领着李世民派给他的刀牌手直接与定**将纠缠在了一起。
李世民面色严肃,他现在已经看出来形势不妙了,以五万,不,已经没有五万,以三万的军势直面十二万的大军,一旦迟迟打不开局面,那就意味着整支大军被包围只是时间的问题!
甚至体力的消耗在生死存亡面前都已经不是多大的问题了。
重甲陌刀军已经布好了阵势,但是他们上不去。
如果说一开始长安军还有身为精锐的自豪感,不愿意受重甲陌刀手的帮助。
那么打到现在,已经是他们很是要友军的帮助,但是友军却上不来。或者说他们已经顾不上友军了。
他们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已经处于不断接力状态。一旦这个接力受到了打拢,说不定就像是下围棋一样,一口气没有接上来,就让人家围了。
重甲陌刀军是友军,但现在是抢时间抢速度。
李世民组织奋力前冲没有成功之后,心中暗暗担心。
现在,真的是退不下去了。
"大事不妙,秦王与二哥退不下来了。"徐茂公纵观全局向李秀宁传音建议道,"公主,还是让弓箭手前移吧?"
弓箭手是一种需要保护的无防御力兵种。
当然,在马凡作为后勤大总管之下,弓箭手马凡也为他们配了刀。那是太原库存的铁刀,是马凡看不上的武器,所以配给了弓箭手。
但是即便是给他们装备了铬铁武器,真的让敌人近了身,什么武器都没用马凡也思考过给弓箭手披甲,但是弓箭手又是一种独特的体力兵种。体力越好,射的箭越多动能越强。射的箭越多动能越强,弓箭手的杀伤力也越大。
而弓箭手一旦披甲,除非马凡做出不影响他们体力的盔甲,否则弓箭手本就那点儿战力,再没了体力,还有个屁用。
而太原弓箭手一直呆在李仲文的重甲陌刀手后面。
弓箭手的射程是约200米,有效射程 120米左右。
120米啊!最多越的过李仲文的两万陌刀手,正好射中长安军。
所以弓箭手只能前移。
"好,弓箭手前移,我会命令李仲文将军让开一条通道。"
对于徐茂公的建议,李秀宁立即行动起来,命令李仲文让开路。
这是李秀宁的优点,谁的建议都听。这也是李秀宁的缺点。李秀宁起兵时,她手上只有数千人马。在她身侧其中最大的一支起义军就是胡商何潘仁,当时他手下有几万人。如果是正常的上位者,这时候多数会亲自会见胡商何潘仁,以示诚意。
但是平阳公主派竟然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
这也就是李秀宁天命在身,马三宝口才了得,否则几手人的势力派一家僮招揽,真以为隋末敢起兵反隋的是善良老实之辈啊。
当然,不管是多么的不合理,备不住人家出奇迹啊。
所以马凡看着徐茂公率领一部弓箭手急急从重甲陌刀军中穿行,什么都不说。
而按照兵法,这么做绝对是坑。敌人只要一个反冲锋,便足以破坏弓箭手与重甲陌刀手的指挥系统。
两种不同兵种的混编指挥力可不是人人都有的。
同样另一边定**也不瞎,看到了唐军弓箭手的前移。刘仲立即把军队前压。大杀进去杀掉这批弓箭手的作战意图。
即便杀不掉,只要突入长安军中,与其纠缠到了一起,除非对方连自己人一起射,否则也算是缴了弓箭手的械。
这一刻定**已经成功与长安军纠缠到了一起。犬牙交错之下,难分彼此。
数万人犬牙交错的战场,连绵不下数里地。弓箭手再想射击。除非他们敌我不分一起射,否则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
"全军驻停。"徐茂公也注意到了这点,下令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