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圣旨有一套固定的流程,郑欣瑜在朝多年,就算没有接过几次圣旨,对其中的主要环节也是有所耳闻,更何况在传旨官到来之前,先行达到的送信人也提醒要注意的事情,所以张公公一声高颂,郑家在场的上下人等便在郑欣瑜的带领下纷纷跪下,奉迎圣旨。
从随行小太监手中接过黄绫圣旨,张公公是满面的肃穆,“昭曰:欣闻郑门弟子谭晓天天资聪颖,棋艺超群,着三日内入宫为公主教席,钦此。”声音沉稳,声声入朵。
——很多人以为圣旨开头必定是‘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圣旨本身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格式,不是可以随便使用的,比如说其轴柄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就有严格区分,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圣旨的材料也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锦绫,受圣的官员官阶越高,其颜色也越丰富明亮,以纯白为最低,最高为七色圣旨。至于圣旨的内文开头分为两种,由皇帝口述旁人代写的为‘昭曰’,而开头为‘制曰’则是由皇帝亲手所写。至于‘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则是只有在事关国家重大事政时才会使用,一年下来真正用到的时候没有几次,只是民间戏曲演义常常如此表演,才使得许多人误以为只要是皇上圣旨便会如此。而这次给郑家宣读的圣旨只是招人入宫,事情并不是多么重要,郑欣瑜就官职而言为翰林院直学士,是正五品的官员,所以不可能用得到‘奉天承运,皇帝昭曰’这八个字。
“谢主龙恩”,郑欣瑜带领家众叩首谢恩,然后起身双手恭敬的将圣旨从张公公手中接下卷好,再高举过头顶,将之摆在早已准备好的香案上的支架之上,连拜三拜,这才算完成了整个仪式。
“张公公,公事已了,请入厅述话,我已吩咐厨房准备好了宴席,请公公品尝。”与皇上身边的人搞好关系是不会有错的,不要小看一个太监,因为有机会跟皇上说上话,其对皇上的影响力甚至比许多正式官员更大。也正因为如此,例来皇宫之内都有‘内侍不得议政’的规定,不允许太监在皇帝面前讲任何有关朝政的事情,但就算有这样的规定,也挡不住有些聪明人会想出办法间接发声,比如借古喻今,以小喻大等等,让皇上触类旁通,感同身受而有所启发,只要不是自已主动表达意见,是皇上自已想出来的,那便不算是‘议政’,而且,就算这个太监脑子没那么灵活,不会又或者不敢影响皇上的想法,那至少也有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可以见到听到皇帝的许多事情,而这些事情对一些人搞不好就是天大的消息,所以,对这些皇帝身边的人,就算是不愿巴结,也没有人会想把关系搞僵,要知道和这种人搞好了关系未必对你有多大帮助,可若是与你有了过节,可能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让你大祸临头。
“呵呵,郑先生不必客气,皇上还等着洒家回去复命,今天就算了,改天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尝尝郑家厨子的手艺。”张公公是宫里的人,而宫里的人与朝臣交好是犯忌讳的事儿,所以轻易不会接受他人的宴请,换成其他有一定身分的太监也是一样,当然,这种所谓瓜田李下的嫌疑忌讳郑欣瑜也知道,不过表面上的礼节是一定要做到,因为做了未必一定得到好处,但不做更可能招来麻烦。
“噢,既然张公公还要回宫复命,郑某就不勉强了,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请张公公笑纳。”对此郑欣瑜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个红包,双手恭敬的递给张公公。
“呵呵,郑先生如此多礼,那洒家就不客气了。”给报信的人红包这是常理,传旨官严格的讲也可以说是替皇上送消息的人,所以收取一定的辛苦费是司空见惯的常事儿,不用担心有谁拿这做文章,张公公是宣德皇帝身边的近侍,收过的红包自已都数不清楚,经验极其丰富,接过红包不需打开,只是轻轻一拈便知道里面至少有一百两的银票,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
“呵呵,那是郑某的荣幸。”肯收自已的红包就是留下以后继续交往的机会,一百两的红包能得到这样一个机会,郑欣瑜也是觉得很值的。
“嗯,对了,谭晓天在不在呀,能得到皇上的关注,洒家也是很想知道是什么样子呢。”很熟练的一抬手,红包便进入左手的袖笼,张公公也适时表现出相当的善意,提出要见谭晓天的想法。
“在,天天,快过来拜见张公公。”这样的要求郑欣瑜当然是再欢迎不过,要知道张公公现在是传旨官的身份,要见什么人都是给那个人长脸,当下举手向内弟子人群那边招手叫道。
“天天,叫你呢,快过去,记得向张公公行礼问安。”郑纪礼连忙向谭晓天催促道,同时还不忘提醒小孩子该做什么,虽然相应的礼节之前就练习过不知多少遍,但这一次是实战,担心是免不了的。
在众多内门外门弟子们羡慕的注视下,谭晓天快步来到张公公和郑欣瑜身前,深深一个鞠躬,“谭晓天给张公公见礼问安。”
“呵呵,乖孩子,挺懂规规的,把头抬起来,让洒家好好看看。”所谓伴君如伴虎,呆在皇帝身边的人固然让无数人红眼羡慕,可一个不慎让皇帝不快,其后果也是难以想像,所以,为了能平安的活下去而且不失去皇上的宠信和信任,必须要对皇上的事情做到尽可能的了解,也只有知道皇上的喜怒哀乐,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才能够及时调整自已的场,迎合皇上的想法,故此,张公公对这个被皇上钦点的公主教席还是有相当兴趣的。(未完待续)